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北宋苏颂主编的《本草》引用孙思邈文献原文18则,涉及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月令》,均为北宋本或更早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和辑佚价值。《本草》所引《备急千金要方》与今传本《备急千金要方》及古本《孙真人千金方》互有异文,这些异文有些是苏颂等人化裁所致,有些则是因为所据版本不同所致,据前者可校正、补充后者。《本草》所引《千金翼方》早于今传元大德本《千金翼方》,据前者可以校正后者的错误。孙思邈《千金月令》已佚,朝鲜《医方类聚》收录该书的部分内容,后人据此对该书有所辑佚。《本草》所引《千金月令》可用于校正《千金月令》辑佚本的错误,并补其未备。

  • 标签: 苏颂 《本草图经》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千金月令》
  • 简介:摘要《本草》是记录中国北宋中叶时期外来药物交流与应用的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29个域外国家的外来药材,也记载一些来自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泛称区域的外来药材,全面反映了宋代以前的外来药物品种,宋代已用境产资源,境内外资源并用品种,其中包括境外的道地药材。《本草》中外来品种的绘图基本真实,有一些外来药材品种图则具有臆想成分,还有一些外来药材有详细性状描述但未附图。该书还如实记载了一些没有调查到样品的外来药材。通过《本草》,可见外来药材已经融入到宋代日常生活,宋代朝廷对外来药材调查给予高度重视。《本草》对北宋以前的外来药材进行了系统总结,为研究宋代外来药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本草图经》 外来药物 中药资源调查
  • 简介:摘要《本草》在本草学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其成书于宋初,所载宋以前的医籍内容未经宋臣校改,保存了较早文献原貌。国内外学者以对其本草学与本草考证、学术价值研究为主,关于其中亡佚医籍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通过《本草》中以“××方”或“某某方”命名者进行梳理,初步统计出今已亡佚的方书约46种。以韦宙《独行方》、刘禹锡《传信方》、《天宝单方图》(《天宝单行方》)举例示之,发现《本草》记载的亡佚方书资料丰富,线索明晰,对于相关方书的研究与辑佚具有进一步发掘空间。

  • 标签: 《本草图经》 苏颂 亡佚方书
  • 简介:摘要《本草》草部、木部共有药图568幅,占总药图的60%,占植物药图的76%。这些药图可分为“原植物图”“药材图”“植物与药材图”“植物及其生境图”4个类型。“原植物图”中又可细分为“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有根的局部地上部分图”“绘有地面线的植株图”“无根植株图”“折枝图”5个类型。其中,“折枝图”“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等药图的取材与今采集植物标本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植物与药材图”与“药材图”这两种药图类型反映出《本草》的编者是在依据药材市场调查或征集到的药材标本绘制的。这些药图对物象刻画细致入微,不仅反映了药用植物和药材的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本草》药图与“图”内容相辅相成,将绘画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是为早期植物科学画的雏形。

  • 标签: 《本草图经》 草部 木部 药图 本草考证
  • 简介:摘要《本草》和藏医80幅曼唐中均有对动物类药物的记载,并绘制了相应的药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所收动物药范围、表现方法和真实度3个方面各有异同,分具特色。由此展现出不同民族在图像表达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不同文化异彩纷呈的面貌。

  • 标签: 《本草图经》 藏医曼唐 动物药图
  • 简介:摘要《本草》有48幅药图名称涉今山东省区域,其中草木类药图共42幅,分属7个州军。对《本草》涉及到今山东省区域草木类药图进行考证,可推测到种的药图26幅,可推测到属的药图3幅,尚有11幅药图待考。《本草》涉及今山东省区域的州军冠名药图中,以兖州、齐州、淄州药图篇幅最多,反映了北宋时期该地区的中药资源利用水平。“单州菟丝子”图刻画了菟丝子属植物吸器,“兖州茯苓”图如实描绘了野生茯苓生境,这说明《本草》绘图者开展了细致严谨的实地调查,体现了《本草奏敕》“欲望下应系产药去处,令识别人,仔细详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的要求。“鬼臼”“人参”“山茱萸”“淫羊藿”“漏芦”等部分药图出现文图不一致,这说明北宋时期存在射干混鬼臼、由跋混半夏、漏芦品种混乱等现象,也反映了苏颂“举凡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的编写思想。

