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法律之方法甚多,概括言之,不外有四:其以解剖分析已成法上之观念,而考究法制之发达者,为分析派之研究;其基于哲学上之原则,以批评现实法律而求其理想标准者,为哲学派之研究;其基于现在法律,而军稽其起源及进化者,为历史派之研究;

  • 标签: 比较法学 近代 法律 法制
  • 简介:章太炎的许多同代人都不约而同地信奉进化主义,他们或乐观,或悲观地专事体系,寻找着精神界"支点"。在老派读书人中,只有章太炎一个人觉察到"学问"的不济,并坦率地说出来,承认文章思想学术的"狼狈感",所以他要果敢地革命道德,提倡行动主义的佛家信念,钟情于上古法家立场。本文着重梳理章太炎对公理、进化、代议制、宪政等欧美政治—法律概念的态度,为这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描画出思想姿态,也为他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中寻找一席之地。

  • 标签: 章太炎 近代 进化 法治主义
  • 简介:立宪主义从西方到中国经历了从“人权、民主宪法”到“富强宪法”的转变,在这场立宪的跨语际之旅中,近代场域是“富强立宪”的历史具象。“救亡压倒启蒙”的中国式民族主义是“富强立宪”的历史动因,而追求“群体自由”的进化论则是“富强立宪”的逻辑基础,历史性与逻辑性的自洽是富强立宪的生成原因,富强理念主导了近代中国的立宪逻辑。

  • 标签: 富强 富强宪法 富强立宪 近代中国 跨语际实践
  • 简介:文章从介绍“民本”和“民主”两词的含义入手,简要回顾了两词背后的东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并通过这种回顾比较了东方国家的宪政之路,由此分析出中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所在。

  • 标签: 民本 民主 宪政
  • 简介:一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而且辗转相承、绵延不断,形成了悠久的、特色鲜明的法律传统,傲然自立于世界法律历史之林。它遗留下的丰富资料和提供的宝贵经验,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文化宝库的巨大贡

  • 标签: 中国法律 近代转型 法律传统 传统法律文化 世界法 文明古国
  • 简介:延续了近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司法制度,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法东渐和清末修律运动的展开,终于全部瓦解。在全国人民反清革命势不可挡、清王朝不得不进行司法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沈家本(1840-1913)等法学界志士,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全方位地移植外国的司法制度和观念,从而开始了中国司法制度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清末移植外国司法制度的宗旨在清末修律过程中,对如何改革中国传统的司法体制,如何借

  • 标签: 东渐中国 中国司法 司法化
  •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坚决反对立宪政治的封建顽固势力,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封建专制统治,以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先后扯起立宪的大旗,中国政治似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人们渴望立宪能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中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然而,立宪不过是封建顽固势力欺骗人民维护皇权复辟帝制的工具。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政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制定几布宪法,而是人民政治自由的实现。

  • 标签: 封建 立宪 政治自由 政治 现代化
  • 简介:<正>清末,国门洞开,欧风美雨涤荡了中华大地。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趋于瓦解;皇权政治也在内忧外患的交织下逐渐失却了民众的信仰和对社会的控制力;而以《大清律例》为核心的清代传统法制也因为自身的积弊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失去了生机。从社会自身发展的角度言,以绿营、捕快和保甲等为主构建的传统治安模式已然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效仿西方建立中国近代警察制度随之成为顺势的自然之选。然而新诞之物绝少一蹴而就,往往都是众多因素合力成就。其中,思想的引导与传播乃为最先。

  • 标签: 警察制度 皇权政治 巡警部 《大清律例》 警政 男耕女织
  • 简介:清末法律改革全面引进西方法律,瓦解了传统的中华法系和传统律学,中国的法律及法学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法治理论是中国近代法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我们法理学重要的学术遗产。中国近代法治理论在传统法家理论和西方现代法治理论的夹缝中艰难地形成,近代中国学者从"什么是法治"、"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及"怎样实现法治"等方面出发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法治理论,并沿着不断脱离法家思想而采纳西方法治理论的方向演化,初步勾勒了中国的法治蓝图。

