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

张丹

四川友谊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1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3.1我院接收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救治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入组后接受传统的急诊急救模式,救治组患者进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将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措施后第一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和入院后开始溶栓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后,第一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开始溶栓时间与使用传统急救模式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急性脑卒中;神经内科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流减少或脑供氧不足造成的脑组织死亡,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一侧的肌无力、瘫痪、感觉异常或麻木、言语障碍、思维混乱、视物障碍、头晕、失去平衡或不协调[1]。脑卒中的症状比较明显,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避免突发性的脑卒中引起猝死的危害,患者除了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外,急救措施也十分重要[2]。本文分析了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1-2023.1我院接收的60例(救治组和对照组各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年龄(60.61±5.41)岁;救治组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22-80岁,平均年龄(60.52±5.1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救模式:(1)在急诊分诊台挂号;(2)找到相对应的就诊医师;(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对患者进行常规测量脉搏、血压、依据症状等评估患者病情;(4)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吸氧措施;(5)等待患者身体趋于稳定时再安排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测。

救治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1)急诊护理人员收到急救通知后,即刻核实患者基础信息,信息核实登记完毕后立刻开始准备相关急救用品,同时电话通知各急救相关科室待命,成立应急治疗小组,指定专属辅助护士及责任护士;(2)在患者入院15 min内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完成各项检查,所有检测均需要在半小时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措施时患者第一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开始溶栓的时间。

(2)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措施急救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情况。NIHSS分级如下:0~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1~4分:轻度卒中/小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5~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3]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s可以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联合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将其表示出来并使用χ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则需要P<0.05,表示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方式后第一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开始溶栓时间对比

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后,第一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开始溶栓时间与使用传统急救模式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方式后第一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开始溶栓的时间对比n=30min

组别

第一急救时间

静脉通道开通时间

CT检查时间

开始溶栓的时间

救治组

19.52±4.11

9.32±1.56

26.52±6.54

54.31±9.11

对照组

38.34±5.65

13.34±3.65

38.34±7.56

62.21±9.56

t

14.754

5.547

6.477

3.277

P

<0.001

<0.001

<0.001

0.002

2.2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措施急救前后NIHSS评分情况对比

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救措施入院前后NIHSS评分情况对比

n=30,分)

组别

急救前

急救后

救治组

20.51±7.21

8.41±2.45

对照组

20.23±7.31

15.51±3.24

t

0.149

9.574

P

0.882

           <0.001

3 讨论

脑卒中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趋于年轻化,自2000年以来,脑卒中一直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是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的脑卒中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生时急救是拯救生命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有着决定的作用[4]。本文分析了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后,患者第一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开始溶栓的时间与使用传统急救措施相比明显缩短。这是由于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能够积极判断并开放静脉通路,为后续的临床检查、治疗做好充足的准备[5]。还有结果显示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这是由于经过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有明显的缩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其致残和死亡的概率,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全方位恢复[6]

综上所述,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健康保障意义重大,缩短了患者抢救所需的时间,促进其神经功能全方位恢复。

参考文献

[1]淡华臣,汤斌,沈百庆,等.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12):934-936,947. 

[2]莫玉菊,姚欢,麦小玲.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21,11(36):161-16

[3]戴园园,袁月华,韩美玲,等.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7):116-119.

[4] 张冬林,刘德忠,王东晓,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及院内急救时间节点分布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6):565-567.

[5] 翟佳,齐静.链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9):1295-1296.

[6] 叶潇文.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