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针对低龄儿童龋实施的口腔综合措施是否有很好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筛选的低龄儿童共计148人,并根据随机原则将他们进行分组,一组是参照组有74人,本组实验对象采用的是常规的预防措施即可;另一组是实验组有74人,本组实验对象则是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加入口腔综合措施内容,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龋齿患病率、口腔整体状态评分结果、饮食习惯与口腔卫生习惯评分结果以及实验对象家长对预防措施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龋齿患病率为2.70%,而参照组患病的概率高达了12.16%,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通过对实验对象口腔状态指标进行评分可知,实验组各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病患且P<0.05;而在对实验对象日常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评分时可知,实验组的评分结果相比参照组来说还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与差异(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65%,相比于参照组的满意度72.97%来说,具有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论 低龄儿童本身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只有注重其口腔卫生,做好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患上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可能,有助于低龄儿童的茁壮成长。

  • 标签: 口腔健康 预防措施 低龄儿童 龋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肾移植术后短、中期疗效及影响移植肾和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284例肾移植患儿供、受者移植时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状态,分为移植肾丢失组和移植肾存活组以及受者死亡组和受者存活组,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移植肾丢失和受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284例患儿中男184例(64.8%),女100例(35.2%);亲属活体供者19例(6.7%),抢先移植19例(6.7%),二次移植患儿8例。284例受者移植时年龄为13.0(9.0,15.0)岁,其中0~6岁29例,7~11岁96例,12~18岁159例。移植肾和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3%、88.9%、84.8%和97.1%、95.6%、94.4%。多因素分析术后急性排斥反应(HR=3.14,95%CI 1.38~7.15,P=0.006)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HR=4.73,95%CI 2.03~11.06,P<0.001)是术后移植肾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感染(HR=14.23,95%CI 3.45~58.72,P<0.001)是受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显示出良好的短、中期预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因素,术后感染是影响受者存活的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预后 存活率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轻中度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由于儿童解剖结构、免疫状态的特殊性,使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很高。临床中隐匿症状较多,轻中度听力损失易被忽略,长期积累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并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诊治,可有效减少轻中度听力障碍对儿童的言语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障碍、言语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490例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将其分成低龄儿童组、脱敏治疗时长组、个体化剂量调整组及多重过敏疗效评估组,记录患儿在首诊、治疗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总用药评分(TMS),并计算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结果共有374例(76.32%)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低龄儿童用药组中,≤3岁组与>3岁组在用药12个月后的CSMS(2.20±1.61、2.50±1.78)、TNSS(2.80±2.32、3.60±2.71)及VAS(3.50±1.16、3.90±1.43)显著低于首诊时的评分CSMS[(4.50±1.44、5.30±1.32)、TNSS(6.20±1.89、7.50±2.19)、VAS(5.40±2.33、5.90±1.61)];此外,在脱敏治疗不同时间组中,完成36个月脱敏治疗患儿,仅在3年组中,评分分别为TNSS(0.90±0.97)、VAS(1.30±1.19)和CSMS(1.70±1.28),完成24个月脱敏疗程患儿在2年组和3年组的评分分别为TNSS(2.10±0.95、2.00±0.97)、VAS(3.00±1.56、3.10±1.68)、CSMS(3.10±1.15、2.90±1.19),完成12个月脱敏治疗患者在1年组、2年组和3年组中评分为TNSS(3.20±1.27、3.10±1.41、3.20±1.41)、VAS(4.50±2.11、4.70±2.19、4.50±2.17)和CSMS(4.20±1.39、3.70±1.32、4.10±1.39);脱敏治疗疗效不佳患儿在进行个体化增量后6个月(即治疗后12个月)达到与对照组相近的评分,即4号4滴组、4号5滴组和对照组的评分CSMS(2.90±1.56、2.90±1.88、2.40±1.69)、TNSS(4.70±2.98、3.90±2.77、3.80±2.45)和VAS(4.20±1.29、4.50±1.62、4.20±1.14);多重过敏患者脱敏2年后最终达到与单一过敏患者相近的疗效,单一过敏组、合并1~2种过敏原和合并3种以上过敏原组评分分别为CSMS(2.30±0.50、2.10±1.01、1.90±1.01)、TNSS(3.50±2.62、3.70±2.62、3.20±2.82)和VAS(4.50±1.00、4.10±1.57、3.80±1.54)。结论脱敏治疗在低龄儿童用药、多重过敏等方面均可发挥疗效,部分患儿在剂量调整后获得更好疗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儿童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发于颈部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颈部NB治疗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分期分组不同采用个体化诊疗方案,分为肿瘤部分切除组与肿瘤全部切除组,比较2组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81个月,中位年龄11个月。29例(90.6%)患儿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包块。肿瘤原发灶直径为(5.12±1.43)cm,25例(78.1%)瘤灶位于咽旁间隙,7例(21.9%)位于颈根部。所有患儿均无MYCN基因扩增。国际NB分期系统(INSS)1期15例(46.9%),2B期11例(34.3%),3期3例(9.4%),4期3例(9.4%)。