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精神践行路径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关于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精神践行路径的探究

王向荣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机关幼儿园  山东潍坊  2615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来讲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它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更加感兴趣,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幼儿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精神是具有创新性的,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自身更好的成长。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启蒙工作,分析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游戏化教学思维,全面促进幼儿良好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游戏精神;践行路径

一、游戏精神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游戏精神作为游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本质体现,具有非常广泛且深刻的内涵。首先,游戏精神是自由的精神。游戏之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因为其外在存在形式和精神内涵都具有自由精神的精髓,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自由、追求自由、表达自由,是游戏中的真正主体。其次,游戏精神是愉悦的精神。在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愉悦是游戏最为基本的特征,幼儿能在参与游戏中获得开心、快乐的体验,实现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再次,游戏精神是体验的精神。幼儿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游戏是其认知社会、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幼儿进行了全情投入和自由表达,并获得了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最后,游戏精神是创造精神。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将自身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进行充分展示,同时也会将各种新奇的想法付诸实施。这样有效满足了幼儿创造的内心需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精神践行的路径

(一)注重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自由参与和游戏精神的发展。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当组织者、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以促使幼儿能够更自由、自主地参与游戏。作为观察者,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和行为,可以察觉到他们是否遇到了困难。例如,在益智区域串珠游戏中,教师注意到一个幼儿串珠的速度较慢,频繁抬头看自己。基于这个观察,教师可以推测幼儿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可以主动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游戏的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教师通过低声交流,询问幼儿的游戏困难,进一步了解到幼儿选择的珠子洞眼较小,导致串珠困难增加。为了帮助幼儿更顺利地进行游戏,教师及时为其更换了适合的珠子,以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样的行为没有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而是以幼儿的需求为导向,帮助他们克服游戏中的困难。

(二)注重学前教育中游戏课程体系的构建

游戏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无可否认,对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有效开展起着指导作用。为了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优化和完善游戏课程。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构建完善的游戏课程体系来实现。在构建游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本地的游戏教学资源,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多样化、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游戏活动,丰富学前教育的游戏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情感,还可以使他们在游戏实践中全面培养综合素养。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土豆等物产资源,引导幼儿参与关于土豆种植和加工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豆的种植、生长和加工成食物的过程。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提升自身生活经验,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和正确价值观。通过践行游戏精神,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地成长与发展。

(三)注重幼儿游戏的多元化、科学化设计

在将游戏精神贯彻到学前教育中,游戏的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科学化的设计,才能让游戏具有更深刻的教育内涵,并有效地体现游戏精神。以下是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多元化与科学化的游戏设计,从而促进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方法:(1)合作游戏设计。由于当前的幼儿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两人三足”游戏,要求幼儿自由结对,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教师教授的动作,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在游戏中深刻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促进了游戏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2)表演游戏设计。3-6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幼儿发展语言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能力发展需求进行表演游戏的设计,让幼儿在阅读、改编、表演等活动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引导幼儿阅读《小老鼠和大老虎》这本绘本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相关表演游戏。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场景的布置、故事情节的改编和角色的分配等细节。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相应角色台词,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游戏精神的实践。

(四)注重开放性幼儿游戏环境的有效创建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环境因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因素,对幼儿游戏参与积极性、游戏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游戏环境的优化构建入手,通过开放性游戏区域的创设,引导幼儿实现自由、自主的游戏。例如,在引导幼儿开展“拼贴画”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为幼儿提供拼贴材料的做法,而是要求幼儿到户外自主寻找拼贴画的材料。这样一来,幼儿会在游戏精神的视角观察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使我们随处可见的树叶、树枝、杂草、石子等都成为幼儿游戏的材料,将“拼贴画”的游戏融入更加开放、自主的环境中,使幼儿能更加自主地进行游戏材料的选择、更加自由地进行拼贴画的创作,以此促进幼儿游戏自主参与主体地位的发挥,实现幼儿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幼儿游戏中评价机制的优化完善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一步实现游戏精神的践行:1、注重激励评价策略。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对教师怀有崇拜心理,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激励性评价方法,及时表扬那些在游戏中表现良好的幼儿,树立良好的游戏教学导向。这样,幼儿能够在教师的评价引导下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2、实施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幼儿在游戏表现、游戏结果以及成长进步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既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努力,又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这种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顺应了幼儿好玩的天性,有助于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被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内涵,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游戏精神,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游戏教学,使幼儿在更加自由、开放的游戏中获得更为良好、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强娟.探讨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52):177.

[2]侯贵鹏.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