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中国现代化进程发生、发展为背景,持哲学变革与社会思潮互动观点,着重考察康有为既接受《周易》思想影响、又重释阐发《周易》理念双重努力,力图揭示其以易为宗、以易为归,创建现代经学过程推进易学现代转化思路、环节、内容特征,积极评价其价值意义。

  • 标签: 尊经改制 以易为宗 变通进化 太平大同
  • 简介:《管子》科技史教学地位作用刘青泉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以撰写1400多万字《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而享有盛名。李约瑟博士原来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37年(当时他37岁)开始学习中文,此后转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最初学习中...

  • 标签: 《管子》 科技史料 管仲学派 科学思想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史
  • 简介:朱熹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学问才是“第一义”,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四书》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诠释方法相比较,他实践—体验”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完整性、体现主客统现实性等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历史性与诠释主体时代性、经典文本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现实性之间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表述了个“目的链”分析,他论证说:我们有的实践与探究都旨在获得某个好,而每种好之所以好,又是因为有助于获得下个好;这样,这些“好”就会排成个“为了为了为了”手段目的链条,其尽头指向“终极好”。终极好价值源于自身,而不再是因为服务于下个好而好。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终极好就是“幸福”这个至善——幸福概念是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核心。现代,自由主义主流政治思想不满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政治哲学,重启亚里士多德幸福论智慧时经常诉诸它。事实上,不仅政治哲学家们日益钟情古典幸福论,而且各国政府今天也正在现实政策规划中直接写入“幸福指数”。

  • 标签: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柏拉图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哲学家 朋友 主流政治思想
  • 简介:<正>孔子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极为巨大。时至今日,即便是孔子政治学说和哲学观点颇有微辞学者,教育活动教育思想也持充分肯定态度。其实,其教育思想并非都是精华,即使是其获得广泛称誉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也是瑕瑜互见。孔子是有着长期教学实践教育家,至今仍保存有他从事教学活动大量史料,因此,我们研究孔子教育观点时,不仅应从文辞含义去理解分析,而且还应当结合他教学实际活动进行考察。如本着这样

  • 标签: 孔子教 教学活动 英才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要求 实际活动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10月21日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云南省教育厅,以及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会共同合作组办。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教授与云南省教育厅前厅长罗崇敏先生担任名誉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 标签: 研究机构 哲学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哲学 教育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 简介:哲学存在论政治性和政治本身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存在论的当代形态。政治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不仅是哲学形态变迁结果,而且是政治作为社会历史维度的当代转型在思想种体现要求。哲学政治权力运作中形成,政治权力应该在哲学理引导运行,政治与哲学相互规定相互构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第一哲学 当代形态 政治权力 存在论 内在统一
  • 简介:《管子》养生思想是以其哲学世界观及其主导形成生命观人体观为基础,是其理论体系必然要求。《管子》养生思想以“天精地形合为人”生命观与“气者身之充”身体观为基础,以“顺天之道”为养生原则,以“时动静”养形论“抟气”精气修炼论与“修心静意”养神论为核心内容,以“为身”、“长寿”及“为国”、“为天下”体育目的论为旨归完整体系。这样养生体育形式强调精气神修炼为强身健体之本,重视精神意识内在生命精气在身心锻炼中中心价值,更符合人作为形神合生命本性。这是未来体育发展方向,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启导意义。

  • 标签: 管子 养生 体育 精气 形神
  • 简介:后现代政治哲学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国人理解至今还主要停留在后现代主义般性理论层面上,政治哲学领域独特性往往被忽视或淹没。事实上,无论从与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起点、内容、方法、旨趣等方面的不同所规约出理论视阈,还是从理性反思、合法性论证及日常生活强调等研究路径所反映出理论取向,都鲜明地彰显着后现代政治哲学独特魅力启示。

  • 标签: 现代性 后现代 政治哲学 后理性
  • 简介:<正>、超切主义哲学:《易经》哲学特质1何谓《易经》哲学?《易经》哲学义理归趣何在?《易经》哲学,顾名思义,乃是本于《易经》哲学。《易经》又名《周易》,本是卜筮之书。但蕴含在此书经(包括六十四卦卦画、卦辞爻辞)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两部中哲学义理却是宏深奥衍,罕有其匹。卜筮原是先民籍以安身立命重要手段——种统合直觉与理解于生命道术。《易经》哲学正是环绕着卜筮生命道术而发展出来宇宙观、人生观。从纯粹哲学立场来看,这究竟是种怎样哲学呢?我们答案是:它是种场有哲学,也是种生命哲学——种归结于生命与场有的超切互摄之道“超切主义哲学”。所谓场有乃“权能场有”之省。“权能场有哲学”乃是种以行依体验为出发点,为理论根据

