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装备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装备管理研究

张楚林

揭阳市榕城区教育局仪器电教站,广东  揭阳  522000

摘要:教育行业步入新时代,决定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应当向着现代化、高质量方向迈进,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将教育技术装备作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动力。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社会对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应当把握社会发展机遇,开展技术装备更新维护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化教育装备应用优势,针对当前部分教育工作者设备操作能力较低,系统数据安全漏洞等问题,应当以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各个学科教育现状和学情,采用多元化方式加大教育装备管理力度。本文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进一步分析教育装备管理现存问题,制定教育装备管理策略,持续挖掘教学过程中教育装备管理价值。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管理策略

引言:

科学技术发展是教育行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动力,有助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限制,结合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流程,不断推动教育系统的变革与发展,积极应对行业风险挑战。教育装备是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在分析装备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装备管理质效。

一、教育装备管理问题分析

(一)技术更新与维护

教育行业面对现代化转型升级发展机遇,需要遵循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原则,洞察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应用发展趋势,及时引进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技术装备,解决传统教学设备以及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教育机构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增强技术装备应用管理责任意识,满足现代化发展形势下技术装备更新要求,同时积极探索教育内容与教育装备之间的融合节点,全面彰显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优势,提高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探究活动的参与度。教育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在为教育机构提供发展动力之外,同样带来了教育成本和资源压力,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教育装备管理应用模式提供经济支持,部分教育机构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问题,难以实现装备技术更新要求。此外教育装备在长时间应用当中,如果缺乏相应的维护管理,容易引发硬件、软件问题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教学进度和整体质量[1]

(二)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操作能力

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应当深入分析现代化教育发展情况,结合教育改革内容拓宽教学工作中技术装备应用路径,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沿用滞后性的教育模式,难以积极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尽管一些教师将教育装备投入教育实践中,但是由于缺乏教育装备应用技能的培训,教师难以精确掌握各项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点,容易产生设备操作不当的问题,影响学生课堂探究学习体验感。与此同时教育机构引入教育技术装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严格执行装备购买、存储、管理标准[2]。在这一装备引入条件下,如果教师未能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技术应用价值,全面掌握各项装备应用功能,则会影响先进功能的应用效率,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问题,与优化资源配置要求相悖,教育投资效益难以最大化

二、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装备管理策略

(一)制定科学化教育装备管理规划

教育行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则需要结合教育机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化的教育装备管理规划方案,明确现代化发展要求下,教育装备管理目标。首先教育机构在建立教育装备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过程中,应当以教育标准为依据,保障管理目标设立的清晰度和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以便动态化地监督装备管理工作成效,综合分析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由于教育内容复杂多样,教育装备在具体应用中应当充分发挥各种功能作用,在不同教育阶段技术装备运行情况也会受到影响,相关人员通过评估指标能够检测教育装备运行实况,同时为教育机构在装备引入与管理方面的决策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在此基础上保障教育工作稳步迈向信息化目标。其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格控制教育成本,教育机构需要确保教育装备更新的可持续性,通过制定具有长远现实意义的技术装备更新规划,教育机构能够在教育不断深化变革的进程中,全面了解教育装备研究应用发展趋势,避免所作出的教育决策产生短视问题,在此基础上保障教育装备的长期有效性。

(二)全面提升师资培训水平

     教师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影响要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是否能够掌握各项技术装备应用要点,全面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对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关乎装备运行应用成效。因此在开展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中,教育机构需要从教师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定期开展教育装备应用培训工作,以便建立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系统化、深入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中,相关培训人员需要引导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熟练掌握新型装备应用特点,弥补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差距。由于不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面对面培训工作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因此教育机构应当利用在线培训、研讨会、实践操作等多样化方式,在综合考量教师教育模式和时间安排的前提下,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保证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管理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强化装备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度。

(三)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在开展教育装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教育机构应当提高装备应用的合理性,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加大数据安全管理力度,避免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数据信息泄露风险。具体来看,教育机构应当总结以往教学实践中的优劣经验,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通过身份验证、加密传输等技术方式,保障教学数据能够稳定安全地传输、存储。教育装备长期运行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潜在的风险问题,因此教育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安全审查工作,针对不同教育装备的应用功能特点,设置安全审查周期,全面深入地监测维修装备系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情况,从根源上降低质量隐患产生概率,维护教育数据隐私安全性。

三、结束语

教育机构面向现代化发展环境,应当与时俱进地引入先进教育技术装备,教师需要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提高新型教育装备技术的应用水平,为了保障技术装备长效应用,发挥多功能优势,教育机构应当优化教育装备管理流程,突破传统管理方式应用局限,着眼于管理规划、师资水平以及数据信息安全管理等角度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方案,提高教育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率,激发教师与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桂晶,程莉莉,施建国.新课标视野下教育技术装备创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3):85-89+105.

[2]宋友双.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J].进展,2024(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