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策略研究

冯琪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了两者协同管理的意义。通过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运营成本的精益化管理、预算管理的纽带作用以及夯实协同管理基础,医院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绩效与成本控制的双赢局面。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cost control,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By leveraging the baton rol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lean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costs, the link role of budget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hospitals can more effectively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and cost control.

关键词:医院管理;绩效管理;运营成本控制;协同策略

一、绩效与成本:医院运营的双翼

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绩效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医院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运营成本控制则是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提升经济效益。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医院高效运营的基础。

二、协同管理的深远意义

(一)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协同管理,医院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各部门和项目的资源消耗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这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能确保关键部门和项目得到足够的支持,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二)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

协同管理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将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业务活动中,医院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成本、分析收益,为决策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面对的挑战与问题

(一)成本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目前,一些医院在运营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规划,导致成本控制措施难以有效实施。此外,成本控制意识的缺失也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形成节约成本的良好习惯。

(二)绩效考核体系的局限性

部分医院的绩效考核模式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和表面指标,忽视了长期发展和内涵建设。这种考核方式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成果,还可能引发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三)协同管理机制的缺失

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之间的协同管理需要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障。然而,当前许多医院在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

四、构建协同管理的新路径

(一)以绩效管理为引领,构建全局协同策略

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作为医院全局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协同管理的重要步骤。通过明确绩效目标,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医院能够将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方向与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强调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将协同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医院的顶层设计中,确保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在医院发展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制定明晰的目标和规划,医院为各部门和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使得整个组织在追求绩效提升的过程中形成合力。

为了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医院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应涵盖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等多个关键方面,还应注重指标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医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同时,构建绩效反馈沟通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及时、准确的绩效反馈,医院能够帮助员工认清自身的工作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激发其改进工作的积极性。这种全局性的绩效管理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精细管理,实现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关乎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医院必须采取精细化的管理策略。这包括对医院运营成本的深入剖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潜力所在,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例如,通过优化采购计划、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方式,医院可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也是实现精细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应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践行节约成本的理念,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当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和作用,并积极参与其中时,医院才能够实现运营成本的全面、有效控制。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还能够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发挥预算管理在协同管理中的纽带作用

预算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协同管理中的纽带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和目标,医院能够确保各项运营活动在预算范围内有序开展。这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无效投入,还能够提升医院运营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同时,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分析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协同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医院还需要注重预算与其他管理工具的融合应用。例如,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设定与预算目标相匹配的绩效指标来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通过精细化核算和控制成本来实现预算目标等。这种融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协同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推动医院整体运营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夯实协同管理基石:信息化与专业团队支撑

信息化建设和专业团队支撑是夯实医院协同管理基石的关键要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医院应加大投入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绩效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等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医院更加精准地掌握运营情况和分析问题根源,还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动持续改进和优化。

同时构建专业的运营助理队伍也是协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运营助理应具备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并能够在绩效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们应能够深入理解医院运营流程、识别成本控制关键点、协助制定改进措施并监控执行情况等任务,以确保协同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专业团队支撑双管齐下,医院能够夯实协同管理的基础并推动整体运营水平迈上新台阶。

五、结语

协同管理策略在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业财融合,医院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其社会使命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面对当前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医院应积极探索协同管理的新路径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运营成本的精益化管理、预算管理的纽带作用以及夯实协同管理基础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医院可以迈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规范化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微探[J]. 胡杨;隋高欣;张晓佳.中国标准化,2022(14)

[2] 公立医院绩效成本管控的实施策略及风险控制[J]. 王屾.财经界,2022(21)

[3]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探索和实践分析[J]. 韩婷.财经界,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