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儒学在从先秦至20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人生儒学、社会儒学、政治儒学、形上儒学、考据儒学、文化儒学等不同的生存形态。儒学在未来的生存形态,在于根据儒学的特质和中国人生活世界的变化,重建人生儒学,进一步发展文化儒学和形上儒学,做好社会儒学、政治儒学资源的转化

  • 标签: 儒学思想 人生哲学 考据学 形而上学 社会学
  • 简介:是唐朝孔颖达为魏、晋时王弼、韩康伯所作的疏,其总结并发展了汉易,促进了汉易向宋易的转化.并成为王弼"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桥梁与中间环节.孔颖达从"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他对"太虚"概念的阐发和对阴阳二气的阐释.

  • 标签: 太虚 阴阳之气 无本论 气本论
  • 简介:<正>史学家陈直提出:春秋战国至秦汉,医学分两大派系。一是秦医学派,以医缓(左成十年传)、医和(左昭元年传)等是;一是齐医学派,则以秦越人(扁鹊)、公乘阳庆、淳于意等人为代表。在治则方面,秦派重针灸,齐派重汤药(陈直:《玺印木简中发现的古代医学史料》,科学史集刊,1958年)。对齐医学派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疾药界和医史学界的广泛关

  • 标签: 淳于意 医学成就 扁鹊 范行准 秦越人 中国医学史略
  • 简介:7月21—2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主题为“知识发挥作用”,具体探讨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科学、技术、医学史以及科技与社会、哲学与逻辑等,是迄今为止科学史学界最为盛大的一次学术会议:参会的国家有100多个,国际团体20多个;正式注册发表论文的代表近1800名;会议专题分会场多达220多个,学术报告近500场。中国多名学者与学生参会,清华大学刘钝教授作为国际科技史协会主席,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 标签: 医学史 科学 国际 技术 科技与社会 曼彻斯特
  • 简介:由金元医家朱丹溪开始引入理学太极观念,导致后期中医学理论发生了嬗变。朱丹溪以太极来解释具体的医学问题,到了明代医家孙一奎则开始以命门来理解太极,突出了先天之本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循此思路,赵献可将命门太极拓展为一个无形统摄有形的先天命门太极系统,不仅凸显了命门太极对人体生命的统摄作用,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张介宾将太极观念运用到自然观、人体观与认识论三个领域,提出太极三说,使理学太极观与医学的结合达到了逻辑的终点。

  • 标签: 理学 太极 命门 朱丹溪 孙一奎 赵献可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需要。同时,本文特别想揭示的是,1840年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西方文明的碰撞,梁启超、孙中山、张岱年等人是如何思考道德中的公私、古今、常变、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提出新的美德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滋养和借鉴。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
  • 简介:本文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生、发展为背景,持哲学变革与社会思潮互动的观点,着重考察康有为既接受《周易》思想影响、又重释和阐发《周易》理念的双重努力,力图揭示其以易为宗、以易为归,在创建现代经学的过程中推进易学现代转化的思路、环节、内容特征,并积极评价其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尊经改制 以易为宗 变通进化 太平大同
  • 简介:阶级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变异形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从自我意识到阶级意识的转化是一个有觉悟的进步。但实现这个进步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否能为现代社会所承受,是一个巨大的疑问。这个疑问也是隐藏在文章中的核心问题。全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框架的剖析,从阐释自我意识与阶级意识的本质区别出发,通过分析利益、组织、成员身份这三个意识转化过程中的转捩点,凸显了人们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权利在社会冲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 标签: 自我意识 阶级意识 阶级斗争 社会冲突
  • 简介:<正>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的泥淖,大步地向以往的分析科学不能涉足的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迈进,相继产生了以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为代表的旨在探索复杂组织系统的新兴科学。随之而来的是受到极大震动的自然哲学界直觉地将关注的重心轮回到与机械论对立的古代中国有机论自然哲学。这种现实的逼迫虽然无形中抬高了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价值,但却少有切中要害的方法论省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要籍(譬如《周易》、《内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之间仍处于分立状态,并多少蒙着神秘的面纱。

