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ATB-DIL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5 68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342例,女2 339例,将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ATB-DIL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214例),非ATB-DILI患者作为对照组(5 4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结核病情、行为及疾病相关资料等,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分析影响因素,据此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使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3.8%(214/5 681)例患者发生ATB-DILI。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肺外结核(OR=1.876,P<0.001)、营养不良(OR=4.411,P<0.001)、合并基础肝病(OR=4.961,P<0.001)以及间断使用护药(OR=2.137,P=0.007)是其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程使用护药(OR=0.292,P<0.001)是其保护因素。将以上5个相关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713~0.786),敏感度0.640,特异度0.752。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平均绝对误差0.003,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拟合,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χ2=3.068,P=0.381)。决策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在高风险阈值范围(0.10~0.68)时,有着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本次研究所构建的住院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损伤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能为临床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防控ATB-DILI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影响因素 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损伤患者因药物损伤的原因,提出其相应针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2021年10月1日以来收治的因药物损伤而住院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造成其肝脏损伤的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 引起患者发生肝脏损伤的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中成药、抗病毒物以及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等,其原因以中药的过量使用为主,其次为镇痛消炎类药物,由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药物机理了解不全面,导致药物的滥用,进而致使患者发生以恶心、疲惫、尿黄和黄疸为主要类型的肝脏损伤。绝大多数患者进行针对性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药物,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应增强能力,了解药物机理,爽颗粒对药物损伤治疗有着显著效果。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病因机理 肝爽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与硫普罗宁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天晴甘美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亮菌甲素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两组均不停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天晴甘美与硫普罗宁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损害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硫普罗宁 亮菌甲素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与硫普罗宁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天晴甘美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亮菌甲素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两组均不停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天晴甘美与硫普罗宁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损害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硫普罗宁 亮菌甲素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3例NB住院患儿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NB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设为训练集,后者设为验证集,对两者的一般参数进行比较。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纳入的227例NB患儿中,男121例、女106例,年龄(10.2±3.8)岁。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40 cmH2O(OR=4.76,95%CI:2.01~11.26,1 cmH2O=0.098 kPa)、伴有膀胱过度活动(OAB)(OR=3.08,95%CI:1.34~7.04)、膀胱顺应性(BC)<20 ml/cmH2O(OR=3.65,95%CI:1.41~9.47)、既往泌尿系感染史(OR=2.73,95%CI:1.09~6.81)以及腹压或其他排尿方式(OR=2.86,95%CI:1.20~6.82)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上述参数建立儿童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4(95%CI:0.77~0.91)和0.86(95%CI:0.79~0.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NB上尿路损害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高危患儿并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童 神经源性膀胱 上尿路损害 预测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窦阻塞综合征/小静脉闭塞症(SOS/VOD),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早期并发症。儿童SOS/VOD在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面与成年人SOS/VOD存在诸多不同。在近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确立的新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为儿童SOS/VO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发现更多血清学及分子标志物,将有助于儿童SOS/VO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去纤苷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可使SOS/VOD患儿的生存率增高。笔者拟从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HSCT后儿童SOS/VOD的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其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肝静脉阻塞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诊断 儿童 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手术健康教育方式和家庭护理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62例脊柱结核手术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后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整体护理后对结果研究。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B组和A组的优良人数人别是29例和20例,对比有B组的效果明显93.5%>64.5%。结论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案例进行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后,能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脊柱结核手术 健康教育 家庭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20.1-2021.1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n=18)和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展开优质护理,n=22)。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焦虑量表评分在护理前差距较小(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且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强化整体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患者 护理模式 焦虑与抑郁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于酒精性脂肪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病人68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4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施以行为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酒精性脂肪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高,而参照组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低,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佳,参照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行为干预对患者的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进行控制,能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从而加强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 行为干预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是调节血压和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有两类:血管收缩剂和血管舒张剂,其中血管收缩剂如儿茶酚乙胺和α受体激动剂如果外渗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血栓性静脉炎。因此,通常选择相对笔直、容易固定和可观察的血管来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最好使用中心静脉注射,并在注射过程中警惕任何局部皮肤的异常情况,如若在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下,临床护士必须能够实施紧急护理程序,以尽量减少药物外渗对病人的伤害。本文主要讨论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发生时的管理、预防和正确处理方式,并为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渗伤口治疗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外渗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多病症共存”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以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最为常见和突出,伴随而来的就是患者机体差的状态、进食能力不足和/或能量消耗增加。这些皆因“肿瘤”而起,只能有效打击患者机体的肿瘤负荷,才可予以纠正。面临“抗肿瘤治疗副作用较大且多”的局面,只有将“抗肿瘤药物治疗”和“营养代谢治疗”有机联合应用,才能有效打击肿瘤负荷,修复人体营养代谢状态。因从事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团队与临床营养师处于近乎“隔离”的状态,仅以“会诊”方式联系。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在“营养会诊”方式得来的营养治疗支撑下,抗肿瘤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实施下去。为保证实施抗肿瘤药物治疗有效、安全,需要这样的肿瘤内科临床体系:营养代谢和肿瘤学诊断、营养代谢治疗与抗肿瘤药物治疗和减症治疗的有机融合。

