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企业灾害管理规划,企业减灾备灾活动以及这些准备措施对于企业减少灾害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研究。2008年9月"艾克"飓风袭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地区,在飓风后的七个月,我们对当地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灾害管理规划有助于企业减灾备灾行动的实施,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将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受灾程度。

  • 标签: 减灾 备灾 灾害管理规划 灾害损失 “艾克”飓风 企业影响
  • 简介:诸多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存在着"政府决策-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社会冲突"的因果链条。已有研究表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但针对其中影响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当前社会稳定问题为背景,基于集体行为视角构建概念模型并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进而对"风险感知-应对行为"影响路径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社会稳定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集体行为 风险感知 应对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减生社会矛盾”和“化解社会矛盾”,虽然两字之差,但意义不同.“减生”是治本,“化解”是治标;“减生”要侧重找到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对症下药;“化解”要侧重研究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息事宁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焦点往往直接或间接地集中到政府.化解和减生社会矛盾首先应当化解和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

  • 标签: 政府行为 化解社会矛盾 减生社会矛盾
  • 简介:识别空气污染的高社会脆弱性地区,查明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社会不平等、提升空气污染防治的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区域的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概念模型,并据此建立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而以省级行政单元作为分析单位,运用投影追踪聚类模型,识别了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科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通过集成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探索中国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指数均值保持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2010年,社会脆弱性指数标准差持续上升,2010年后出现下降。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全国各省的社会脆弱性经历了普遍偏高至部分好转再至好转局面扩大的变化。社会脆弱性的好转始于东北局部,再扩展至东部沿海,继而向中西部推进。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和西部省份的社会脆弱性偏高,北京和上海的社会脆弱性最低,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水平居中。

  • 标签: 社会脆弱 空气污染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中国
  • 简介:校园欺凌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采用2016年底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校园欺凌(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偏差行为(旷课、吸烟、喝酒、打架、沉迷网络游戏)和自杀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校园欺凌经历,无论是作为欺凌受害者还是实施者的经历,都会降低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大部分偏差行为的可能性以及其自杀的可能性。在一些维度上,网络欺凌的作用比传统欺凌要大。最后,本文探讨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以及信息社会下进行校园欺凌干预的挑战。

  • 标签: 校园欺凌/欺负 生活质量 偏差行为 自杀 网络欺凌 青少年
  • 简介:本文基于转基因食品事件的微博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理论与应对行为理论,探究转基因食品事件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的特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事件的认知受伤害属性、信息源、事件响应的影响;处于防卫动机、从众心理强的消费者采用启发式信息处理路径,在未仔细评估的情况下直接形成决策和应对行为选择;处于准确性动机、了解转基因知识的消费者会采用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基于对转基因食品事件情境的认知形成感知和判断,包括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行为感知;继而通过决策制定选择相应的应对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转基因食品事件的风险沟通效果、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的应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转基因事件 PADM理论 启发式-系统式理论 应对行为 扎根理论
  • 简介:保护性备灾措施对企业的连续性运营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来自美国加州地区933家企业的备灾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数据来源于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在1997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搜集的资料,主要地点是受1989年LomaPrieta地震影响的地区.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保护性备灾措施可以分为4类:规划类,资源准备类,知识学习类和保险购买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之前的因灾损失和决策者的风险认知是总体上影响企业备灾措施的显著因素.此外,位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在采取保护性备灾措施方面也有所不同,金融/保险/不动产行业更倾向于采取备灾措施.另外,不同的因素在规划、资源准备、知识学习和保险购买4个维度的效果也不太一致.最后,在基于上面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企业 美国 减灾 防灾 备灾
  • 简介:近年来,企业参与灾害治理成为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现象。以逐利为天性的企业何以且如何参与灾害治理?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其工具性和规范性两种不同视角为分析工具,将企业灾害参与和社区的抗逆力关联起来,同时基于不同企业灾害参与动机的差异性,将企业灾害参与抽象为公司导向与社区导向两种不同模式。以这两种模式及其演变为框架,探讨了公司层面的抗逆力与社区层面的抗逆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采用不同灾害参与模式的企业客观上有多重途径同时改善公司与社区层面的抗逆力,但企业的抗逆力并非天然就能转化为社区的抗逆力,只有社区导向的企业才能有效促进社区抗逆力的提高。本文对两种企业灾害参与模式的提出及其演变路径的分析,既为理解企业的灾害参与行为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企业灾害参与能力建设和公共政策层面的企业灾害参与管理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灾害治理 应急管理 企业参与 公司导向 社区导向
  • 简介:经历阪神大地震的冲击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在加强自身灾害管理的基础上参与国家灾害管理。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日本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考察发现,日本企业在防灾参与能力、备灾参与能力、应急参与能力和参与重建能力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阪神地震时停留在灾后捐款捐物的低水平向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无论从企业自身还是国家相关政策上看,其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都还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日本政府需要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完善灾害管理体系中的企业参与制度设计,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灾害治理体制机制;日本企业则应以"3·11"地震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基于战略优势的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使参与灾害管理常态化、专业化、战略化。

  • 标签: 日本 企业 灾害管理 阪神大地震 3·11大地震 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