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拓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如何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拓展

沈学锋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五中学

摘要:本研究从抽象概念具象化、函数图像实践化、优化新课导入效率、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四个维度阐述了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拓展的具体策略,希望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教材拓展

引言:微课通常是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通过简洁清晰的方式传达特定的知识点或概念。微课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适应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以及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因此也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工具。作为现代教学的补充手段,微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具有扩展教材内容的重要作用。

1 利用微课将抽象概念具象化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中含有大量抽象概念,而大多数初中生的思维仍然倾向于具象思维,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往往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利用微课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首先,教师可通过动画和图像展示数学概念,比如利用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函数图像的绘制,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其次,通过微课演示具体的解题过程,例如用文字、图表、配音等方式详细解释数学问题的求解思路,让学生在观看解题过程中对抽象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1];再次,利用微课制作互动题目,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可以进行选择、拖拽等互动操作,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微课,微课内按照顺序展示全等三角形六个基本条件互相组合的结果,从而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认识到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标准是“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抽象概念,强化知识理解深度。

2 借助微课将函数图像实践化

其一,教师可利用微课引入函数的定义、图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等基本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图像、实例等形式解释函数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认识;其二,通过微课示范如何绘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等常见的基本函数图像,通过动画演示坐标系的绘制过程,以及改变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其三,通过微课演示如何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绘制函数的图像,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函数例子,详细解释如何根据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图像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绘制函数图像的具体步骤;其四,设计绘制函数图像的例题,通过微课展示解题过程,包括确定坐标轴范围、计算特殊点、绘制曲线等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不断加速、减速的视频,随后微课内显示问题“汽车开得越快、到达目的地时间越短,开得越慢、到达目的地时间越长,那汽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和汽车的速度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如果画成函数,又是什么形态呢?”微课内展示汽车速度与到达目的地时间关系变化的曲线,形成反比例函数形态;随后微课内展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转换为函数图形的具体流程,教师则在微课播放阶段进行说明。完成微课教学后,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组反比例函数值,让学生写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再绘制函数,这一微课有效解决了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难度大以及不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问题。

3 依靠微课优化新课导入效率

在新课导入阶段,如何快速唤醒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活跃度,是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困扰的问题,由于教材内新课导入内容的效果有限,学生对于使用教材进行新课导入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但对于视频导入的积极性普遍较高[2],因此教师可在新课导入阶段应用微课,对教材内新课导入内容作补充,解决学生兴趣问题、强化学生参与度。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微课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利用微课展示一个生动的情景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与新知识相关联,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应用场景,实现新课主题引入,在完成导入后教师再使用微课为学生播放图示、动画或实例,用于讲解本节课的核心定义,配合提问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思维活跃度。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教学当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微课,展示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由于这一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因此会标选择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而弦图正是赵爽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在完成基本导入后,教师可直接抛出问题“什么是勾股定理”,进一步引出核心概念,随后为学生播放下一个微课,有两块布满三角形图案的相同地板砖,随后两块地板砖上有部分三角形呈现高亮色,部分三角形组成正方形(图1),此时教师暂停微课,询问学生“这两块地板砖当中高亮区域的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完成课程导入,正式进入课程教学阶段。

1 地板砖高亮区域

4 通过微课建立数学生活联系

生活处处是数学,但由于数学的抽象形态以及较高的计算强度,能够真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较少,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建筑物的结构等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或利用微课制作虚拟实验模拟,演示数学原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例如利用动画模拟抛物线运动、三角函数在声音处理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利用微课展示街道宽度的测量、房屋建筑的设计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利用微课扩展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具体方式,但受限于篇幅,研究范围有限,希望更多研究人员能够提出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其他作用,以及更多的具体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城.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 2021(012):26-27.

[2] 葛余常.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