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香港截取通讯及监察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是香港秘密侦查法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条例的出台直接渊源于香港法院秉承的司法能动主义。该条例对大陆秘密侦查法治化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香港 条例 秘密侦查 司法能动主义
  • 简介:本文在介绍香港仲裁制度和1996年香港仲裁条例主要修改内容的基础上,对该条例进行了若干讨论,认为1996的香港仲裁条例是英国法律传统的延续,它既符合仲裁法的最新实践,又保留了传统乡土社会中纠纷解决机制的特色。但是,1996年香港仲裁条例没有解决回归后香港如何直接承认与执行祖国大陆仲裁裁决的问题。

  • 标签: 香港 商事仲裁 仲裁法
  • 简介:《宪法》第127条第1款与《监察法》第4条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监察权的独立性之宪法规范基础。监察权独立行使既要满足合法性要求,同时不排斥基于政治体制设计的政治监督与法律监督。除了要接受党的领导,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以外,监察机关在行使监察权时需要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执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他们之间构成了自主独立与相互监督的制衡关系。通过这种权力机关之间制衡的宪法设计,借以实现对公权力本身的监督使其在“,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运行,从而限制公权的任性、规制公职人员的行为,并最终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 标签: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监察权独立性
  • 简介:<正>兹遵照执行第1520号总统法令第5节规定,特颁布本条例:第一条定义为明确条例含义,下列名词解释如下:a)"局"系指工业部所属技术转让局。该局由国家经济开发署、菲律宾中央银行、国家科学发展局、技术资源中心、投资管理局和菲律宾专利局等机构的代表组成,

  • 标签: 技术转让 菲律宾 转让协议 投资管理 中央银行 条例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2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惩治军人各种渎职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加强军队的法制建设,教育指战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履行军人职责,巩固部队战斗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几年来的司法实践也表明,《条例》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 标签: 军职罪 条例 军事机密 司法实践 犯罪主体 犯罪行为
  • 简介:追诉有时效乃法治的应然内涵,监察追诉应像刑事追诉一样受时效之限制。缺乏时效之规定,此乃监察法的一大缺憾。为监察追诉设置时效的理由主要有:超过一定期限再予以追诉具有非道德性;及时开展追诉才能达到预防腐败效果,逾期追诉预防效果不佳;逾期追诉成本高昂,浪费公帑现象自然无法避免。监察追诉时效的期限,分为监察立案的期限和监察移送的期限,监察立案的期限设定为三年比较合适,而监察移送的期限设定为三个月较为合理。关于监察追诉时效制度的具体设置,有立法经验和立法先例可供借鉴,此等立法技术问题不难化解。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时效制度 期限 法治
  • 简介:为加强城乡建筑保护和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节约社会资源,2013年7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是我省的创制性立法,在全国属于首例.《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积极开展宣传培训,狠抓贯彻落实,依法推进城乡建筑保护工作.

  • 标签:
  • 简介:人民法院监察制度是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的产物,内部执纪者是其部门属性,维持审判自律是其制度功能。受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影响,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虽未转隶至监察委员会,但法官的多源监督格局却由此发生改变,继而致使人民法院监察制度的功能空间变得模糊,尤其体现为内部违纪责任追究的外部化,以及内部纪律规则制定的外部化。鉴于人民法院监察制度的功能乃是国家监察体制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继续保留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的同时,尚需理顺人民法院监察制度与国家监察体制的关系,并实现二者在运作过程中的协调衔接,以此完善人民法院监察制度。

  • 标签: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人民法院监察制度 审判自律 制度完善
  • 简介:府谷县地处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神府煤田腹地,黄河环城而过,长城横跨东西,是陕北地区新型的工业城市。府谷县劳动监察大队成立于2004年,隶属于府谷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全队现有专职劳动监察员28人,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一支政

  • 标签:
  • 简介:环境监察协同治理以部门协同与区域协同、环保机构与第三方环境监督组织的协同治理为核心,构成了破解环境监察治理格局分散化、松散化困境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察协同治理的适应性改革,既须坚持党委领导与部门协同一体建设,推动监督、检查、督办、执行及责任追究的衔接;立足环境监察领域的特殊性,实现垂直管理与属地负责的有机结合,优化其权力配置及权责结构;同时又需立法保障、运行机制及配套保障机制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全方位支持,推动环境监察协同治理综合格局创新发展,建成"督企"、"督党"、"督政","党政同责"的国家环境监察体系。

