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熊十力在其早年的唯识学概论的系列写作中已提出对窥基解因能变说的质疑,而这一问题深关宏旨。正是由于对窥基"因通现种"一说的岐解,导致他后来以因果二变释种现二界,从而有对唯识学种现对立、二重本体的批评。然而,因果二种能变并不能视为种现对立的依据。能变有转变、变现二义,应以变义为据,才能更好的理解种现活动实为识转变的整体活动,才不至于静态机械的理解唯识的含义。对唯识学中其他问题的研究也应见微知著,作如是观。

  • 标签: 因能变 种现 转变 变现 唯识
  • 简介:华严的五教判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一种有代表性的判教理论,历来颇受质疑。在通行的解释中,华严的五教判往往被简单乃至错误地理解为是依仿天台判教而建立起来的,且其中顿教的安立更被认为缺乏合理依据。对于此类问题,华严的四祖清凉澄观曾力图给予辨护,但由于未能切中肯綮,其观点实际上只能视作基于其特处的学术环境而作的权宜、方便的解释,并未对华严的判教提供真正强有力的理论辨护。本文即以华严判教的合理性问题为中心,通过对华严判教之本真意义的辨析,以澄清诸种流俗解释对它的误解,并进而显明华严判教理论的独特意义与理论价值。

  • 标签: 华严 判教理论 佛教 宗教信仰 唯识学派
  • 简介:人以食为天。饮食,进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之一,而人类的生存并非仅仅只是满足于充饥饱腹,人们的解决温饱之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吃得好、吃得香、吃得美。在这样的条件下,各种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相继产生了。

  • 标签: 黄平 不可或缺 人类生存 解决温饱 饮食文化
  • 简介:(一)旭日东升,金光灿烂。万丈恩流降自九天。造成人身,屈尊就贱。生于马槽居我人间。普天同庆口同赞。承蒙救恩,意畅心欢。良人受享,太平于地。天主受享,荣福于天。(二)遵规守诫,修德行善。非理毋求,非义毋贪。宽恕世人,扶助贫贱。克己奉公,积德于天。传播福音,如光如盐。耶稣圣训,铭刻心间。祈祷修身,坚持不倦。神灵偕主,其乐无边。(三)同心同德,开创局面。抵挡仇敌,天主十诫,作为指南。圣教四规,

  • 标签: 金光灿烂 天主十诫 圣教 修德 耳卜 全善
  • 简介: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都重视心性说,但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探讨了这二方面的问题,认为就同而言,二者在普遍重视心性问题,对真常难心思想的汲纳、内省修持的方法一致性三方面表现出未。就不同而言,二者在心性思想重心、对心涵义理解的变异、心性意义界定的分殊、心性修养方法的差异四方面表现出来。这些同与的不同方面,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误读”或理解而造成的。

  • 标签: 中国佛教 印度佛教 如来藏 佛教宗派 心性论 佛性说
  • 简介:前言汪藩(1927-2015)牧师生前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教授,也是我的老师。1983年我进入神学院时,他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当时是双班主任,吴超雄老师也是)。除了做班主任,他教我们《摩西五经研究》。作为班主任,他对我们特别严格;作为老师,他讲课有时很激动,尤其是讲到摩西,说'倘若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2节)那句话时,他激动得面红耳赤,

  • 标签: 思想初探 汪维藩神学 神学思想
  • 简介:藩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教诗人。生前一直执教于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对学生关爱有加,事必躬亲;也曾参与中国基督教两会的事工,鞠躬尽瘁、仗义执言。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以政治、神学、诗歌为他灵感的来源。他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努力推进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提出并倡导'生生神学'。今日中国教会,'基督教中国化'旧题新作,从上至下,大力推进。值此机会,汪藩老师的神学思想,便能加倍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吾辈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走神学中国化之路的精神。梳理其爱国情怀,并以其自身经历、学效前辈、中国文化、圣经启示等方面来加以论述,以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

  • 标签: 汪维藩 爱国 情怀
  • 简介:今年十月,我有幸去新西兰毛利人聚居的部落——罗托鲁瓦参观访问。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季节变化与我国正相反,十月正值罗托鲁瓦的仲春,天碧蓝碧蓝得撩人,云洁白洁白得沁心,一大片一大片一望无涯的嫩绿草场自由自在地奔跑着一群群滚瓜溜圃的羊、牛、马、鹿,一笼笼葱郁的林木夹在其间,有的树木有几抱粗,有的树荫像大帐篷,有的树蔸连发五、六个叉叉,根枝盘错,称爷爷奶奶树。原野上有高耸人云的如火炬般的鲜红木棉花,有一丛丛开得碗口大的粉色杜鹃,有一畦连一畦的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又有一埂埂纵横交错的紫罗兰,配上黄墙红顶别墅般的民居屋前屋后多种多样叫不出名目的花,再衬托着草原上星星点点的淡黄色、浅蓝色、浅紫色的小花野花,美丽的像走进了天国的大花园。

