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作者: 薛利利 叶祝君 刘莉 衣雪青 张朋 臧丽丽 赫军 刘若虚 刘丽 罗保玉 石素宁 时敏秀 宗晶 姚天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眼科,山东济南 250000,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440104,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营养科,山东济南 250000,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85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卫勤部,山东济南 2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劳力性热射病(EHS)动物肠功能受损情况,探讨预防性口服蕊福平果胶(RFP)对EHS动物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10周龄无特定病原(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EHS模型组、EHS饮水组(H2O+EHS组)及EHS果胶组(RFP+EHS组),每组30只。H2O+EHS组及RFP+EHS组动物于训练适应期每日灌胃蒸馏水或RFP 20 mL/kg,连续5 d,1周后利用温控跑台调整温控范围为(37±1)℃,通过一次性高温力竭运动制备EHS大鼠模型;EHS模型组动物在训练适应期不给予任何补液干预;常温对照组动物置于温度为(25±2)℃、湿度为(55±5)%的常温恒温箱中自由活动,不给予任何处理。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疼痛回缩反射、仰卧翻正反射和前肢拉力测试);取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肠黏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Chiu评分。结果EHS模型组大鼠发生行为学、炎症反应指标和病理学等改变,表现为疼痛回缩和仰卧翻正反射延迟,前肢拉力下降,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升高,且出现明显的肠黏膜损伤,提示EHS大鼠模型制备成功。H2O+EHS组大鼠除炎症反应指标有所改善外,其他指标与EHS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FP+EHS组大鼠给予RFP预处理后,疼痛回缩反射及仰卧翻正反射均较EHS模型组明显改善〔疼痛回缩反射(分):1.4±0.2比0.3±0.2,仰卧翻正反射(分):1.0±0.1比0.2±0.1,均P<0.05〕,前肢拉力明显提高(N:13.0±0.5比8.2±0.6,P<0.01);促炎因子水平较EHS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ng/L):67.5±9.2比194.3±13.7,IL-6(ng/L):360.0±54.1比981.2±84.4,IL-1β(ng/L):33.7±9.0比88.7±6.1,均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则较EHS模型组进一步升高(ng/L:208.7±10.5比103.7±7.0,P<0.01);肠黏膜损伤程度较EHS模型组明显减轻,Chiu评分和DAO活性显著低于EHS模型组〔Chiu评分(分):1.5±0.2比3.8±0.0,DAO(U/L):83.7±6.7比128.7±10.5,均P<0.05〕。结论高温环境训练可造成大鼠肠屏障功能受损,诱发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防性口服RFP能够保护EHS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缓解SIRS,促进EHS发生后基本神经反射及肌力恢复。

  • 标签: 劳力性热射病 果胶 肠黏膜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食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食管癌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提供支持,对于进一步研究明确发病机制及和探索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常用的食管鳞癌动物模型主要有化学诱导模型、异位移植模型和原位移植模型,随着人源性肿瘤动物研究的不断进展,移植瘤模型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无论哪种模型都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性,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食管鳞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科研及临床前常用模型,为食管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模型,动物 诱发性 移植性 食管癌细胞系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破坏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如何实施有效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瘢痕疙瘩为人类特有的疾病,加之其病程长久和易复发,动物模型的开发就成为了瘢痕疙瘩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有瘢痕疙瘩植入模型和组织工程模型两大类,但由于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解剖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方面存在诸多固有差异,要想建立理想的瘢痕疙瘩动物模型,仍需探索尚未在动物模型中发现的瘢痕疙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动物模型 瘢痕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以肌量减少、肌力减退和运动功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综合征,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肌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老年健康问题。目前关于肌少症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肌少症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对于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肌少症相关研究的关键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目前肌少症动物模型的不同建模方式、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为后续肌少症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肌少症 衰老 模型,动物
  • 作者: 魏蜀一 李明 王传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00044
  • 简介:摘要颜面部动物咬伤较常见,近年研究表明对颜面部动物咬伤的伤口进行Ⅰ期美容缝合,不会增加伤口感染率,且可提高美容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对于颜面部动物咬伤的伤口推荐早期整形外科治疗。笔者就颜面部动物咬伤的特点和伤情评估、伤口清创技术、美容缝合技术及各部位动物咬伤美容缝合伤口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颜面部动物咬伤的美容缝合伤口处置提供参考。

