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宪法》第127条第1款与《监察法》第4条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监察的独立性之宪法规范基础。监察独立行使既要满足合法性要求,同时不排斥基于政治体制设计的政治监督与法律监督。除了要接受党的领导,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以外,监察机关在行使监察时需要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执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他们之间构成了自主独立与相互监督的制衡关系。通过这种权力机关之间制衡的宪法设计,借以实现对公权力本身的监督使其在“,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运行,从而限制公权的任性、规制公职人员的行为,并最终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 标签: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监察权独立性
  • 简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早,为监督政府官员,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巩固皇权地位,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历朝历代均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设立了专司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尽管名称不尽相同,但其以监察来制约、平衡其他权力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监察隶属于皇权且丰富多样,一般较少直接行使调查,明清两朝监察侵夺行政权与司法权较为突出,而且监察在历史上有越来越强化的趋势。

  • 标签: 监察权 皇权 调查权 滥用
  • 简介:摘要随着监察体制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如何制约监察成为社会各届与法律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做为行政权的一种,监察涵盖了监督、调查与处置的权力。因此与司法、行政以及执法等公权力同样应得到有效制约。本文首先阐述了制约监察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了通过完善监察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外部监督机制以及深化监察与司法机关之间工作的衔接和实现权力制衡等,对行使监察的程序进行全面细化和规范,使得各级监察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得到有效监督和约束。

  • 标签: 监察权 内控机制 权力制衡 有效监督
  • 简介:十八届六中全会后,中央推进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步伐,监察委员会成为改革中新设的重要机构,具有权力授予级别高、独立性强、监察能大的特点。任何一项改革必然会涉及权力分配的问题,在试点设立监察委员会背后的,是对现行宪法确立的权力分配模式进行的大整合。实现监察的独立是保证监察效能的前提,而监察的过分膨胀会带来始料未及的后果,这就要求在宪法的视野下,分析如何合理分配监察、如何处理监察委员会与相关机构的职权关系,进而保证在宪法格局大致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权力分配 监察权 宪法
  • 简介: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既是监察主体结构体系的改革,也是以立法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的重新配置。监察配置应当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监察与司法权协调衔接机制的重点目标是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职责职能协调衔接,监察与司法权协调衔接,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协调衔接。监察与司法权协调衔接机制的基本架构应以监察体制为导向建立和形成监察与司法权的微观协调衔接机制,以法治的价值目标为导向建立和形成监察与司法权的宏观协调衔接机制。

  • 标签: 监察体制 监察权 司法权 协调衔接机制
  • 简介:分工协作与配合制约作为我国侦诉关系的基本方式,尽管存在争议,却仍然以其制度与实务上的合理性存续至今。然而,监察体制改革溶蚀和吸收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侦诉关系结构,并提出了监察与法律监督如何平衡的新论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侦诉关系思考与借鉴,解析我国传统侦诉关系应然和实然上的合理性,调试监察体制改革下新型侦诉关系,并对监察与法律监督关系进行深层论思,进而提出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下侦诉关系重构的具体思路。

  • 标签: 侦诉关系 监察体制改革 法律监督权 体系重构
  • 简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成了监察委员会的产生,使监察成为新的政治权力类型。以监察委员会为核心的监察体系则源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基因及特色政治环境。传统中国社会的监察,源于中国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和公权力体系划分式样,其与西方国家的监察存在着本质区别。传统监察契合了中国特有的法文化基础,并在历朝历代得以不断完善和成熟,最终形成了专属的权力载体机构、系统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清晰的权力内涵。当传统监察遇上现代社会,既有必要遵循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文化规则,亦得结合社会时势变化而进行相应转化,从而进化成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公共权力”。

  • 标签: 监察权 正当性 法文化 转化
  • 简介:监察制度是在反贪腐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法治化不等同于法制化,而且法治具有多义性,确定的法治化的内涵不同,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新监察体制在整个国家侦查体系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监察至上,二是监察、检察和警察之"三察鼎立"。笔者认为,新监察应当采行三察鼎立模式,在保障监察之权威、高效地行使的同时,体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精神。为此,应当慎重设置留置和调查,使现代法治精神和原则能够在新监察制度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 标签: 监察权 监察至上 三察鼎立 留置 调查
  • 简介:[摘 要]监察机关限制出境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犯罪中享有的一项职权。《监察法》 和《监察法实施条例》都对这项职权的行使作出了规定。通过法律以及实施细则来限制部  分调查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出境,一方面有利于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打击腐败  犯罪;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监察机关在承办案件时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