  • 标签: 权能 哲学立场 文明人 易经 体验 生命活动
  • 简介:任何经典文本解读实质上皆基于个体诠释再创造,部蔚然大观易学史亦即部易学诠释史。本文从易学史演变入手,以诠释角度去剖析易学同时解读中所呈现出特点,并用转意、演绎、得意、生意及复意做粗线条概括梳理,以期易学发展史有个较为清晰认识。

  • 标签: 易经 诠释学 易学史 转意 演绎 得意
  • 简介:本文主旨,在说明《易》是中华民族综合文化起点。它是原始综合,而不是后世科学分析,其内容极为丰富。作者认为,《周易》是《易》发展史上第二阶段,《易传》为第三阶段,后世种种“易说”为第四阶段,此外,还有个第一阶段,那就是原始段,即“毛胚阶段”。这阶段精义,历来说易者,甚少发挥,本文拟补此缺。

  • 标签: 发展史 宗教信仰 神秘主义 神秘色彩 境界 八卦
  • 简介: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兴”,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礞乐师“六诗”之“兴”;另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赋予“兴于《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自然万物感发,兴起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启发,适合士君子自我道德修养;而对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 标签: 孔子 诗教 教学法
  • 简介:慧能从承认般人现实地存在迷妄事实出发,在对于佛教经教处理上,不主张废弃佛教经教文字,而认为主要关键在于,要以禅宗自性本源融通般若教理,要以佛教经教教理启发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将般若智慧落实到自性本源中实践、实证,最终作为自性本源的当下、现前念中,打破迷妄,获得觉悟,自证本源.慧能主张在禅宗顿法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慧能教学精神是非常平实.马祖道继承了慧能思想,但马祖道更强调从自心本来是佛理论前提出发,与慧能在禅宗顿法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教学精神不同,而是更为有意识地摆脱经教正面说教,更为有意识地强调着眼于超越教、渐本来无迷无悟自心自证境界,因而在教精神上更为突出禅宗顿法相对独立于教、渐超绝性,同时具体教学方法上大开后世机锋棒喝先河.从教学精神上来说,慧能是从如来禅过渡到祖师禅核心关键人物,而马祖则是使祖师禅得以大肆开展关键人物.本文认为,慧能与马祖佛教禅宗中地位,类似于孔子与孟子儒家,老子与庄子道家中地位.

  • 标签: 融通 禅与教 顿与渐 教学精神 机锋棒喝
  • 简介:10月12日北京什刹海书院清华大学召开,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怡学法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以及其他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佛教文化 北京市 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明代 清华大学
  • 简介:晚清时期,面对着中国社会危机,管子思想倡导富国强兵理念成为人们救时之良策。以王树楠为代表晚清士人管子思想进行重新进行解读认知,“尊王变法”、“商战攘夷”、“兴商富国”等方面赋予管子思想新时代内涵。

  • 标签: 王树楠 管子思想 尊王变法 商战攘夷 兴商富国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演进至晚明,出现了尊重人感性生命个性哲学思潮。汤显祖当时人做过深刻哲学思考。他以宇宙论为这思考逻辑起点,认为宇宙是个自然生化过程,天地人同质同构宇宙间产生恒动生命效应。“生生不已”是宇宙根本属性,寓于万物万象之间具有绝对普遍性。并以此为根据确立以生命为本体自然人性观。主张充分发挥人格化生命,创造合乎天性的人生,进入与天道合自然人生境界。这种人格理想使汤显祖最终关切人个性自由这现实问题。汤显祖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基本精神上判然有别,而与本世纪初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思潮中思想些思路大体致。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也有相通迹象。

  • 标签: 生生不已 生命力 人格 个性
  • 简介:战国中后期王道与霸道代表了当时既有的两种政治理念,而帝道理念兴起,则是黄老道家试图超越王霸之辨考虑有关。他们老子思想基础上,兼采王霸之道相关主张,尝试建构种新理念以顺应日趋统社会形势。关于帝道合理性,黄老道家主要是从天道自然层面进行论说,不同于儒家将王道基础诉诸仁心,也不同于法家霸道基于功利实用考虑。治国方略上,王道观念重贤能轻法制,霸道学说崇法制抑贤能,而帝道理念则是主张贤能与法制二者并重、两相结合,希望通过法制立国与贤能治国这两个维度,共同保障帝道无为实现。这种兼采王霸之所长思路在后世政治中有体现,“霸王道杂之”治理模式与这理念不乏暗合之处。

  • 标签: 帝道 黄老道家 王霸之辨 合理性 治国方略
  • 简介:8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等出席成立大会。本届“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任期为2013—2017年,主任委员由韩震教授担任,秘书长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怡教授担任,委员会由来自全国部分高校44位专家组成。

  • 标签: 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哲学 成立大会 高等学校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