  • 标签: 营养不良肿瘤 抗肿瘤药物 治疗临床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96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血脂康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高脂血症 他汀类药物 血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细致化护理干预在胸壁结核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胸壁结核患者中随机挑选62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细致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6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在胸壁结核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细致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致化护理干预 胸壁结核患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在重症肝炎人工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行人工血浆置换术的118例重症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9例)和对照组(n=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6.77%,对照组发生率为32.2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在行人工血浆置换术的重症肝炎患者术后护理中,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参考。

  • 标签: 全面护理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sST2)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继发心脏损害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SAOPP患者274例。根据入院后1 h hs-cTnI检测结果分为非肌钙蛋白升高组(78例)和肌钙蛋白升高组(196例)。依据入院后3 d有无出现心脏损害分为并发症组(109例)和非并发症组(165例)。观察hs-cTnI、sST2、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胆碱酯酶活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hs-cTnI、sST2对SAOPP患者继发心脏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sST2水平明显高于非肌钙蛋白升高组(P<0.05)。与非并发症非肌钙蛋白升高组比较,非并发症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hs-cTnI、sST2升高,胆碱酯酶活力降低(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并发症肌钙蛋白升高组hs-cTnI、sST2、NT-proBNP、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非并发症组患者LVEF、FS均在正常范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并发症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LVEF、FS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AOPP并发症组患者hs-cTnI与sST2呈正相关(r=0.725,P<0.01);并发症组患者hs-cTnI、sST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846、0.885,P<0.01)。ROC分析显示,入院后1 h hs-cTnI和入院后3 d sST2预测SAOPP继发心脏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0.833。结论hs-cTnI和sST2可能对SAOPP继发心脏损害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农药 心脏损伤 超敏肌钙蛋白I 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种肝脏金标植入新方法在兔肝脏内固定及取出的可行性,以期用于射波刀金标追踪治疗。方法分为活体实验和离体实验。活体实验对10只家兔麻醉后,经皮穿刺植入3颗金标,10 d后植入设有外置套管和固定细线的第4颗金标,以射波刀分别对参照组(第1颗和第2颗)和套管组(第1颗和第4颗)配准后追踪,施照结束后,评估金标植入成功率、配准精度及取出的安全性。离体实验在离体的肝脏进行金标拉力测试,测量弹簧圈金标和无弹簧圈金标取出时所受阻力。结果实验过程中金标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植入与回收成功率均为100%。操作过程家兔未发生明显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所有金标均成功追踪,套管组的配准平移偏差在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高于参照组(Z=-11.77、-4.57,P<0.05),而左右方向低于参照组(Z=-2.52,P<0.05)。金标拉力测试结果显示弹簧圈金标拉力为(2.23±0.85)N,无弹簧圈金标拉力为(0.81±0.1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5)。结论螺旋线圈结构金标在穿刺针道内的固定效果好,细线限制了金标外远处移位,套管为金标回收建立通道,整体操作简单易行。

  • 标签: 可回收金标 经皮经肝穿刺 射波刀 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