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京房《易》学是西汉《易》学之重要一家。由于后世对《汉纪》、《汉书》中记述其材料认识和理解的偏差,以致造成了“唯京房为党”之说。本文从材料来源、语句意义及京房《易》在汉代的地位等三方面对此说法进行了考辨,指出了此说不当之所在。

  • 标签: 京房 易学 异党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它与西方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态的形而上学不同,亚氏的形而上学是由对是的逻辑分析开始的,即由对逻辑命题的分析而寻找不变的实体存在。亚氏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则不然,它是由“省身”,“尽心、知性、知天”,“思诚”、“静观”,“玄贤”、觉悟而去认识世界的本体,这种形而上学固然是境界形态的,至于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转向,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对存在(是)作了新的诠释,海氏的诠释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所潜含的现代意义。

  • 标签: 境界 实体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睽卦卦义为睽而通,其卦辞与各爻爻辞亦皆围绕此义而展开。睽是睽乖之义,睽乖之所以能通,是因为本卦还有逊退之象义。卦辞之所以仅“小事吉”,是因为逊退只能用于非原则性冲突,或者仅作为一种策略运用。初九爻:“丧马”是睽,“勿逐自复”是通;“见恶人”是睽,“无咎”是通。九二爻:臣仆遇主人,本应退避,但“遇主于巷”,避无所避,是睽;因属情势所逼,自身无过,故“无咎”,是通。六三爻:受刑者艰难赶车,是睽;因赶车很卖力,喻能洗心革面,终能获吉,是通。九四爻:睽孤无助,是睽;遇元夫得助,是通。六五爻:同宗之间有乖违之事,是悔,是睽;乖违之事消解,故同宗之人一起登上宗祠吃肉庆祝,是通。上九爻:求婚或娶亲队伍似寇盗,是睽;“往遇雨则吉”,是通。

  • 标签: 睽卦 睽而通 逊退
  • 简介:“礼”、“义”、“廉”、“耻”为国家的“四”,《管子》曰:“国有四,一绝则倾,二绝则危,三绝则覆,四绝则灭。”可见“礼”、“义”、“廉”、“耻”犹如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如果有一根断裂,就会危及国家的安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我们要借鉴“守国之道,在饰四”的治国之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的合理因素,加强道德建设,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富强。

  • 标签: 《管子》 四维 启示
  • 简介: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提出“四不张,国乃灭亡”治道思想的是《管子》。历代学者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柳宗元却是例外。他以《管子》释义四有误、“廉与耻,义之小节”“不得与义抗而为”为由,论证四论的提法不确切,进而得出“四者非管子之言”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学究式裁断。

  • 标签: 《管子》
  • 简介:姜太公所出的吕国地望何在?先秦时期莒国存灭的轨迹如何?学术界一直争讼不已,甚至夹杂有对《史记》记载的质疑。通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导致此类问题发生有共性原因,就是在《史记》等史乘指向的时空关系中迷失了方向,把本来历时态存在的信息理解成了共时态。如果对现有材料进行合理的时间排序,仍可勾勒出较为完整的历史图景。

  • 标签: 地望 存灭 考异
  • 简介:近年来,政府基本沿用封闭、僵硬的内部处置方式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在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成为影响舆论的关键力量,他们通过传递信息、发表观点,推动政府制定良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鲜明的法治意蕴。当前,政府应借鉴美国政治精英利用黑幕揭发运动促进制度建设和社会转型的经验,主动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体制化轨道,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成社会转型。

  • 标签: 网络群体性事件 法治建设 社会转型
  • 简介: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很少追问何谓时间及其存在方式,对于与人以及人的生活意义的关系来说,时间只是一个衡量人的历史延续的工具。但究竟什么是本真的时间?考察它的维度应是什么?它归属谁以及以何种方式归属?这是海德格尔沉思“时间”所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生活意义 海德格尔 时间观 四维 存在方式 “时间”
  • 简介:布洛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布洛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