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病率及变化趋势,为重点人群干预及相应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天津市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系统收集的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发生SAH的数据,计算SAH的粗发病率,并以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趋势性χ2检验,对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天津市居民的SAH标化发病率由1999年的5.10/10万到2018年的5.41/10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20年间男性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Z=3.15,APC=0.9%,P<0.01),女性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73,APC=-0.41%, P=0.04)。20年间SAH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女性和全人群在<35岁、35~44岁及45~54岁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在55~64岁和≥65岁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城市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农村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SAH的发病呈低龄化趋势,男性发病率升高,农村地区发病率升高,城市地区发病率下降,应关注重点人群,加强一级预防,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置。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率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天津市死亡居民的吸烟率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构成。方法研究基于2010—2019年天津市居民全死因监测系统中的收集的数据,共计699 372例纳入本研究;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死亡年份、性别进行分组计算吸烟率、戒烟率及不吸烟率;依据研究人群的出生年份、性别进行分组计算吸烟程度比例;依据年龄段进行分组描述吸烟者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分布情况。采用Joinpoint 4.9.0.0回归软件分析吸烟率变化趋势;采用构成比描述吸烟者主要死亡原因构成。结果2010—2019年死亡居民吸烟率由28.7%降至21.4%,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3.0%(95%CI:-3.9%~-2.2%),不同性别死亡居民呈现同样趋势;戒烟者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0.5%升至2019年的14.7%,AAPC为3.8%(95%CI:1.7%~6.0%);轻度吸烟者的比例随出生年份的后推而增加,1950年及之前出生的轻度吸烟者比例为14.7%,1981年及之后出生的轻度吸烟者比例则高达85.9%;重度吸烟者比例则随出生年份的后推而减少;肺癌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吸烟者和戒烟者的主要死因,戒烟者中13.86%死于肺癌,稍低于吸烟者(16.39%),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5.55%),而吸烟者中随着吸烟程度的升高,死于肺癌的比例也逐渐升高,由9.19%升至19.11%。结论2010—2019年天津市死亡居民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与天津市居民整体吸烟率变化趋势一致。肺癌、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吸烟者主要死因构成的前3位。

  • 标签: 吸烟率 死亡原因 趋势 天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构成比、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26 919例,城市男性占比从21.28%下降到18.38%,城市女性从7.01%下降到6.28%;农村男性从59.16%下降到55.59%,农村女性由12.55%上升到19.75%。2000-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14.08/10万~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8/10万~5.51/10万,过早死亡概率为0.70%~0.38%。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在研究期间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进入快速下降期。2000-2019年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0.97/10万~8.01/10万,女性为5.10/10万~2.85/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2000-2019年城市标化死亡率为6.99/10万~2.46/10万,农村为19.85/10万~8.75/10万。农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近年来下降速度较快。农村男性是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最高的群体,从2016年起进入快速下降期,2016-2019年标化死亡率APC为-18.55%。结论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已出现下降拐点,且近几年进入快速下降期,近年来对交通事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较为有效,未来交通事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

  • 标签: 事故,交通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病率及变化趋势,为重点人群干预及相应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天津市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系统收集的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发生SAH的数据,计算SAH的粗发病率,并以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趋势性χ2检验,对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天津市居民的SAH标化发病率由1999年的5.10/10万到2018年的5.41/10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20年间男性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Z=3.15,APC=0.9%,P<0.01),女性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73,APC=-0.41%, P=0.04)。20年间SAH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女性和全人群在<35岁、35~44岁及45~54岁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在55~64岁和≥65岁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城市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农村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SAH的发病呈低龄化趋势,男性发病率升高,农村地区发病率升高,城市地区发病率下降,应关注重点人群,加强一级预防,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置。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率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出血型脑卒中发病特征分析,为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1999-2018年天津市出血型脑卒中监测数据,分析出血型脑卒中发病率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城乡之间的分布差异。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和年龄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采用Joinpoint软件对年发病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出血型脑卒中占脑卒中全部病例的13.08%,天津市居民出血型脑卒中粗发病率为75.38/10万~46.70/10万,呈下降趋势(Z=-28.63,P<0.01,APC=-1.45%)。经过年龄、性别调整后,标化发病率为57.93/10万~27.55/10万,仍呈下降趋势(Z=-54.72,P<0.01,APC=-3.38%)。男、女性出血型脑卒中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各年份及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城市、农村出血型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且城市下降更快。结论天津市出血型脑卒中发病特征与发达国家类似,低年龄组、农村人群是干预重点人群,发病特征及趋势研究对于精准防控脑卒中,降低疾病负担和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出血型脑卒中 发病率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出生体重对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并研究出生体重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方案,在天津市河西、南开、红桥、武清、津南、宝坻、蓟州区共计调查1 131名成年人,收集其出生体重、血压等数据,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和血脂等。描述调查人群出生体重状况分布,并分析出生体重对其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及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天津市调查人群平均出生体重为3.37 kg,男性高于女性;无论是超重/肥胖、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正常出生体重者成年期患病率最低,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发现,与正常出生体重者相比,低出生体重与成年期罹患糖尿病(OR=2.91,95%CI:1.46~5.76)、血脂异常(OR=1.79,95%CI:1.01~3.19)关联较强,巨大儿与成年期罹患超重/肥胖关联较强(OR=1.47,95%CI:1.08~2.01);不同出生体重的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与其成年期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关联较大,巨大儿与其成年期超重/肥胖患病风险关联较大。

