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注意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注意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刘静

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摘要:注意力是儿童学习一切技能的基础,没有足够好的注意力,就很难习得知识和技能。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也是如此。而很多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存在注意的组织性和持续性差、几乎无法产生共同注意的障碍,注意力易分散或极其专注于某些细节而不能有效转移到需要关注的事物上。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言语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集体生活。

关键词:孤独症;注意力;儿童;培养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是让孤独症儿童进入幼儿园就读,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与课程优势,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对孤独症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方式。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的注意广度窄,且注意力转移比较困难,一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高度注意,但不会注意周围的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整体信息。除了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画画,拼图等外,他们往往对周围的信息视而不见。这种对特定事物高强度的注意使他们对信息的整合理解过于狭隘,从而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一、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面临如下困境:

(一)课程资源不能满足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需求

一般学校在硬件资源配置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关键是还没有抓住适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式以及课程设置。所以,建立一套既遵循“普通学生和孤独症儿童共同发展”的理念,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专业素养滞后于融合教育的要求

由于缺乏专业化的训练,普通教师在应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方面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就相对不足,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也并非易事,从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课程学习方式不适合孤独症儿童的特点

由于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障碍、交往障碍、兴趣刻板、感统失调等特点,且不同孤独症儿童各自的行为表现又不尽相同,不是所有课程的内容都适合他们的学习,在随班就读中他们也不可能完全达到普通学生学习的标准 ,如果只按照以往正常的学习方式去要求所有学生,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就会不可避免地沦为“随班就坐”。

孤独症儿童作为一个较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只会关注到故事中的某个片段、书上的某个插图或者黑板上的某块区域,而忽视了整体的学习内容,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其次,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很弱。普通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通过眼神交流与别人分享对某个事物的注意和兴趣,而孤独症儿童却几乎没有共同注意。他们往往痴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很难转移注意力,也对其他事物缺少应有的注意。缺少共同注意能力的缺陷不仅严重阻碍了他们正常获取周边的信息,还影响了他们对情绪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理解。

二、针对以上困境,有以下两条解决策略:
(一)通过引进、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资源质量

普校教师特殊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够对孤独症儿童等特殊儿童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政府、学校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融合教育培训,让在职的教师们有机会进修相关的知识。

目前有部分研究者对辅助教师(影子教师)进行研究,希望以给孤独症学生安排一对一的辅助教师的方式来更好地关注和教育孤独症学生并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讲,学校还可以尝试聘任辅助教师,验证教育效果,以期提升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二)做好入学时教师配置和课程选择

基于孤独症儿童行为表现的特殊性,学校需要将责任心强、充满爱心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配备到孤独症儿童所在班级,最大程度地减少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学生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学校专业团队要与专家配合,对有孤独症表现的学生进行专业评估,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与任课教师,做好随班就读初期的各种准备工作。

根据评估情况,学校专业团队要为他们制定与选取最适合的重点学习课程,并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因此对于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师要在课堂安置和教学上要有所调整。首先可以安排他们坐在居中靠前的位置,减少周围同学、环境对他的干扰,为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容易被孤独症儿童察觉。

其次,为了让孤独症儿童在上课时尽快地进入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可在主题活动开始后,安排固定的活动,如手指游戏等。待习惯养成后,每到游戏环节时候,孤独症儿童就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

此外,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时长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与其交流时应尽量采用简单的短句,且意思要明确。否则,他们会自动回避那些不感兴趣的话,注意力也会变得不集中,无法完成活动目标。布置学习任务时,还可将复杂的项目进行分解,每个小项目的指令也都需要做到简短、明确。

要系统性地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还需要实施专门的补偿性个训课程。可通过神经元网络连接、大脑内感官能力提升、身体及生理调适、心理调适4个方面来调整、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

具体来说,可通过多样化的专注力游戏,如舒尔特方格、数字划消、传声筒找不同、多图形分辨、数字镜像练习等,全方位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专注力、听觉专注力、动觉专注力以及手眼脑协调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提升注意力。

可以使用舒尔特方格这一工具来提升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各项能力。如,要求孤独症儿童用手指按顺序依次指出数字1—9的同时诵读出声,错点或漏点都不能结束游戏,数完后再换一张,以此反复,这样可以扩展孤独症儿童注意的广度和提高孤独症儿童注意的稳定性。

训练成果稳定后,可提升难度,给孤独症儿童提供两张舒尔特方格,要求指出第一张上的数字“1”后指出第二张上的数字“1”,接着指出第一张上的数字“2”、第二张上的数字“2”,以此类推并诵读出声,错点或漏点都不能结束游戏,数完后再换两张,以此反复。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和定向搜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静,刘肖民办孤独症教育机构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一-以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0,(7):4.7

[2]黄可,肖非,孤独症儿童教育诊断评估工具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