  • 标签: 自然哲学 营卫 协同学方法 原理 中医学 古代中国
  • 简介:<正>研究孔子,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假如我要研究孔子,我将注重如下的几个方面:(一)整理文字,也就是考证训诂工作。这样的工作,清朝人做得多,如所谓《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都是大部头书,都是训诂考释的研究成果。自从俞樾的《群经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以后,我满以为这样的研究以后再没有什么用武之余地了。谁知不然。即以于省吾先生的几种新证而说,新成果仍很多;就事实的需要说,

  • 标签: 孔子 皇清经解 新成果 儒家 训诂 俞樾
  • 简介:<正>近几年,“周易热”作为“文化热”的一部分冲击着海内外。正式的研究机构和地方学会的成立,促进了《周易》研究的发展。诸多新著面世,旧著也不断再版,专门刊物《周易研究》也应运而生,传统的和现代的研究方法并驾齐驱,这一

  • 标签: 周易研究 研究方法 易传 研究机构 思维方式 形式系统
  • 简介:徐福研究在龙口田连谟徐福是中、日、朝、韩交往史上的先驱人物,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航海家。两千多年前他率领数千童男女冲破艰难险阻,实现了东渡日本的伟大壮举,开创了中日友好之先河.受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敬仰。徐福研究因而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 标签: 徐福东渡 徐福故里 龙口市 《史记》 海市蜃楼现象 三神山
  • 简介:<正>“心与性”及其关系,是孔孟学说至宋明理学的一个中心议题。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难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思想。讨论儒学的“心性之学”,无论对于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还是对于建构新时代的精神文明,都是必要的。“心性之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式(传统)的人性论,是内圣之学,是政治观的人性论基础。中国传统的“心性”论与西方人性学说,在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把“性”分为“善”与“恶”,即不是“性善论”,便是“性恶论”。性善论与性恶论,各自的代表是孟子与荀子。他们起点和途径虽异,但归宿是相同的。孟子承孔子心仁论,不仁者,就是现代语言所谓的“没良心”。性善论在道德层面上,持性善,心性合一。荀子也讲心,但与孔孟不同,不是心性合一论,而是二元论。一般地说,荀子将心视为性的高一层次,对性具有主管职能。那么,性是什么,又何谓“性恶”呢?他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性恶论 荀子 精神文明 人性论基础 孔孟学说
  • 简介:<正>生平传略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生于公元1020——1077年。祖居大梁,后迁凤翔、邵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张载少孤而自立,喜谈兵事。年二十一,曾以书谒陕西宣抚使范仲淹,慨然欲树功名。范仲淹识其才,乃告诫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接受了范仲淹的忠告,《中庸》犹以为未足,又窥之于释、道。但“累年究极其说,知

  • 标签: 阴阳二气 张载 太虚 周易 范仲淹 太极
  • 简介:张涛著,中华书局2005年3月出版。全书31万余字,434页。本书是在作者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订而成。作者致力于将易学思想放在秦汉历史进程中做深入全面的综合考察,重点探讨易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轨迹和规律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相互关联,展示易学思想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书由前言和七章的内容组成。在前言中,作者指出秦汉易学研究和运用的高潮先后出现过三次,

  • 标签: 秦汉 思想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易学思想 2005年 思想文化史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格局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不时爆发激烈的国际冲突,甚至有时发展到要爆发核战争的边缘(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加勒比海危机)。90年代初,延续40多年的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大变,核战争的威胁似乎已经消除。人们本以为国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社会正义 国际关系 社会冲突
  • 简介:荀子从本体的高度,将人的审美需求,视为人本性的一种需要,作为其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并把美作为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表达或物化形式,予以了肯定。这样,苟子从实现社会整体的理性整台及对个体感性的节制与改造出发,将审美引向了政治、伦理领域,虽然在当时美自身尚缺乏自足性,但却获得了为当时社会理性所能认同的人文内涵及存在价值,也因此礼文之美、美善相乐、中和之美成为苟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命题。

  • 标签: 礼文之美 美善相乐 中和之美
  • 简介: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之外,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比较哲学等领域都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传统的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诸多实践或现实问题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可以作为我们总结和反思2013年研究工作的一条线索。

  • 标签: 西方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 专业研究 传统形而上学 述评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管子指出人性结构是一个二维结构,包括"心性"和"情性",二者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为促进人性之心性与情性的良性互动,《管子》提出了解决之道。管子关于人性的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员工并建立正确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 标签: 《管子》 人性 心性 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