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监察委员会权力来源的多元性以及集"党纪处分、行政监察刑事调查"于一体的反腐工作模式,使得"法纪贯通""法法衔接"成为理论界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案件何时开始适用刑事诉讼法更是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既不能以统一的监察立案作为适用刑事诉讼法的时间起点,也不能以监察委员会移送案件作为刑事诉讼法衔接的时间标志,而应当考虑在监察委员会内部设置党纪政纪调查部刑事调查部,在监察委员会调查程序中区分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分别设置监察立案刑事立案两套立案程序,以便解决监察案件"法法衔接"环节的诸多问题。

  • 标签: 监察法 刑事诉讼法 法法衔接 刑事立案
  • 简介:案件一:2003年3月犯罪嫌疑人刘某自原籍来津,因未找到工作,后身无分文。5月14日凌晨2时许,刘某窜入本市某公寓小区B座楼下,爬水管上至三楼,从阳台进入被害人室内,搜寻钱物及食品,将茶几上71元窃走,后从厨房内拿出水果刀一把放在身边,躺在沙发上睡觉。上午11时许,房主发现后惊呼,犯罪嫌疑人被叫声惊醒。房主质问犯罪嫌疑人,后刘某被迫离去。2003年5月16日凌晨3时,刘某以同样的手段再次光顾该住户阳台,因阳台门已锁,刘某未能进入,后房主报警,公安人员将其抓获归案。

  • 标签: 转化型抢劫 非法侵入 犯罪嫌疑人 住宅 公安人员 被害人
  • 简介:清明,在祭奠什么古时清明的意义,“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通过一定的方式真诚、慎重地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感恩,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清晰,德性更能够彰显,生活逐渐变得更加充实、丰满。沿袭至今,每至清明,扫墓思亲,踏青悦生。

  • 标签: 生与死 心灵 慎终追远 清明 踏青
  • 简介:以某中级法院为例,2000年1-12月、2001年1-10月。民商事纠纷再审情况分别是:收案占同期二审结案的25.52%、18.91%。同期再审结案民事维持占30%、50.98%。改判发回重审占70%、49.02%;商事维持占35.9%、59.83%.改判发回重审占64.1%、40.17%。1999年至2001年10月,该院二审对一审判决改判发回情况分别是:民事改判率:36.45%、37.99%、38.23%:发回率:5.48%、3.30%、6.18%;商事改判率:36.86%、46.27%、39.83%:发回率:4.24%、5.22%、6.49%。以上情况表明,民商事纠纷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二审改一审的多,二审生效裁定再审的多。裁定再审后维持的多。再审改二审的多.再再审改再审相对较多。而刑事、行政案件申诉再审和基层法院再审工作处于正常水平。

  • 标签: 成因与对策 再审 民事争议 2001年1-10月 2001年10月 民商事纠纷
  • 简介: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率先提出了“白领犯罪”一词,用来描述那些富裕的和有权有势的社会上层阶级中不引入注意、一直被忽视却又客观存在的越轨行为,从而修正了传统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为犯罪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白领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手段智能化、高科技化、复杂性。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白领犯罪也在经历着急剧的转型。本文试图从著名的麦道夫金融欺诈案切入,运用差异交往理论、紧张理论等犯罪学理论透视白领犯罪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控制和预防白领犯罪的对策。

  • 标签: 白领犯罪 市场经济 差异交往 紧张失范
  • 简介:在分析刑事错案的形成原因和规律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还要深入到制度层面、法理层面,甚至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和解释这些现象。概括地说,刑事错案的法理成因包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偏差、法制现代化矛盾的协调不当、惯性思维阻碍法律秩序的构建等。在这些法理成因之下,刑事错案的发生呈现出逻辑性和规律性。为了防范冤假错案,司法工作人员需要纠正认识误区,科学分析案件;现阶段要侧重于强调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相对淡化社会效果;克服惯性思维,勇于开拓创新。

  • 标签: 刑事错案 法理 认识论偏差 形式合理性 惯性思维
  • 简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各种财务风险.因此,有必要在深入剖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

  • 标签: 财务 风险 成因 防范
  • 简介:教育法'软化'是中国教育法治的一个不争事实,也是教育法治发展的一个实然悖论。教育法由应然硬法走向实然软法,实质上是教育法由应然保护各项教育权利的'国法'蜕变成教育权力实然扩张的'教育部门法'的过程。教育法'软化'表现为不能依法保护法定教育权益和有效约束公权违法行为,最终显现为国法权威的弱化。教育法'软化'是多重制度逻辑的现实产物:立法技术不高是教育法'软化'的必然'基因','违法难究'造成教育法事实上的'疲软','违法难诉'最终导致教育法'软化'。教育法欲实现由'软'向'硬'的制度逻辑重构,可改变部门主导的教育法生成模式,增强法之可诉性,强化公权违法责任,以化解'有法难依''违法难诉''违法难究'的教育法治窘境。

