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尔不仅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雕塑教育家,贾科梅蒂、穆希娜等世界级的雕塑大师都曾受教于他,他有着自己完整的教学理念和对艺术独特的认知。艺术的真实性、构造与布局、侧面与体积这三个角度可以体现出布尔的艺术理念和雕塑教学理论。

  • 标签: 布德尔 雕塑教学 真实性 构造 布局 侧面
  • 简介:科林伍后期回归了英国传统经验哲学的立场,并从心理经验的微观层面对想象予以探究,提出了想象在心理经验结构中的地位的理论。在科林伍看来心理经验具有三个结构层次,想象位于感觉经验向理性经验发展的中介环节,其心理内容是经过意识洗礼的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想象物。通过对艺术经验、艺术表现等内涵及类型的分析,科氏阐明了想象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初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论。

  • 标签: 科林伍德 想象 经验结构 审美意义
  • 简介: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塑造,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外形不足贵,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内在的大德,一个人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大德,形体上的残缺和丑陋也会被人遗忘,甚至产生畸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所谓"形残全"的观念。庄子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学与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文学重在追求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还是书法艺术重在追求气韵生动和神采韵味,都可以看作是在庄子"形残全"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 标签: 庄子 形残德全 言意关系 形神关系 艺术韵味
  • 简介:建筑设计与"民主"的联系,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城邦时代便可寻见。近代以来,美国下议院的设计呈现出一种非君主化的"平民"秩序;十八九世纪欧美国家议会建筑,正是其代议制民主政体通过建筑展现的政治宣言。20世纪由包豪斯掀起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高潮,也是其民主化追求的体现。"谟克拉西"的概念伴随着现代性而产生,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跳出概念束缚,展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多义性,以致它在事实上开启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自我革新运动——新现代主义。

  • 标签: 建筑 民主 议会 舆论 现代主义
  • 简介:青岛式建筑的代表——总督官邸(现为青岛近代历史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技术美学特征,即折衷之美、材料之美、色彩之美、功能之美和生态之美。分析评述式建筑的美学表现,目的在于学习借鉴外来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增强民众的多元化审美能力,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的审美水平,并对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方向加以引导。

  • 标签: 总督府官邸 美学 德式建筑
  • 简介:"清空"是一种审美形态,又是一种审美境界,还是一种美学风格。"清空"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前人对"清空"美的内涵和表现有很多精到的论述。清空之美在自然界和艺术美中有大量的表现。研究"清空"之美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清空 姜夔 张炎
  • 简介: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它对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气”不但是许多艺术风格概念的源头,而且还影响着不同时代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并催化了众多与气关系密切的文艺理论形态的诞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奇观。

  • 标签: 风格论 生命气息 艺术审美
  • 简介:孟子认为,人外在形体与内在德性是相表里的,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身体观。这种身体观由对孔子"仁"的发展和突破而来,这是基于人心善端的扩充论证了人性善。扩充的过程就是通过身体之气特别是"浩然之气"对善端进行存养,不但可使内在德性充实完满,而且这种道德之气还使外在形体生发出光辉,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这种美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显现于天地万物。最终人不仅"身心合一",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 标签: 孟子 身心
  • 简介:老子的“道”玄妙、虚静、自然,它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的神韵,蕴含有着极其丰富的美学意蕴。在老子“道”与玄妙的思想影响下,产生了我国古典审美理论的“意境”;老子的道体虚静思想促生了中国艺术对空灵之美的追求;“道法自然”“复归于朴”的观念促生了艺术以自然朴拙之美为最高境界。

  • 标签: 美学意蕴 老子 道论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艺术 “道法自然”
  • 简介:传统的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具有笔画折叠缠绕、文字排版均匀的特点,在古代多被用于表现政治的权威和信仰的庄重。由于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防伪技术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其形式曲折缠绕、识别度较低,九叠篆渐渐失去活力。若把九叠篆当成一种"纹饰""字体"结合时代语言重新设计,则能赋予传统元素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当下运用九叠篆进行设计的成功案例有: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外挑檐口的纹饰、首都博物馆的标志、渣打银行发行的一百元港币上的印章等,偶有一些小型文化机构也使用九叠篆作为设计的元素。分析和总结这些案例中九叠篆"活用"的方法,丰富当代汉字字体设计语言,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古老而神秘的字体。

  • 标签: 九叠篆 字体设计 视觉设计 活用
  • 简介:  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广告创意已经非常重视自身的情感表达.只有在广告中尽量减少点商业味,把丝丝情感融入其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真正达到广告创意的最终目的.……

  • 标签: 广告创意情感 情感表达
  • 简介:  当下中国社会勃兴的时尚模特与时尚模特文化,因其作为消费资本用于衍生消费品符码价值的能指符号,强化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下中国整体文化的渗透力,而致使美学界多以超距意识和批判眼光对其进行评论.本文旨在探讨时尚模特在促进人体审美民主化和拓展新的人体美领域方面的积极建构价值,为其存在的合理性辩护.……

  • 标签: 审美建构 建构意义 时尚模特审美
  • 简介:  现代陶艺置身于现代艺术之中,在创作形式与思维观念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代陶艺注重从文字、图形、色彩三大视觉元素的组合变化,结合艺术家创作的内心情感思想,表现出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感染力,从而达到观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 标签: 中的视觉 现代陶艺 视觉元素
  • 简介:亦舒笔下的现代女性形象,根据年龄及特点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张扬的青春型女性、成熟的职业型女性和自私的母亲型女性。而成熟的职业型女性是亦舒小说中着重描写与塑造的形象,她们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精神、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冷静理智的婚恋观念,从这些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亦舒小说中强烈的性别意识以及内涵丰富的独特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标签: 亦舒 女性形象 婚恋观 个性精神 人生态度
  • 简介: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 标签: 审美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 美育 学生感受 创造美 审美情趣
  • 简介:老子之道是指宇宙本体,包含广阔无边、永恒无穷的宇宙时空和它化生万物的无穷的生命力两方面的意义。从生命美学来说,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其中正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理解。老子的上述认识源于我国远古先民对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现察和体验。

  • 标签: :老子 自然 无为 无不为
  • 简介:发音,是一切音乐表演艺术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有穿透力.甜美的声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使大提琴演奏发出美的声音,右手必须正确握弓、运弓;左手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演奏手型,抬落指灵活、把位的“位置感觉”清晰、准确;坐姿应该有助于两手的灵活动作等。

  • 标签: 大提琴演奏 发音 音乐表演艺术 音乐表现 穿透力 声音
  • 简介:悲剧凸显了人存在的有限性。克服有限性对人而言是必要的。悲剧的超越首先发生于个体,然后上升为整个人类。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的复归,是完成悲剧真正超越的前提条件。悲剧的超越启示人类积极克服自身的限制,为人的自由解放而斗争。

  • 标签: 悲剧 视阈 人学 自由自觉 人的自由 有限性
  • 简介:作为一部拿了有“科幻界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的中篇小说,与同样拿了雨果奖的《三体》相比,《北京折叠》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小说。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在阶级鸿沟和科技发展的洪流中,卑微如蝼蚁,同时,小说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隐喻也让人心生恐惧。所幸,小说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成了救赎这个悲剧的关键。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怜悯和对未来世界的恐惧,结尾处的人文关怀又让读者压抑的情感得到了疏解。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很有探讨价值的作品。

  • 标签: 《北京折叠》 现实主义 人文关怀 悲剧 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