  • 标签: 法治理论 中国近代法理学 形式主义法治观 实质主义法治观
  • 简介:  调整与教育有关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构成教育法律制度,它是保证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近代中国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是随着教育改革和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发端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从南京临时政府,经北洋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法制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政府都制定、颁行并适时修正了包括教育行政组织、学校教育、教育督导制度、社会教育、教育研究机构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法律法规,基本建立起近代化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为教育行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教育研究活动等提供了法律依据.总结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和未来.今天,教育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依法治教又是教育兴国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的法治化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探索中国近代教育立法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对于我们今于的教育法制建设不无裨益.……

  • 标签: 中国教育 教育法治化 法治化略
  • 简介: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中心主义和'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实用理性主义使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多了几分曲折与坎坷.宪政的先声--自由主义的有效性在进入中国之初就潜伏着问题,这些问题消解了它的真正内涵,导致了-种文化上的误读.中国只有传统文化与宪政文化有机结合,才能结出幸福之果.

  • 标签: 宪政文化 传统文化 自由主义
  • 简介:开篇词依山多仁,傍水常智,乡处者多厚重,城居者常机灵,环境移人塑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熊月之今年,本刊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开设'海派文化地图'栏目,将先后介绍上海各城区的内涵、形成与特征以及近现代沪上名人轶事,栏目作者多为沪上知名作家与高级记者。相信对于新老上海人了解上海、熟悉上海,会起到导航指路的作用。

  • 标签: 徐光启墓 近代文明 《崇祯历书》 利玛窦 《几何原本》 礼部尚书
  • 简介:近代日本的土地征收案件中,最多的是损失补偿额方面的纠纷。关于土地征收工程的发起人、工程费用负担人、征用权人、损失补偿义务人里面,谁应该作为被告,存在较大的分歧。1926年7月20目的大审院第二民事部判决认为,损失补偿诉讼应该以县知事为被告。1930年1月29日的大审院民事联合部判决则部分地吸收了雉本朗造的观点,承认了复数的补偿义务人。而美浓部达吉认为,被告应该是发起人,他将发起人分为国家、公共团体和私人三种,之后他又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将发起人限定为工程费用的负担人。

  • 标签: 土地征收 阪神国道改建工程 大审院 雉本朗造 美浓部达吉
  • 简介:在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民间力量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他们分别是农民知识分子、会党与革命领袖、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以及民间的精英阶层。他们一方面推动了法律思想的传播,并积极投身社会运动,在近代中国政治秩序变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标签: 法律思想 分权 人权
  • 简介: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过程是和法律移植密切相关的,而民法近代化主要是通过法律移植方式完成的.在对民法近代化过程的考察中,人们认识到了法律移植在中国民法近代化中的必要性;从中国固有传统法律文化来看,西方法律的移植在中国也存在可行性.

  • 标签: 民法 法律移植 传统法律文化 近代化 中国法律 西方法律
  • 简介:律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和法律制度,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产生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结果:从政治层面看,它是被迫的;从文化层面看,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经济和社会层面看,它是近代社会商品经济与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

  • 标签: 社会变迁 近代 律师
  • 简介:中国现行的周岁计龄法是借鉴西方的产物。帝制时代通行的计龄法是不很稳定的虚岁计龄法,因该时代呈现国家与社会的两重分立,由此产生的计龄标准也往往多变。清末以来,计龄方法逐渐西化,以生日为判断标准的周岁概念渗入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中,但民间对周岁的使用仍存两可态度,形成虚岁与周岁在民间与法律中并行的状态。近代计龄法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利观的转变,即帝制时代的权力本位逐渐向西方式的权利本位转变。这是权力行使与权利保障精确化的内在共同要求的结局。因此,从虚岁到周岁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法律从传统到现代、从恩赐到权利转变的一个侧面。

  • 标签: 虚岁 周岁 计龄 西学东渐 权利本位
  • 简介:主体问题在法学论域中是亟待深究的理论要点之一。对这一范畴在法律中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情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类型、特征和变迁。法律主体的特征包括人之惟一性、普遍性、时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法上权义性。在近代以来的法律人像变迁中,主体历经了从个体的经济人向高度协作的社会人的演化。当下的现代性晚期,则见证了动物地位的回归和后现代主体的出场。后现代法律主体的在场,给当代法律思想的历史航行涂抹上了一道崭新的智识亮色,尽管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争论激烈。尤其考虑到后现代思潮的两重性:激进的一面以及潜含的保守,在后者,对不确定性、相对主义的极端强调往往利于现状的维护。

  • 标签: 法律主体 主体问题 法律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