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涉及中国公民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领域。面对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各方解读令其内涵不断丰富。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制于现实地缘政治环境,呈现滞缓状态。路"战略带动下,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朝韩经济圈""中日韩自贸区"等次区域合作建设,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存在现实基础。实现"路"战略东北亚地区对接,不仅有利于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实现我国振兴东北经济目标。"路"战略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路径。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北亚 区域合作
  • 简介:联邦制美国在外交领域方面,缺乏宪法授权城市并不会对国家主权构成真正意义上挑战。日本地方政府国际化工作最终目标是增进外国对日本政治经济了解,属于中央政府管理之下公共外交范畴。无论从法律上权限划分,还是实践中政策导向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外事工作最基本任务就是为中央总体外交服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 标签: 国际角色 联邦制 城市 单一制 中国地方政府 公共外交
  • 简介: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进行援助不仅充分体现“睦邻”周边政策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还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途径.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援助,为中国在这地区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良好基础.援助金额增加、援助方式多元化有助于当地民众更多地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改善中国在当地民众心目中印象,但还需进步改进援助方式和技巧.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中国 国家 “和谐世界” 持久和平 外交理念
  • 简介:由于中国政治软实力上脆弱、政治话语缺乏独立自主创新、政治正确性标准上受制于西方国家,中国政治和新闻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边缘和防御状态.中国应争夺网络公共外交的话语权、增强网络公共外交全民性、重视网络公共外交创新手段,并制定中国网络公共外交战略,积极主动地塑造中国国家品牌.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网络 政治话语 创新手段 独立自主
  • 简介:智库外交存在三形式:知识外交、二轨外交和公民外交.中外智库外交五个维度上存在差异:独立性、知识、对象、战略与机制.中国智库外交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独立性,创造解决问题知识,锁定专门服务对象,拥有清晰发展战略,以及创建合适机制.

  • 标签: 外交 智库 存在差异 服务对象 独立性 知识
  • 简介: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建'中国周边学'条件已经成熟。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话语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日益遭遇人们质疑,从现实层面来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有效解决现实国际问题。创建'中国周边学'不仅要明确其概念内涵和理论范式,而且要形成解决周边外交问题、管控周边外交危机有效机制。

  • 标签: 华夷国际秩序 周边外交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 简介: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铀矿出口国。日本作为核电大国,为了保证铀资源供给,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中亚铀资源进行多角度研究,且成果丰富。更为重要是,日本搭建'海外矿物资源确保体制'不仅为中亚铀资源研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而且保障了日本矿产资源供应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对中亚国家铀矿资源信息搜集研究同时整合国内各机构功能,推出稳定海外铀矿进口渠道'顶层设计',从制度上确保对海外铀资源研究和稳定进口。

  • 标签: 日本 中亚 铀资源研究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对非援助新方向。更多还原

  • 标签: 非洲大陆 对外援助 战略布局 私人产品 新型战略伙伴 目标地区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对非援助新方向.

  • 标签: 中国 产品提供 国际公共产品 对外援助 整体能力 区域性
  • 简介: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胜利召开,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主场外交。本文作者会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开幕辞以及欢迎宴会上祝酒辞后,结合其任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点,与读者分享自己几点体会。

  • 标签: 一带中国 中国方法论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有个良好周边环境。过去30多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相互信任和理解、互惠互利关系,这样良性发展周边环境,为中国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桥梁、有力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资源供应。然而,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关系出现逆转,周边环境出现些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之间猜疑与不信任增加了,各种各样纠纷与摩擦频繁发生,区域外大国介入也日益加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陷入了'经济上相互依存与安全困境并存'矛盾之中,本文旨在探讨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诸多因素,并寻求改善当前关系突破口。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安全环境
  • 简介:欧盟和东盟作为两个重要区域性组织,受政治文化、成员构成和机构目标等因素影响,公共外交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些差异.随着数字化外交和网络外交兴起,以及些新议题出现,每个国际组织公共外交都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这些经验将对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东盟 欧盟 区域性组织 政治文化
  • 简介:公共外交作为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有效手段,西方国家对外政策中起到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开始发展其公共外交工具.回顾两国公共外交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两国公共外交具有不少共同特征,并且体现出了不同于西方公共外交“东方路径”.

  • 标签: 公共外交 路径 东方 中俄 西方国家 国家软实力
  • 简介:随着"路"战略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走向经济欠发达、政治和社会动荡国家和地区。尽管"路"战略背后大国博弈、小国平衡外交以及民主化转型等因素都使中国企业所面临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但通过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资企业东道国投资项目利益分配不均是企业承担政治风险主要原因。相关企业应当落实互利共赢发展理念,推行分散风险、利益均沾投资模式,尽快建立自主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 标签: “一带一路” 政治风险 缅甸 斯里兰卡
  • 简介:亚历山大·莫里森《俄国撒马尔罕统治,1868~1910》是英美学界近年来最新关于俄属中亚历史学研究作品.作者以撒马尔罕地区为例,通过研究突厥斯坦总督区当局基层宗教管理、土地制度、税收、水利、司法方面的政策目标和实践,认为沙俄在此地统治是失败.作者强调,作为沙皇俄国边疆政府,突厥斯坦当局财力和人力上难以克服困难,是其失败直接原因;更深层次原因则是当局军政官员与本地穆斯林之间文化上隔阂和政治上疑惧.

  • 标签: 俄属中亚 突厥斯坦总督区 伊斯兰教
  • 简介:中国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大力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同步性,为促进中俄双边关系'路'背景下进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两地区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些挑战,如政策落实、移民困扰、能源合作变数、区域国际竞争、国家间认知等。因此,应采取完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及加大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合作、拓展北极领域合作、强化'友好城市'定点合作、加强区域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举措来应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双方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局面,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东北亚地区繁荣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区域 合作进程 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