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打造农业特色产业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打造农业特色产业思考

刘春梅

身份证号:413001******254027   河南省  洛阳市  471200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它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本身包含多个方面,而产业振兴始终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文将在此背景下重点思考如何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同时打造农村特色产业,从而实现乡村的快速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关键词:农村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思考

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辽阔,其中农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由于地理位置、交通和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农村的发展相较于城市而言,始终是相对缓慢的,经济形势也相对闭塞,在这一前提下,如何促进农村更好地发展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农村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特征

1.1农村的经济特征

农村的经济特征,整体而言相对传统,其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占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不仅提供粮食、原料、能源等物质产品,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第二,农村经济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策环境等各不相同,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构、方式、效益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比较发达,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第三,农村经济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大,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经济的波动性和风险性。农村经济需要适应天时、地利、人和等自然规律,同时也要应对气候变化、灾害发生、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第四,农村经济以家庭经营为主体,农户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户的经营行为受到自身的资源、技术、信息、信用等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外部的市场、政策、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农户的经营目标、决策、效益等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2农村的产业特征

农村的产业特征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农村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这是农村产业的传统特征,也是农村产业的基础特征。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产业的支柱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水平、结构、质量、效益等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是农村产业的优势特征,也是农村产业的发展特征。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市场需求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类型、品种、规模、模式等。如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水稻等,华北地区的小麦、棉花、果树等,华南地区的水稻、蔬菜、热带水果等,西南地区的茶叶、竹子、香料等,西北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等,内蒙古地区的奶牛、羊、马等,新疆地区的棉花、葡萄、核桃等,等等。

2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与产业的必要性和价值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与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农村特色经济与产业,是指以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结合农村文化、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的经济与产业。它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禀赋优势,拓展农业的多样化发展空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和收入来源。

第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农村市场扩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化。农村特色经济与产业,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健康、绿色、有机等要求,也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休闲、旅游、体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它可以拓宽农村的消费市场,增加农村的消费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

第三,增加农民的就业创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特色经济与产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机会,减少农民的外出务工成本,增加农民的就业收入。同时,它也可以培育和引进更多的农村创新创业主体,激发农民的创业活力,带动农民参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第四,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提升农村的软实力。农村特色经济与产业,是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它可以保护和利用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展示农村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增强农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吸引力。它也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培育和打造农村的文化品牌,提升农村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3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构建

3.1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优势

特色资源优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它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价值内涵,我国农耕文明传承千年,拥有着极为漫长的发展历史,且产生了大量的特色遗产,这些都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特色资源。因此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来促进特色经济的打造和特色产业的构建。具体来说:农村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例如,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等产业;利用农村的特色农作物、畜牧水产、中药材等,发展特色食品、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等产业;利用农村的特色工艺、民间艺术、传统技能等,发展特色手工、文化传承、技能培训等产业。例如我国山东省的部分沿海村庄就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参、海藻等特色养殖产业,从而实现了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

3.2调整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

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只生产初级农产品,即没有经过加工或者是简单加工的农产品,这些初级产品往往收益相对较低,因为其本身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且容易受到气候灾害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不仅是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其所带来的单调产业模式也会严重阻碍农村特色经济打造和特色产业发展。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来说:

首先是可以引入工厂或是引入加工技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品质和附加值,形成高端农产品或农产品系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例如,将水果制成果汁、果酱、果干等,将奶制成奶粉、奶酪、酸奶等。通常来说农产品深加工具有一定的门槛,但农村可以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或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支持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的完善。

其次是要加强产业融合,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和互动,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补和共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链。例如,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产业相结合,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养生等项目,增加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无论是农村特色经济还是特色产业,其核心都离不开特色二字,特色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也是农村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必须要充分抓住这些关键词,而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就是充分利用特色的关键手段。加强品牌建设是特色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使农村的产业和产品与其他同类型的产业产品区分化,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而市场开拓则是确保农村特色产业能够走出农村,探索更大的市场,被更多人所熟知的重要手段。而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则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农村特色经济要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等优势,培育具有独特风味、品质、功能、形象的特色产品,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要加强品牌规划和设计,注重品牌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加强品牌标准化建设。第二,农村特色经济要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积极开展品牌推介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要结合网络购物节、云展会、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拓宽品牌销售渠道,增加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额。要加强与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新零售平台、农批市场、行业协会等合作,打通贸易合作渠道,推动品牌农产品优进优供,优质优价。第三,要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的对接和合作,借鉴和引进先进的品牌理念、技术、管理、模式等,提升品牌的发展水平。要加强品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和能力,增强品牌的内生发展动力。

3.4完善利益联结和风险分担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让农民、企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在农业全产业链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这是现如今打破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现状,惠及农村地区经济力量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方式,能够确保农民在集体或是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但想要确保这一模式充分受到农民信任,充分调动农民信心,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生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是指通过政策保障、金融支持、保险补偿、合作互助等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能够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

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上,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拓展“租金+股金+薪金”的增收致富渠道,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要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在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上,要加强政策保障,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和负担。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要加强合作互助,发挥农民合作社、农民互助组织等在风险防范和应对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和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乡村必须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同时尽可能弥补自身劣势。一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探寻适合农村本身的特色经济模式和特色产业。二是要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并延长产业链,不仅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也要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的多元化。三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优质品牌,同时做好品牌的维护和管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信赖和喜爱。最后是通过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来确保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农村能够决策权力,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在集体和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真正的实现乡村的经济振兴和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 王雅梅. 浅谈发展农村特色经济[J]. 中国集体经济,2011(24):1-1.

[2] 袁华.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打造农业特色产业[J]. 湖北农机化,2021(3):24-25.

[3] 高建斌. 农村地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23,644(16):15-17.

[4] 宋刚.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策略[J]. 黑河学院学报,2022,13(4):44-46.

[5] 王少杰.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特色与功能优化[J]. 广西农业机械化,202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