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危险度分组低危组12例(37.5%),中危组17例(53.1%),高危组3例(9.4%)。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Horner综合征者13例次(40.6%),肺炎9例次(28.1%),吞咽功能障碍8例次(25.0%),单侧声带麻痹4例次(12.5%)。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0.5~75个月),总生存率为96.4%,无事件生存率为78.1%。肿瘤部分切除组与肿瘤全部切除组之间的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比85.2%,χ²=6.71,P=0.010),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96.3%,χ²=0.19,P=0.667)。结论原发于颈部的NB起病年龄较小,多为低、中危组,规范治疗预后较好。推荐对儿童颈部NB采用最小破坏性的手术方法,即在保留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但不应为了追求肿瘤完全切除而牺牲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头颈部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儿童先天性鼻中线囊肿及瘘管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3例先天性鼻中线囊肿及瘘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0例,女童23例,月龄9~145个月,平均月龄35.6个月。全部患儿术前均行鼻窦薄层低辐射CT及MRI检查。所有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下鼻中线囊肿及瘘管切除术,根据病变部位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病变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全部鼻骨深层、颅内硬膜外型以及疑似囊壁残留的鼻骨浅层病例均采用了内镜辅助下手术。对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并发症、复发及外观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53例患儿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根类圆形包块21例(39.6%)、鼻梁针尖样瘘口13例(24.5%)、鼻梁类圆形包块9例(17.0%)等。病变部位包括鼻根22例(41.5%)、鼻梁中上段27例(50.9%)、鼻梁下段及鼻尖4例(7.5%)。病变深度包括鼻骨浅层24例(45.3%)、鼻骨深层19例(35.8%)、颅内硬膜外层10例(18.9%)。手术入路包括鼻根横形小切口22例(41.5%)、鼻正中小切口27例(50.9%)、开放式鼻整形入路4例(7.5%)。全部患儿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均未行一期鼻背重建术。术后随访9~151个月(平均67.3个月),术后复发5例(9.4%),再次手术后治愈。全部患儿外鼻无畸形,外观满意。结论内镜辅助下鼻中线囊肿及瘘管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 标签: 儿童 鼻中线囊肿及瘘管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儿童气管支气管软化是临床比较罕见且棘手的儿童呼吸道疾病,植入气道支架则可有效地缓解病情进展。目前硅酮、金属材质的气道支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成人气道狭窄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些年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相结合,个性化设计的可降解支架也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成为更有发展潜力的气道支架。但是儿童气道口径小,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解剖和生理特性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童气道支架的选择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在儿童体内植入气道支架经验认识也尚且不足。本综述就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软化的支架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气道支架 气管支气管软化 儿童 3D打印 生物可降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供者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者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者纳入本研究。将受者分为0~5岁供者组(A组)及6~17岁供者组(B组),其中A组受者体重≤50 kg,B组受者体重≤70 kg。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者,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者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供肾受者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者体重选择合适的供者,儿童单侧供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者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导致的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术患儿186例,其中男117例,女69例,男女比例1.7∶1。患儿年龄4 d至14岁,中位年龄31.5个月。除1例在急诊室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2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其余183例均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手术。将患儿按气管切开病因分为4组:A组90例,为神经肌肉病、重症感染;B组26例,为头颈肿瘤的前置或同期手术;C组57例,为先天畸形、上气道梗阻;D组13例,为意外伤害。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信息、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转归。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4年,其中33例患儿失访,完成随访的153例患儿中46例死亡。186例患儿中紧急气管切开23例(12.4%),其中C组患儿急诊气管切开16例(28.1%),高于A组(1例,1.1%)、B组(2例,7.7%)、D组(4例,30.8%)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P<0.05)。C组患儿气管切开时的平均年龄为25.3个月,低于其他组(F=33.76,P<0.05),平均住院日亦低于其他组(F=14.95,P<0.05)。4组患儿中,术后切口出血11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意外脱管10例(其中2周内脱管4例,2周后脱管6例)。6例患儿于拔管后0.5~1年行气管皮肤瘘修补手术,其余拔管患儿的颈部造口均自行愈合。2例因意外脱管行二次气管切开术,3例因拔除气切管后再次呼吸困难,行二次气管切开术。107例存活患儿中,术后气管套管未拔除患儿42例,拔出气管套管患儿65例,平均带管时间8.8个月,4组患儿的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5.6%、45%、6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儿童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较少,且长期带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时间与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