  • 标签: 教育法“软化” 教育法治 立法技术 法律责任 司法审查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在中国国民文化心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传统的中庸之道既包含价值观,是儒家德治的最高道德目标,也具有方法论意义,追求以"执两用中"来认识和处理事物的矛盾。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必须通过法治建设,现代西方法律体系中暗含的中庸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中庸的内生地位,说明传统中庸理论体系的现代转化符合传统精神生活和现当代法律的双重需求

  • 标签: 中庸 和谐 现代转化
  • 简介:[基本案情]周某某金某某踢球发生争执.周某某及郭某纠集纪某、谭某、仲某某和燕某等10余人,金某某及汪某纠集盛某某(持铁棒)、梁某(持西瓜刀)、常某某和商某(持弹簧刀)等10余人,双方约定晚上11点到某村庄后僻静处理论,继而发生聚众斗殴.周某某一方的仲某某和燕某被他人用锐器(类单刃刀具)刺破心脏和肺部继而失血性休克而死亡,谭某受轻伤.法院终审认定被告人周某某、金某某、纪某、谭某违反法律规定,聚集多人进行斗殴,并致两人死亡.

  • 标签: 中转化 主体范围 主题聚众斗殴
  • 简介: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如何界定,将深深影响诉讼标的特定之方式、法院阐明义务之形态、是否违反重复起诉禁止之要求、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合并、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变更追加,并影响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大小,其为民事诉讼法甚为重要之课题。本论文主要乃在探讨相关重要之诉讼标的理论学说,其次评析相关理论之优、缺点,并分别区分不同之具体案例类型,来比较分析不同诉讼标的理论运用之状况。本论文主要在厘清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探讨有无从旧诉讼标的理论转化为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之必要性,并提示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过度扩大界定之危险性。本文之目的乃在使现今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更加明确化,勾勒出未来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在发展上之方向,并凸显未来诉讼标的理论发展上过度扩大诉讼标的概念之危险性。

  • 标签: 诉讼标的 旧诉讼标的理论 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二分肢说) 生活事实 诉之声明 法观点阐明义务
  • 简介:转化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足以构成基本罪的危害行为后,由于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变化,并出现了特定的犯罪情节,而使基本罪的性质转化为另一重罪,而按重罪定罪量刑的犯罪形态。转化犯的构成特征分为客观特征和主观特征。客观特征主要由形式特征、前提、转化条件、法律特征等构成;主观特征主要围绕犯罪故意及犯意转化而展开。

  • 标签: 转化犯 客观特征 主观特征 行为人 本罪 构成特征
  • 简介:<正>一、证券监管在转轨国家证券市场治理中的意义:优势不足在寻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证券市场是各国的一项共同的重要选择。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转轨国家大都很用心于完善公司证券法律体系,并往往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从法条文本上看,转轨国家对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程度经常超过它们各自法系的平均水平,存在着对美国法的一种形式趋同。例如,中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

  • 标签: 证券监管 证券法律 美国法 证券市场 权力行使 转轨国家
  • 简介:刑事冤假错案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对刑事冤假错案的关注也日益密切。然而,我国的刑事冤假错案却时有报道,这不但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贯彻疑罪从无原则,保证控辩对抗真正实现,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刑事冤假错案防控体系已迫在眉睫。

  • 标签: 刑事冤假错案 控制机制 防控体系
  • 简介:在法庭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存在“开花多、结果少”的现象,一方面是不断有新的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在公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推广和深化应用,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法庭科学领域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经验做法,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从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加强服务、加大奖励、发展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法庭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用-体化 全链条设计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网络道德问题正日益凸现.探寻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阐释.

  • 标签: 网络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问题点思考
  • 简介:社会学法学家弗里德曼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观察法律制度时,认为法律制度不过是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各种被公认为是法律制度的次要制度的综合物。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目前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内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实质是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行使,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是行政立法、行政司法相对应的最狭义的行政执法,

  • 标签: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暴力执法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成因 城管 法律制度
  • 简介:一、基本案情王某和孙某盗窃车辆,正准备驾驶盗窃车辆离开时,被车主苗某发现。苗某打出租车追赶王某和孙某,快追上时,前方遇到集市,王某和孙某商议"不管那么多,赶紧加大油门冲过去",结果将集市中行动不便的赵某和杜某撞成重伤,王某和孙某借此趁乱逃脱,赵某和杜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二、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和孙某构成盗窃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犯罪,实行数罪并罚。其主要理由是,

  • 标签: 司法认定 实行行为 对象范围 犯意 公共交通工具 结果无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