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先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新时代少先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李春梅

吉林大学附属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基于少先队队伍结构的重要性以及现存选拔少先队成员的不足,以胜任力理论为核心分析,科学、全面的发掘班级学生的学习潜力,并结合国内外胜任力在教育管理中的研究成果,从少先队选拔、成队管理等方面论述加强少先队人员综合素养的方法和措施,提出更符合新时代少先队选拔的有效方法,为今后更科学、合理的研究少先队选拔机制开辟全新赛道。

关键词:胜任力理论;少先队选拔;选拔模型

在践行素质教育以及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先队作为培养青少年知识技能,完善其关键品格的重要阵营,少先队员的综合素养一直备受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学生能够胜任少先队员这一角色职责,如何提升他们的胜任力也是当前众多教育管理者研究的重点。因此,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相关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需求,关注班级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为构建更科学、系统以及完善的选拔机制模型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构建新时期少先队胜任力模型呢?

一、探索胜任力理论的少先队选拔模型形成背景

现阶段关于少先队选拔模型的相关文献资料少之又少,其中关于胜任力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查阅相关文献综述,笔者发现,目前针对胜任力角度的社会人才选拔以及干部选拔的文献资料有很多。例如,胡斌在《论高校学生的作用、选拔与培养》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高校干部选拔的原则以及标准,其中也对“胜任力”理论进行了核心应用;此外,还有陈丽萍以及刘晨香的《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培养》一文中也阐述了对于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干部选拔、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研究上类文献综述,笔者深切发现,“胜任力”这一理念对于划分“优秀”与“平凡”的关键意义。借鉴其优秀研讨经验,嫁接于少先队选拔模型的工作当中,必将为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的最优选拔机制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二、少先队队员当前胜任力现状问题分析

以往的少先队队员选拔会比较偏向能力强、有魄力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有能力,其干劲儿也比较足,但是,他们身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其胜任力出现危机,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培养少先队员胜任力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指导,且选拔体系不完整。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小学阶段对少先队胜任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培养体系不完整,且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因此,在培养、选拔、激励与考核评价等环节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少先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使得少先队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频繁出错,不利于班级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少先队胜任力的整体素养急需得以提升。不少少先队干部存在比较强的虚荣心,且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这些集中在他们协助教师管理班级时会刻意地去表现自己的能耐,而非是从集体利益出发,为班级同学进行服务,并将初选少先队初衷抛诸脑后;有的少先队干部则是将自己在班级规则或纪律中“摘出来”,并高高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认为别人就需要遵守班规,自己则“知法犯法”,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违规行为,严于律人,宽容待己,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少先队干部很难融入到班集体当中;有些少先队队员能力比较欠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或者说处理事情的方法过于简单,导致事件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时还会激化别的矛盾,导致事态朝着严重化方向发展等等。

三、构建胜任力理论下的少先队选拔模型

胜任力理论下的少先队选拔模型不仅要看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关键品格,还要以更深层次的角度去评测学生的一些潜在特质、行为动机以及意识形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选拔分析——以科学的观测方法了解和明确胜任少先队这一重要角色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水平、思想品格高度以及行为特质,借鉴“基于胜任力角度下的企业人才或高校干部选拔”的标准,将“少先队”这一角色定位为“岗位”,简单地说就是确立胜任少先队员这一角色的“角色职责”或“工作职责”。

二是确立科学的选拔标准——通过课堂、课下的多角度观察分析,以及寻找备选人才的专门座谈以及广撒网式的问卷调查确立少先队选拔的公平化、合理化标准,明确少先队选拔评测中哪些因素影响选拔,占比为多少,权重标准。

三是反馈信息的调整以及下发——搭建科学合理的选拔指标,对“角色职责”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完善少先队角色职责。同时,将调整后的职责标准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是合理推荐——要求所有备选学生以及其他自荐学生,认真填写“少先队申请表”,并认真填写申请理由,展示个人优势和特点。

五是资格审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六是面试官培训——面试官一般由教师、历届少先队员以及班长等三方面人员组成,成立系统化、专业化面试官团队。面试官培训中,要求面试官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

七是学生评测——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要对相对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由笔试、心理测试以及面试等多方面组成。笔试题目可参考应聘岗位模式,心理测试采用人格测试量表,评测学生的情绪特点以及行为风格;面试采用自主演说,问题快答等方式,重点考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角色定位分析等。

八是评估考核——定期对入选的少先队进行后续的考核,对违反角色标准的学生进行人员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对少先队队长的进一步培养,以激发他们的辅助管理潜能。

四、注重少先队胜任力的整体素养的提升

新时代少先队胜任力模型得到有效构建后,教师应当注重少先队胜任力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以确保不断优化少先队胜任力模型,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借助相应胜任力模型选拔出真正为班集体服务的团队。第一,培养少先队队员的岗位意识。如教师可以从少先队队员的自主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以及创造意识等方面进行培养,让少先队员自觉当好自己团队的主人,将他们的小团体高效运转起来,以真正成为集体与组织的“领头羊”,以满腔的热血投入到班集体服务当中,让整个班级的风气都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第二,培养少先队的创新能力,使其逐步朝着个性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敢于放手,将权利放到少先队队员手中,让其大胆去做事情,管理班级,组织相应活动,比如让少先队员接手日常的常规工作,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校园文化节、班级板报等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少先队员胜任力,还能够激励少先队团队整体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且能够让少先队员在这些常规工作当中有条理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少先队员进行岗位培训,让少先队员熟知《队章》和少先队礼仪等,以便让其尽快了解组织状况,知晓各队员或干部的职能,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相应基础。

总之,新时代下构建少先队胜任力模型十分有必要,需教师从存在问题出发进行探索,并找到少先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帮助少先队构建完整的胜任力模型,使得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少先队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赵秋;李春来.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

[2] 国内外胜任力理论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基于1990—2016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杜芳;罗中枢.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 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谢彩春.当代教育论坛,2016

(本文系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吉林省少先队胜任力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qy-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