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

李世华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中心小学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学科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年级小学生又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全面关注教学的每个环节。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要求,设计出有新意的作业,使学生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增强学习效率,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作业设计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热议话题。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样化、生活化的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的作业设计,有效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减少作业数量、控制作业时长、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由于题海战术的普遍存在,作业中充斥着大量重复和机械性的训练题。对于同一类型题目的多次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已能背诵题目,而学力不足的学生则只能照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迁移应用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面对变式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答,这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无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另外,全局性的作业布置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许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一刀切”,忽略了学有余力学生的培养和学力不足学生的提升。学有余力的学生觉得作业太简单,很容易忽视;学力不足的学生则觉得作业太难,会泄气。长此以往,全局性的作业设计导致优生没动力,差生增多。

二、有效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方式

(一)设计趣味化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新知、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在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所学知识内容为核心,设计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作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趣味化的作业设计方式符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求知、探索及实践,还有益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趣味化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热情,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如下作业:“快过春节了,同学们一定想送给亲朋好友一份新年礼物。请先动手制作一个包装盒,再用包装纸包装起来,尝试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你用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才能够包装好礼品?”这样的题目集操作性、探索性为一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探索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从解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灵感。

(二)设计阶梯化作业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作业内容已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数学素养必须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唯有基于实际学情设计分层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一方面可设计分类作业,即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划分作业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另一方面可设计自选作业,即教师在每道数学题目前标注对应的能力要求,由学生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加以挑选;最后可设计开放作业,即教师将作业设计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出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可将作业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当教师在教完《圆柱的表面积》后,可以分层拟出以下问题: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关于圆柱体表面积的。已知有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其柱体高为0.6分米,假如要制作成一个这样的圆柱体纸盒,需要多少大(平方厘米)的纸?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度为12厘米,宽是80毫米,若用这张纸制作一个圆柱体,其底面积是多少?第三个层面的问题则是学校实验室有一个圆柱体仪器盒子,它的底面积为3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周长为2分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呢?这三个题目有着不同的层次与难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解答。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潜力,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分层设计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弥足珍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题目数量不同、题目类型不同的数学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得到成长,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心态。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内容,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书面作业形式,布置实践操作型作业,引导学生在作业探究中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使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了《圆锥的表面积》一课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划分为若干水平相当的小组,而后教师发布团队任务,要求各组成员制作出一顶“圆柱体厨师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各组成员首先需要共同探究所需材料、分工制作等,而后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梳理计算厨师帽的表面积、精准测量数据、更加节省原材料等。这样的作业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各组成员也会在思维碰撞中不断优化自身的认知,从而使整个作业探究过程更具活力与生机。

又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与其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可设计这样的作业:重新为自己的卧室做一份铺地砖的计划书。具体要求:需要的数据可自己测量或者咨询家长,设计要合理,理由要充分;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包含调查、访问、测量、计算)的作业,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遵循生本原则和创新原则,以丰富多元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积极探究的状态下获取知识,让学生的数学能力、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在挑战中汲取数学智慧,在探索中获得成长,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费妤婕.谈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学周刊,2019(26).

[2]李雪芬.新时代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教书育人(中旬刊),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