  • 标签: 《本草图经》 山东省 药图 本草考证
  • 简介:摘要《本草》中有38幅药图名称涉及今浙江省。考释出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30幅,共涉及植物药20科29属30种,矿物药1种。尚有7幅植物图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中有25个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品种与今品种来源一致,5个品种为浙江省北宋地方习用或异物同名品种,5个品种因形态描述及绘图过于简略,从而导致知名而不知物。在考证分析过程中,发现《本草》“明州黄药”图与“秦州红药”图存在图文颠倒现象。除此之外,通过比对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与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以地冠名图发现,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晋州贝母”为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中的“越州贝母”图名更具合理性。浙江省道地药材“台州乌药”以及“浙八味”中“浙白术”“笕麦冬”“温郁金”“浙贝母”的历史分别可追溯到《本草》“台州乌药”“越州白术”“睦州麦冬”“温州蓬莪荗”“越州贝母”图,为浙江省道地药材及特色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宋代本草文史料。《本草》中产地涉及今浙江省的药材分布情况及记叙风格,反映出浙江省北宋时期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发展侧重于沿海地区。

  • 标签: 《本草图经》 浙江省 药图 本草考证 中药资源
  • 简介:摘要基于《本草纲目》对《图本草》有关内容的引据,探析李时珍对《图本草》的著录方式、首载于《图本草》药物品种、对《图本草》有关药物“校正”、具体引据内容之用途和引据文献特点,认为李时珍对《图本草》的引据既全面又科学,汲取了《图本草》精华,为李时珍成功编撰《本草纲目》贡献巨大,同时李时珍又本着“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客观地对《图本草》中“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作了实事求是的纠正。

  • 标签: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苏颂 《图经本草》
  • 简介:原有三卷本和七卷本两种,是以七卷本为底本修撰的.以出土残卷与相校,可知所据底本,有与他种传本不同处.

  • 标签: 新修本草 本草经集注 底本
  • 简介:本草集注》是继《神农本草》之后,对中药理论的又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其在诸多方面对《神农本草》所初步构建的中药理论体系进行了完善与创新。本文立足于《本草集注》原文,从药物分类方法、药性配伍理论、药物采收炮制、剂量剂型、服药方案、编写体例等方面介绍《本草集注》对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影响,说明其在中药理论体系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本草经集注》 《神农本草经》 中药理论体系
  • 简介:《本》三品分类法,是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并明确指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君臣佐使本指国家官系等级层次,只有各个层次发挥各自作用,才能构成完整的有机国家社会,如同《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十二脏腑之功能、地位及相互关联,不单是一个生理学、生命学和生物学问题,它涵盖了很重要的社会问题.

  • 标签: 《神农本草经》 分类法 三品 灵兰秘典论 《本经》 君臣佐使
  • 简介:本草学”是我国伟大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它自成体系,饮誉世界。本草学的整个知识谱系滥觞于中华文明,具有名实、体性等,形成了中国式的博物学范式。

  • 标签: 本草 本草学 中医药 博物学
  • 简介:日本有个著名的画家画了一幅《马食草图》,画上的马栩栩如生,被一些名家誉为"神笔"。可一位农民看了却不以为然,他对画家说:"你画的那匹马是瞎马吧!"画家非常意外,吃惊地说:"画上那匹吃草的马明明睁着眼睛,你怎么说是匹瞎马呢?"农民又说:"正因为如此,才是匹瞎马。马在草丛里

  • 标签: 食草 尖刺 丛图 生时 家马
  • 简介:明末清初,常熟隐湖(今常熟沙家浜镇)藏书家与版刻家毛晋,平生笃好藏书刻书,其珍藏善籍,雕刻佳本,一时名传四海."汲古阁",乃毛氏藏书刻书之处.明天启年间,常熟名医缪仲醇编撰30卷,在毛氏大力支持下,始能雕刻刊印,其间缘起,颇多感人肺腑处.

  • 标签: 毛晋 汲古阁 缪仲醇 本草经疏 明末清初
  • 简介:《神农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它奠定了我国药物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思想的源泉和发展。对《神农本草》所记载而目前卫生部未收录为药食兼用天然产物的常见食物进行整理归纳,探讨它们对中医饮食保健的作用,为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申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神农本草经 中医饮食保健学 食养 食疗
  • 简介:本草集注》是陶弘景融摄医、道编撰而成的。陶弘景以中医本草学为基础,大量吸收道教服食方术尤其是金丹黄白术的药物知识,为丰富本草学矿物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创了医家本草与道经知识相结合的本草著作编撰模式,对后世本草学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炼丹术 矿物药
  • 简介:半夏几乎每个植物的名字都是一首诗,从视觉、听觉到想象,给人以诗意浪漫的感官体验。泽兰、丁香、紫萱、白薇、雪莲、凤仙、辛夷、青黛、半夏,这些名字是世间绝妙的音符,有着诗经的清丽,亦有楚辞的芬芳。

  • 标签: 感官体验 半夏 诗意 浪漫 白薇 清丽
  • 简介:<正>钱,味甘,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采药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主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

  • 标签: 驻颜 济众 钱本 采药 邦国 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