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是权利救济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两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只有把它们放置到更为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才能体察。当判断权、要求权和执行权被归于国家。而且判断权还被赋予给同样作为第三者的专家系统时,就出现了权利救济的现代性问题。现代性的权利救济没有使权利救济的历史结构发生转型,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公力救济的运行机制。

  • 标签: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权利救济 历史结构 自然法学派 现代性
  • 简介: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并且通过一起起具体案例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农村的法治建设才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有效调动他们主动学法、用法和护法的积极性,为农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 标签: 法律脱贫 权利救济 法律援助
  • 简介:构建法治中国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基本共识,也是执政党法治观的集中表达。共同建设法治观和一体建设法治观建立在法律的同一性原则上,也承认了国家、执政党和社会的相对独立性。执政党法治观是构建中国国家法治观的前提,其落脚点在于对中国国家共同体的具体阐释。从法律的规范角度理解中国国家共同体,显示出其与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等视角在方法论、内容上和目标上的差异。法律共同体揭示了公民身份对法治中国的构成性功能。法律下的中国作为一个时代命题需要处理政府集权和行政集权、宪法建制与公民忠诚、全球规则与中国国家行为等关系,破解国家权力高度统一与集体能力低下的历史悖论,创造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的总体性方案。

  • 标签: 法治 法律共同体 公民忠诚 集权 治理能力
  • 简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下,确立和保障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原则。合法性审查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对法律规范等级及其效力的具体运用。合宪性审查、合法律性审查和合规性审查等构成了多维度的合法性审查结构。“一元四体”的合法性审查制度与我国宪法法律体系相一致,有助于在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 标签: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审查 违法法律规范 “一元四体”
  • 简介:在揭示现代法治的起源和理念时,先秦法家的观点往往作为对立面而成为历史批判的靶子,我国法学界对“法治”和“法制”、“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形式的、浅度的法治”和“实质的、深度的法治”等概念所做出的有意区分既加重了对先秦法家的打击,也中断了一种法治思想的文化连续性的思考方案。事实上,先秦法学关于以国为国、以法治国的基本主张开启了实证主义法学的先河,同时也为人的行为的分治理论和共治理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先秦法家 法治 多重规范 规则之治
  • 简介:二十八年来,立法在改革中的中国社会有目共睹,成绩斐然,至少那种无法可依的局面得到较为全面的纠正。人们还记得,八十年代初法学院学生是在少得可怜的成文法的条件下学习法律的,《民法通则》还一度成为那个“干净年代”的学生争相背诵的对象。

  • 标签: 王国 判例 《民法通则》 中国社会 成文法 法学院
  • 简介:1995年6月,在全国性的律师体制改革不久,非凡律师事务所创办了这份名叫《判例与研究》的法学专业理论出版物,至今已连续出版35期。这份被称为“中国第一份民间法学刊物”的出版物,其宗旨和办刊方向很明确,即专门研究裁判文书的裁判理由。这个角度不大,却也很有点特别。在编者看来,有一个朴素的道理贯穿其中:判决书讲理了,法院就讲理了。

  • 标签: 《判例与研究》 判例 案例 中国 法律研究 法学教育
  • 简介: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尤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判例与研究》的高度评价。在此,我代表编辑部、非凡律师事务所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不是一个总结,但我还是想说《判例与研究》十年来处于一个常识和三个基本宗旨:一个常识是指判例主要出自法院,我以为法律与人民、民间是相通的,判决书说理了,法院也就讲理了。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常识一个课题来对待,

  • 标签: 发言 律师事务所 基本宗旨 感谢 判例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