  • 标签: []  监察机关 限制出境权 适用
  • 简介: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从维护法治秩序、保障被调查人权利视角,还是从提升侦查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视角,研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调查与侦查的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监察体制改革 调查权 侦查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政监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是指水政监察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对水事违法案件可以有选择余地的、自行酌情做出处置的权力。简单来讲就是水政监察机关在面对水事违法案件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一方面可以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执法的公正性。当然自由裁量并不是不受控制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相应的监督下行使相关的执法权利。本文则主要对当前水政监察机关的自由裁量进行阐述,从多方面来对此自由裁量剖析,并发表相关看法。

  • 标签: 水政监察机关 自由裁量权 分析阐述
  • 简介:近年来,国税机关针对税收“两”运行的特点及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加强了对“两”的监督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为了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税收“两”运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加强两的监督制约,改进税收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认为,对“两”运行的效能监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税收管理 效能监察 监督约束机制 中国
  • 简介:改革後监察委员会所主导的新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呈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其一,一改以往“多头反腐”的局面,提高了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地位,确保反腐朝纵深方向发展;其二,保留并拓展了原有的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其三,对“法外”的党纪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进行了“合法化”重塑,回应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界的质疑和批评;其四,确立了更为立体式的腐败治理模式。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侦查权 国家 职务犯罪 强制措施 侦查手段
  • 简介:监察委留置是我国法律创建的一项新型权力,具有本土化的原生因素,对其界定必须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并遵循法治规律.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权结构形式,简单套用西方“三分立理论”对监察留置进行定性分析显然充分性不足.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进程中,监察留置作为一项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必须遵循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以及比例原则.通过规范分析和实然考察的方法对监察留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后,笔者指出:可通过明确检察官刑事强制措施审查期间、引入检察官提前介入调查机制、组建专业化审查起诉团队和构建诉讼化的审查起诉听证机制等方法,促使监察留置与审查起诉的有效衔接.

  • 标签: 权力属性 运行原则 司法审查 专业对接
  • 简介:摘要职务犯罪形式通常包括贿赂、贪污和徇私舞弊等,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国有公司、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内部工作人员利用公职办理进行的一系类违法犯罪活动,由于此类人员的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给人们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带来损害,严重影响国家公务执行的规章制度,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需要对这些犯罪人员和犯罪行为予以侦查了解。国家实施监察体制改革后,关于监察委员会是否具有职务犯罪侦查问题争议较大,因而监察委员会实际拥有的职权范围不够明确,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一定阻碍。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监察体制改革中职务犯罪侦查进行研究、分析与比较。

  • 标签: 监察体制 改革 职务犯罪 侦查权 法律模式
  • 简介:技术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在秘密、非公开环境下,对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以及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进行事实发现和证据搜集的权力。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旨在实现对所有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技术侦查权作为监察委员会必要的法律手段,对实现全面监察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程序保障作用。通过对法律原则的加强适用,厘清权力审批主体和执行主体,完善侵权救济体制,对加强党对反腐工作的集中领导,建设文明法治国家具有独一无二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技术侦查权 权利救济 监察
  • 简介:在就业诸救济方式中,劳动监察这种特定的行政救济方式具有预防性、时效性强、救济成本低等多种优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就业受侵害时可直接通过劳动监察获得包括返还财物、经济补偿和赔偿、恢复劳动关系、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等多种形式的救济。此类救济措施具有一般行政行为所具的各种法律效力,是保护劳工就业的一种有效的、可靠的公力救济途径。但基于司法最终决定原则,法律上允许对劳动监察决定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可见就业之行政救济在效力上又具有非终局性特征。

  • 标签: 劳工 就业权 劳动监察 行政救济
  • 简介:南朝官场上的一个大的变化,是世家大族走向衰落,“寒人”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寒人”指的是地主阶级中的下层,他们没有特权,也沾不上祖宗的光,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机会来临时拚命地往上爬,去争取荣华富贵。

  • 标签: 监察制度 南北朝 世家大族 地主阶级 官场 特权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对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职权和管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管理监察对象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其他由监

  • 标签: 监察机关 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 监察体制 监察委员会 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