  • 标签: 环境监察 协同治理 综合格局
  • 简介:监察官作为监察制度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监察的效果。隋朝监察制度的性质和监察对象、内容、范围,决定了监察官必须具有耿直敢言、公正无私的品格,器识远大、博学多才的素养和丰富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等,只有如此,才能承担起上匡失策,下纠官邪的监察职责,保证国家机器稳固而高效地运转。

  • 标签: 隋朝 监察制 度监察官 素养
  • 简介:<正>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布了。这个条例是在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所公布的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从近几年在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发,并与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进行修订而成的。新《条冽》与老《条例》相比,无论是在条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条款的内容上,都有相当大的改动。为什么要修改老《条例》呢?主要考虑到老《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已有二十八个

  • 标签: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新情况 治安处罚 法律 社会秩序
  • 简介:<正>我国的监察制度源远流长,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创建。本文以秦、汉、唐三个时代为代表,试析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一、历朝统治者都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并且日趋完善。我国古代负责监察百官的称为“御史”。战国时,韩、赵、魏、秦等国所设置的御史,虽是国君基左右记事之官,但涉及百宫言行,已具有监察性质,至秦,中央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府,以御史大大为官,执掌“典正法度”,以御史中丞负责举劾监察,并派出御史监郡。《迪典·职官》载:“秦兼天

  • 标签: 监察御史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监察机关 监察官 御史台 监察机构
  • 简介:监察制度是在反贪腐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法治化不等同于法制化,而且法治具有多义性,确定的法治化的内涵不同,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新监察体制在整个国家侦查权体系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监察至上,二是监察、检察和警察之"三察鼎立"。笔者认为,新监察权应当采行三察鼎立模式,在保障监察权之权威、高效地行使的同时,体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精神。为此,应当慎重设置留置权和调查权,使现代法治精神和原则能够在新监察制度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 标签: 监察权 监察至上 三察鼎立 留置 调查
  • 简介:从1777年到1787年,美国先后制定和通过的《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是既依赖于历史传统、实践经验,又适应当时美国国情的产物。本文以这两部美国宪法文献的特点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对象,梳理美国宪法制定和发展的脉络,以进一步明晰美国宪法的形式特征及其基本原则。

  • 标签: 邦联 联邦 宪政
  • 简介: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在实质性权力、概括性条款、全国政府权力来源、保证性条款、宪法的修改与批准以及保留权力等结构方面存在差异,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制宪者对宪法本质、州的主权、联合方式,以及对传统政治共同体理论等方面认识的不同。从宪法认知角度分析邦联条例与联邦宪法结构差异性原因,有助于深刻理解这两部宪法结构不同的认识论根源。

  • 标签: 邦联条例 联邦宪法 宪法结构 国家结构
  • 简介:地方政府与城市房屋拆迁利益攸关,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城市房屋拆迁的“利益中人”。在我国现行权力配置格局和法律制度下,法院也承担不了充当“公共利益”判断主体的重任。因此,由全国人大立法或中央政府制定行政法规,采用列举方式具体界定“公共利益”,是克服“公共利益”虚置的唯一可行方式。“公共利益”具有宽泛性、发展性、主观性、层次性,给列举式立法带来了困难,但并不构成列举式立法界定“公共利益”不可克服的障碍。“公共利益”的列举立法方式宜采用正面列举的方式。

  • 标签: 拆迁条例 修改 公共利益 列举式
  • 简介:欧盟贸易壁垒条例10年来的实践显示其已成为欧盟反击贸易壁垒和打开第三国市场的有效工具,凸现其将私人主体的诉愿转化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桥梁作用,因此倍受欧盟内部乃至国际社会关注。本文将综合分析TBR及其实施状况,检验贸易壁垒、损害/不利贸易影响和共同体利益等核心标准的应用,并展望TBR的发展趋势,以期裨益于处理中欧贸易关系和建立完善我国反贸易壁垒的机制。

  • 标签: 欧盟贸易壁垒条例 共同体利益 贸易壁垒 WTO争端解决机制 TBR “不利贸易影响”
  • 简介:明朝监察御史的选任制度及其借鉴刘志坚明设都察院,作为中央的监察机构。都察院下置属官监察御史百余员,负责全国十三道及两京、两直隶之监察工作。作为“风纪之司”的官员,明代对监察御史的选任十分重视.无规矩难以成方园。为了选拔符合地主阶级要求的人才担任监察御...

  • 标签: 选任制度 监察御史 政法干部 明朝统治者 监察官吏 地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