  • 标签: 新西兰 毛利人 罗托鲁瓦 参观访问 季节变化 自由自在
  • 简介:本刊讯应赵朴初会长之邀请,斯里兰卡佛教会会长、摩诃菩提会秘书长、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普拉萨拉长老于7月20日至8月4日在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7月22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会见了斯里兰片普拉萨拉长老,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首先双方回顾了中斯友好交往的历程。长老说:“1500年前,法显法师到狮子国游学,开创了中斯两国友好交往之先河。后来斯里兰卡铁萨罗比丘尼率众来到中国传授比丘尼戒,帮助中国建立起比丘尼僧团。近代太虚大师、法舫法师、李荣熙副会长、叶均

  • 标签: 比丘尼戒 法舫 太虚大师 维普 法显法师 僧团
  • 简介:本文主要从汪藩教授的圣诗创作角度,记述他追随基督的生命历程及其基督教中国化方面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 标签: 汪维藩教授 圣诗创作
  • 简介:台湾《中华禅学》杂志社发行人、耕云禅学基金会董事长陈沧先生最近受聘为本刊顾问。4月7日,应本刊之邀,陈沧先生前来本刊与全体同仁会面、座谈,就如何办好佛教文化类期刊交换了看法,并就做好版式设计、充实内容、加强发行工作等方面向本刊提出了建议,其诚恳、亲切的话语给本刊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先生自青年时代开始从事期刊编辑、发行工作,迄今近30载,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事业用

  • 标签: 陈维 文化类 版式设计 文化事业 耕云 海峡两岸
  • 简介:2015年9月,尊敬的汪藩教授主怀安息,在怀念他离世一周年的前夕,我也尝试重新思考汪教授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看法,深入地发掘出他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探究的一些贡献。《天风》杂志在引述国家领导及学者们如何谈论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时,亦曾有提到这位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荣休教授汪藩先生的说话。汪先生曾经说过:'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理论,当前迫切要做的至少有三个‘归回’。其一,归回‘五四’以后老一辈中国神学家,他们是既受过西方神学教育,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功底的一代人。他们的探索与追求,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君子思 基督教神学
  • 简介:本文以清末伊斯兰教学者马德新的伦理思想为切入点,讨论了伊斯兰教与儒学在伦理层面的辨及对话,从而对马德新在伦理层面"伊儒对话"思想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 标签: 伊斯兰教 儒学 伦理思想 对话
  • 简介:古希伯来人并没有系统的、集中的对人的看法(也就是'人论'),《旧约》更没有将'人'当成静止的、绝对的'客体'去进行'研究'。为集中说明《旧约》对人的看法,本文特地基于汪老师的'生生神学'途径,采用主题式方法对这个话题的属灵含义集中做一点探索。旧约》中对人的生命的认知,是集合了情、意、志,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要素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抓住这一点,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就不会陷入'灵'与'肉'对立的、分裂的、非此即彼的状态。《旧约》经文对人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一种一亲切感,而不会坠入西方神学主导的'主-客'、'物-我'两分或二元论式喋喋不休的思辨——古今之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的受造性、人身外心内的困境与挣扎却一如既往。我们要从赐生命的上帝与'有灵的活人'相互联系的角度,结合以色列人的人文历史、生活情景、灵命沧桑,对相关的《旧约》经文进行解读。

  • 标签: “生生神学” 旧约的人论
  • 简介: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汪藩教授给同工的一封信谈起,初步探究了汪教授神学思想的几个要素:继承前辈的属灵传统、三次蒙呼召的经历、对自己遭遇的认识、对新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教会的特殊认识、对'三自'爱国道路的深刻领悟和传统文化的熏染。

  • 标签: 汪维藩 汪维藩八十年代初神学思想
  • 简介:龙山国恩寺,位于广东省新兴县集成镇,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乃六祖惠能出生和圆寂之所。泰国尖竹坟府素金寺住持燕拉特法师仰慕六祖的德行,亲组佛教代表团,于2000年6月25日到达龙山六祖故居——国恩寺,寻根探源。

  • 标签: 国恩寺 燕维拉特法师 佛教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主要从约翰·希克的出发,谈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人总是有以超自然的方式来探求自然的内在倾向.人的本性中第五度,即灵性的维度,它让每个人都有信仰的可能.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含混的宇宙,包括我们认识宇宙的含混性,除了自然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也是从另一角度对宇宙的解释.但是,当我们以宗教的方法来解释宇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方法本身也具有含混性,于是约翰·希克提出宗教多元论假设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对于一些宣称体验到与终极实在本身完全合一的神秘主义,约翰·希克提出了反驳,认为对神圣者的体验只可能隐喻的统一,而不可能是字面完全的统一.

  • 标签: 宗教经验 宗教神秘主义 约翰·希克 《第五维度》 人性
  • 简介: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汪维藩 中国教会 神学历史 开放的福音派 神学反思生生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