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论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

晁 洋1 陈 雪2 王皓玮3

1.陕西省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陕西 710004  2.咸阳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咸阳 712000  3.延安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延安 716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防洪抗旱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要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的水旱灾害防灾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载体功能,在智能化程度上取得突破,确保水旱灾害防灾信息化建设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对我国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

1.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特点

1.1.感知体系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新形势下建设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可以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快速确定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有效支持灾害防御业务。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防汛排涝工程等,可以实时监测到雨水情和工情信息,实现智能化感知,提前预警水旱灾难,降低灾害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可以及时向群众更新汛情的发展情况,推广应急处理措施,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的信息技术一直在进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5 G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到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的历史数据,收集、整合并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区域内水旱灾害的真实特点和现状。通过将分析结果与实时监测数据相结合,可以使有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区域内常见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在相似情景下对风险发生的征兆做出有效的辨识,并依据风险辨识的结果与级别,提出相应的防灾对策与方案,对重点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减少水旱灾害的危害与影响。

1.3.强调人机智能协调

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促进了各个行业的生产率的迅速提升,从而降低了岗位的工作难度,也提高了岗位的工作效率。在构建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系统的时候,要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模拟人类思维,以收集到的数据为依据,对可能会发生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的重要地区进行判断。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之后,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灾害等级进行识别,之后再通过信息化灾害防御系统,向工作人员发出应急救灾指令,让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速度得到提升,并以指令为依据,对救灾物资进行调配,让救灾工作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救灾行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高的层次,运用该技术,可以将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防御系统中的各项数据,分析区域内各种水旱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条件,并对各种灾害情景做出合理的预测,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体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水平有很大帮助。

1.4.实现信息多元表达

在新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优势,对各类信息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分析。通过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智能整合,提升了服务的专门化程度,从而使有关的决策更为科学化。与新媒体的宣传功能相结合,积极地对有关的科普知识进行普及,将网络平台与新媒体等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扩大了对预警信息的覆盖面,通过多种途径来对预警信息进行表达,从而提高对预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通过 GIS、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对空间信息资源的可视化展示。

2.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2.1.加强监测站网

建设监测站点是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基础,须从以下方面加强监测站网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水文站网规划,优化站网布局,加强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提高江河湖库水文站网的覆盖率,补齐中小河流、小型水库监测预报预警设施的空白。二是加强水文测报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广泛采用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终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遥感遥测、视频监测等新科技,推动水文信息测报的智能化发展,提升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2.2.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要想提高预报、预警的能力,必须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并不断完善其发布机制,因此,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要与气象机构进行更多的协作,以提高对诸如暴雨之类的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的水平。第二,大力发展洪水预报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推动预报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北方江河洪水的预报、中小江河洪水的预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3.智能化防汛抗旱水利建设

水旱灾害监测预防系统在现代水利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系统中储存的水旱灾害和救灾数据有助于地方水利部门完善防汛抗旱水利预案,是编制防汛抗旱水利工作参考依据。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水旱灾害监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水利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改善水利部门的防汛抗旱工作。在此过程中,水利部门与高新信息技术企业展开合作,借助企业的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技术专利,将大数据、云计算、AI、互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应用到水旱灾害监测系统建设中,完善监测系统的灾害预报、情景构建、分级预警、防控调度等功能,实现了对险情的准确探测,为后续抢险、装备准备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2.4.提升水工程防洪调度水平

随着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水工程调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提高水工程防洪调度的水平:一是要对江河洪水、水工程防洪调度方案以及超标洪水防御预案进行更多地制定和完善,对优化的调度措施进行细化,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研究水库、水闸、分洪河道、蓄滞洪区和泵站等防洪工程的联合应用,使“截-分-蓄-滞-排”多项工程措施。二是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多目标、多生态、多产、多航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三是推动水利工程防灾联调,建立涵盖七个主要流域的水利工程防灾联调系统,使水利工程防灾联调与预测成为一体。

2.5.强化水工程防洪调度信息化支撑

随着水利工程防洪“多目标”、“多目标均衡”的发展,其所涉及的工程数目与效益要求日益增多,对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加强对水工程防洪调度的信息化支持:一是要进一步建立水工程调度规则库和雨情、水情、工情、灾情数据库,以及预警发布、工程调度、人员转移、险情抢护等决策信息数据库。二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优势,实现对水利工程调度的自动计算、自动生成、自动输出、自动比对,实现对水利工程调度结果的自动生成、自动输出、自动比对,实现传统人工控制的“经验式”调度向“电脑推送”、“人机交互”的“智能式”调度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协同调度的现代化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保证水旱灾害防御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需要现代化、信息化的支持。要想解决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技术体系,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力争弥补信息化在监测、预测、预警、水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缺陷,持续增强信息化对水旱灾害防御的支撑和服务能力,从而使水旱灾害防御的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为.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水利信息化,2021,(01):6-9.

[2]赵玲玲.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3):51-52+54.

[3]赵玲玲.以需求为导向提高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整体水平[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