  • 标签: 出生体重 糖尿病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超重/肥胖 血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天津市吸烟成年人膳食状况,并分析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共计调查1 478名成年人,使用3 d膳食回顾法和调味品称重法相结合获得膳食状况,并收集其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描述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各类食物摄入状况及DBI_16评分,并分析吸烟、膳食质量距(DQD-DBI)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天津市吸烟者蔬菜、水果、奶类摄入量均低于不吸烟者,烹调盐、烹调油、谷类、鱼虾类均高于不吸烟者;天津市吸烟者蔬菜水果、食物种类、奶豆类DBI_16评分低于不吸烟者,纯能量食物及调味品评分高于不吸烟者;天津市吸烟者DQD-DBI、正端分、负端分中位数分别为42.0、14.0、29.0,均高于不吸烟者,主要问题是中度摄入不足(67.0%)、低度摄入过量(70.9%)、中度摄入不均衡(67.2%);吸烟者血尿酸高于不吸烟者,在DQD-DBI“非适宜”情况下,吸烟者血尿酸亦高于不吸烟者。结论天津市吸烟成年人膳食不均衡情况比不吸烟者更显著,且血尿酸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吸烟人群的膳食营养宣传教育与干预。

  • 标签: 吸烟成年人 膳食平衡指数 膳食摄入量 血尿酸 吸烟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标签: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分解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女性乳腺癌死亡水平和长期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9-2017年天津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乳腺癌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率(0~74岁)、截缩率(35~64岁)、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YLL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长期趋势。结果1999-2017年天津市共报告乳腺癌死亡病例8 356人,YLL为262 835.53人年,平均粗死亡率为9.15/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6.14/10万,城乡标化死亡率比为1.73∶1,城乡年龄组峰值死亡率比为3.13∶1。1999-2017年天津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7年较1999年分别上升了113.7%和44.4%;城区死亡率的上升主要来自≥75岁老年群体。农村地区低年龄组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以45~59岁年龄组上升最快(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6%,P<0.01)。结论天津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仍呈较快上升趋势,应持续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防治策略,尤其应关注农村地区乳腺癌的上升。

  • 标签: 乳腺癌 死亡率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M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天津地区监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7个区42个监测点45~59岁中年人群1 38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MS关系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良好、一般、较差3组MS患病率分别为30.4%、37.4%和43.1%;睡眠时间充足(6.0~7.5 h)、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较长(<6.0 h、>7.5 h)的人群MS患病率分别为30.6%和36.5%。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较长都是MS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树模型筛选出性别(重要性为0.004,标准化重要性为100%)、睡眠质量(重要性为0.004,标准化重要性为99.5%)、睡眠时间(重要性为0.002,标准化重要性为38.6%)、文化程度(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22.3%)、盐摄入量(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22.2%)为MS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是天津市中年人群MS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关注中年人群的睡眠及健康状况,并加强对中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预防控制MS及其他慢性疾病。

  • 标签: 睡眠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决策树
  • 简介:摘要利用天津市死因监测信息和户籍人口信息,分析1999—2016年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以2000年世界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1999—2016年天津市AMI院前死亡率为39.47/10万~90.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92/10万~53.90/10万,AMI院前死亡构成比为73.96%~81.92%,呈平稳趋势(t=1.09,P>0.05),老年人、女性、农村居住、未婚、离婚和丧偶、文化程度低以及户外工作者AMI院前死亡比例较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死亡 人群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年(YLL)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天津市居民全死因监测系统,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天津市户籍胃癌死亡病例,纳入1999—2002年《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编码为151和2003—2015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编码为C16的病例资料。计算胃癌的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参照WHO 2000—2015年疾病负担的标准方法计算YLL;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胃癌死亡率和YLL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共20 000例,0~44、45~64、≥65岁年龄组胃癌死亡病例分别占4.9%、30.4%和64.8%;男性占67.1%(13 421例);城区占67.5%(13 504)。1999—2015年胃癌死亡率为12.10/10万~12.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04/10万~7.24/10万;平均每年因胃癌死亡导致的YLL为29 625.83人年,平均每千人损失3.09人年。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率和YLL率均呈稳定状态[AAPC分别为0.34%和-0.24%(P值均>0.05)];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2.58%,P<0.001]。结论1999—2015年天津胃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YLL较为稳定。

  • 标签: 胃肿瘤 死亡率 人群监测 早死寿命损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