  • 标签: 儿童 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不同干预方式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掌握的影响效果,分析其对于龋齿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录入的龋齿患儿68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选用常规教育,实验组展开全方位健康教育,指标数据评估包括:继发龋齿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满意度等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继发龋齿发生人数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低,且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对比,前者数据更优,P<0.05。结论:针对于儿童口腔卫生的培养实施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增强其对于口腔健康习惯的认知,规范口腔卫生行为,可有效预防龋齿疾病的发生。

  • 标签: 不同干预方式 儿童口腔卫生知识 龋齿 影响效果
  • 简介:七巧板游戏作文是指在儿童玩七巧板拼图游戏的时候,通过想象再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再借助情境进行说话、作文、表演等言语创造性表达。七巧板游戏作文在儿童言语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牧养儿童自由的心灵,为言语创造力发展营造愉悦的心理环境;二是优化言语情境,为言语创造力发展衍生出丰富的表象;三是放飞多彩想象,为言语创造力发展搭建提升的平台;四是培养创新思维,为言语创造力发展开辟全新的时空。

  • 标签: 创造力 言语创造力 七巧板游戏作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面合像拍摄训练中使用仿头模对实习医师拍摄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的60名实习生随机平均分为仿头模训练组、互训组和临床见习组进行拍摄训练。在训练结束后通过拍摄考核、被拍摄志愿者评分,考查三组实习生学习成效;且对仿头模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7.0对组间数据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LSD分析。结果仿头模组实习生拍摄用时、照片评分与互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结果均优于临床见习组(P<0.05)。被拍摄志愿者对仿头模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与对互训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对临床见习组的评分(P<0.05)。问卷结果显示,对仿头模教学手段可起到的各项作用,大多数仿头模组实习生均表示认同。结论使用仿头模进行口腔拍摄训练,有助于增强实习生拍摄能力,提高拍摄训练效果和效率。

  • 标签: 仿头模 面合像 拍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封闭内瘘口治疗儿童梨状窝瘘的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1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21 d至9岁,中位年龄为3岁2个月。31例患儿均为左侧发病,16例患儿有脓肿切开引流史。术前CT检查显示脓肿内有含气腔和/或梨状窝内发现内瘘口即可确诊。全身麻醉支撑喉镜辅助下充分暴露梨状窝、经口用鼻内镜寻找内瘘口。术者左手持硬质内镜,右手用低温等离子电凝档位灼烧封闭内瘘口。结果31例患儿均顺利实施低温等离子封闭内瘘口。术后留置胃管、鼻饲5~9 d,拔除胃管前复查电子喉镜,内瘘口完全封闭、黏膜光滑平整。术后随访4~28个月,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并发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封堵内瘘口治疗儿童梨状窝瘘,数分钟内即可完成手术,可成为治疗梨状窝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先天畸形 鳃裂瘘管 内镜 儿童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儿童钙、锌、铁、铜、镁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含量情况,探讨相应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保健的500例0~6岁儿童为检测对象,分为三个年龄段组,取儿童静脉血,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血铅水平测定应用血铅分析仪,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个年龄组微量元素铜、镁的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钙含量<1岁组在正常范围内,另两组低于正常范围,随着年龄增大数值越低;铁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范围;锌含量在正常范围下限值;<1岁组血铅含量为(43.92±23.29)ug/L,1~3岁组血铅含量为(51.13±26.37)ug/L,4~6岁组血铅含量为(57.49±28.10)ug/L,血铅含量随着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500例儿童缺钙最为严重(26.4%),其次为缺锌(23.8%)、缺铁(16.4%)。铅中毒率(7.4%),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结论微量元素缺乏及铅中毒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生长发育期易缺乏钙、锌、铁元素,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积极预防铅中毒。应建立监测网点,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微量元素 儿童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