  • 标签: 咬伤,人 面部损伤 清创术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其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然而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治疗方法疗效欠满意。GBS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动物模型是探索GBS发病机制、开发新治疗方法的有力工具。目前,国内外报道的GBS动物模型多种多样,文中就这些模型的基本特点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GBS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模型,动物 综述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b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组织发生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改变,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进而引起患者腰腿痛的疾病。椎间盘退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由于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椎间盘退变发病人群也逐渐倾向年轻化。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构建一种贴近于人体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探究椎间盘退变的病因、病理机制以及非手术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体外模型主要有两种:体外细胞培养和组织器官培养;而体内模型研究的较多,主要有七种两大类:自发性和诱发性两种模型。其中自发性退变模型又称增龄性退变,而诱发性模型是指通过损伤动物的椎间盘结构、改变椎体生物力学结构、手术导致脊柱失稳或构建神经根压迫以及基因敲除等方法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虽然动物造模的制作方法及文献报道不少,但每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造模方法时要权衡利弊。目前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全面的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建立一种损伤能量精确、重复性好、损伤分级明确、并发症和死亡率低的脊髓半侧损伤模型。方法选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进行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分为轻、中、重3个损伤组(每组n=14)和对照组(n=14)。利用液压打击系统制作轻、中、重各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于建模后3、7、14 d行磁共振检查明确损伤情况,同时于14 d处死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记录实验大鼠操作前后磁刺激诱发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数值,行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分(BBB)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根据损伤能量可稳定地制备出轻、中、重型脊髓半侧损伤模型,在损伤后3 d,轻度损伤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BB评分为(20.75±0.43)分,轻度损伤组为(18.50±0.93)分,t=26.671,P<0.05],中度损伤组与轻度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损伤组(9.34±4.07)分,t=108.824,P<0.05];重度损伤组与中度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损伤组(2.50±2.27)分,t=83.290,P<0.05]。磁共振、病理结果可明确显示不同程度的伤后改变。结论脊髓半侧液压损伤动物模型能够精确控制损伤能量,制造分级的脊髓半侧损伤模型。该方法保留部分二便功能,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损伤 模型,动物 运动诱发电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PE)是妊娠特有的严重综合征,常导致母儿妊娠结局不良及远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目前PE的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亟需更多病因机制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理解PE的发病机制。常用的非转基因PE动物模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难以呈现妊娠过程特异的PE表型,无法聚焦于单个基因在P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无法判断相关基因在发病机制中的上下游关系等。转基因PE动物模型的出现和发展,给PE发病机制特别是相关致病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已发表的PE转基因鼠模型的特征,为PE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靶点的寻求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的实验动物以鼠类和犬类为主,构建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物理刺激、饮食和手术等手段来诱导,从排便情况、肠道传输功能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等方面来评价模型。但构建方法存在不足之处,模型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将从模型的构建、评价及应用方面,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期对研究慢传输型便秘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慢传输型便秘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术后第7天进行肠道造影观察肠管吻合口愈合情况。于第8天行剖腹探查大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测量吻合口爆破压力,并通过采集吻合口及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组织学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2 min。大鼠的存活率为89%。造影显示肠管通畅,无梗阻。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吻合口周围有血管组织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并有小血管生成,未发现结肠上皮、大肠腺的存在。马松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动脉血管再狭窄、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选取和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常用下肢缺血模型、支架内再狭窄模型、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制备方法及评价体系,并结合本中心经验,为后续研究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下肢缺血 支架 腹主动脉瘤 模型,动物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缺血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颈动脉阻塞性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慢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建立视网膜缺血动物模型对了解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探索其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视网膜缺血动物模型方法有升高眼压法、结扎血管法、线栓法、光化学法及注射药物法等,深入了解模型建立方法,分析不同模型的适应病症,对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研究的实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视网膜 缺血 模型,动物 综述
  • 简介:摘要与小鼠相比,使用双牙列哺乳动物作为研究牙齿发育的实验模型对于解释人类牙齿发生、发育和替换更具有说服力。运用较多的双牙列哺乳动物模型是小型猪,此外还有犬、灵长类动物、雪貂和臭鼩等。有关小型猪牙齿形态学发生发育的研究已比较完善,而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在近年也有了长足进展。本文系统性综述了小型猪牙齿发育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他双牙列哺乳动物的牙齿发育研究进行了概述。

  • 标签: 牙发生 哺乳动物 双牙列牙齿发育 小型猪 比格犬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改良大鼠肺再灌注(IR)损伤模型,评估其病理生理表现,探讨其可行性和重复性。方法28只成年SD大鼠,每组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肺IR损伤组(IR组)。IR组全麻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仰卧位开胸,找到解剖标志物支气管软骨,暂停通气并置入止血夹,恢复通气,阻断肺门30 min后开放IR 45 min。SHAM组全麻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分离肺门相同时间后关胸。术后抽取动脉血气,肺组织进行大体及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测定干湿比,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氧化应激通路p38MAPK及NF-κB信号通路、炎性因子TNF-α、内皮细胞功能标志物eNOS表达水平。结果肺IR损伤可见气管内粉红色水样分泌物,肺大体呈水肿、淤血征象。肺泡炎评分显著升高,干湿比升高,伴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TNF-α表达显著升高,eN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左侧夹闭肺门、双侧IR损伤模型是一种实用动物模型,该改良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及可重复性高。

  • 标签: 肺再灌注损伤 大鼠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动物模型可用来模拟失同步心力衰竭(DHF)发生发展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深入探索DHF和CRT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模型以犬类等大型哺乳动物为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用小鼠及大鼠建立DHF和CRT模型的方法也逐渐涌现。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多种DHF和CRT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模型,动物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失同步运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 作者: 廖宝莹 齐新宇 乔杰 庞艳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市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卵成熟障碍综合诊治研究创新单元 100191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讨论了各种模型所适用的研究类型,为PCOS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索所需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啮齿类动物模型 代谢异常 生殖内分泌紊乱 造模方法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和藏医80幅曼唐中均有对动物类药物的记载,并绘制了相应的药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所收动物药范围、表现方法和真实度3个方面各有异同,分具特色。由此展现出不同民族在图像表达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不同文化异彩纷呈的面貌。

  • 标签: 《本草图经》 藏医曼唐 动物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