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高丽云

福省市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小学,福省市福州市350009

摘 要: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可视化思维任务单,融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篇文章就是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方法,积极的开展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扩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路,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思维可视化

引 言:为了使数学的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具体的表达,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可视化的方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利用图画,色彩,立体模型,线条模型的方式,作为数学概念的载体,将数学知识体系直观具体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直观具体中,建立数学的逻辑思维,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直观立体性原则

教师利用可视化工具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将文字版的数学问题以图形的形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给学生一定的视觉感受,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学习与思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本着直观立体性的原则进行思维可视化的设计,让学生在立体的情境氛围下对数学问题深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图形准确性原则

小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数学教师在进行图形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图形的准确性。对于数学问题,需要把整个图像画出来,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不能以部分代表整体。使得数学运算结果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导致错题现象的产生。

(四)遵守图形的时效性原则

在确保图形和数字具有等价性,完整性,精确性,时效性的同时,尽量的简洁干净,具有直观的效果。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解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到函数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数形结合的教育目的1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基础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将数学问题以图形的形式展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图形来表示复杂的数学抽象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指数下降。为了进一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学校时可以巧妙的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立体的形式增加数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2

例如:在学习除数被除数之间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习题来进行解释。篮子里有80个胡萝卜,一共有4只小白兔,吃了两天,平均每天每个小白兔都吃几个胡萝卜。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利用分方块的形式展现数学之间的关系,是数学应用题,更加直观具体,开发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用一个正方形代表着胡萝卜的总数量80个,首先先将正方形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代表着四只小兔子一天吃的胡萝卜,因为有4个小兔子,再进行平均分得出一只小兔子一天吃的胡萝卜,最后得出答案,每只小兔子每天需要吃10个胡萝卜。

答:每只小兔子每天吃10个胡萝卜3

(二)在实际应用问题中,思维可视化工具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讲数学应用题进行分层,将图形与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锻炼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真正的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数”,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引发思考。题目的内容是:小明同学的文具盒里一共有6支笔,小王同学文具盒里面的笔是小明同学的二倍还多两个,问小明和小王加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笔,小王又比小明同学多几支笔?教师通过引线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明和小王同学的铅笔数,进而做出解题方法。用ab段代表小明同学的铅笔书,一共有6只铅笔。用 CD段代表小王的同学的铅笔数,一共有2×6+2支铅笔。将两个线段加在一起,也就是将两组数字相加在一起,一共得出了3×6+2=20(只),答:小明和小王同学一共有20支铅笔。用CD段的数字减去ab段的数字,得出了小王比小明多出的笔的数量,(2×6+2)-6=8(只),答小王比小明多8支笔。

(三)在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中,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学问题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将数学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可以设计立体化的教学课程,让整个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进行数学习题规律的讲解中,为了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现数字的规律。可以有效的利用数字和图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习题如下:两个橘子等于四个苹果,一个苹果等于三个桃子。问:一个橘子等于多少个桃子?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答案。得出:一个橘子等于两个苹果,一个苹果等于三个桃子,所以一个橘子等于六个桃子。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数字规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习题如下:有以下几个数字,分别是2,5,9,14…,试问第5个数字和第6个数字分别是什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2+3=5,2+3+4=9,2+3+4+5=14,进而得出第5个数字是2+3+4+5+6=20,让学生依次计算第6个数字是多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数学规律,通过自己计算,2+3+4+5+6+7=27,得出第6个数字是27,并将这种数学思维应用到其他的数学习题中,在其他的习题中也找到了数学的规律。

总结: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图形与数学问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数学的抽象理论变得更加直观立体,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雷静.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研究[J]. 教师,2023(13):24-26.

[2] 史新兰.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2021(22):46-47,92.

[3] 杨新梦.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空中美语,2021(10):4094-4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