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基于作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发展研究

王循茂;徐燕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要:教学管理中,作业质量是不容忽视的重点环节之一。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几乎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中始终思考的问题。鉴于此,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总结了基于作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发展策略。旨在全面提高作业质量,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作业质量;教学管理;教研工作;学习效果

纵览传统作业,可知其存在作业总量大、机械性作业多等现象。与此同时,在“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模式下、在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诸多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报了大量的学科课后补习班,这让本就难以负荷的学生“雪上加霜”。部分学生往往从放学后一直学习、写作业直到深夜。此时,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也缺乏足够多的睡眠。这种“高耗且低效”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创新型、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国家教育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学生“苦不堪言”但却“敢怒不敢言”。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厘清了在作业问题上教师、学生和家长各自的角色定位,对落实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为中小学作业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围绕作业管理改善教学管理质量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现作如下分析。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突破作业质量关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查课堂之上师生“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更是构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突破口”。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诸多教师偏激地将作业等同于“做题”,致使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被“题海卷山”消磨殆尽,尤其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要走出“炒冷饭”,走出“题海卷山”,这就意味着,教师并不是布置作业的工具人,教学任务也不能完全依靠大量作业来完成。布置作业看似是一项简单的教学工作,但是同样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很高要求。新课标围绕学生的“学”来建立教学目标,而非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所以布置“少”而“精”的作业内容,就需要从班级学生的学习实况与认知需求着手,设计最契合班级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作业内容,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丰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有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作业。如若执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那么就难易把握作业质量关,更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甚至会让“作业走出‘题海卷山’”沦为一句“空话”。鉴于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突破作业质量关提供扎实的基石。

二、将作业研究作为教研工作重点

(一)照搬作业的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为国家输送能适应社会、与时俱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养人才。可知,人是“教”与“学”过程中的“C位”。而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就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相匹配的作业,切不可为了“增质”而强行提升难度,继而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然而,一些学校误以为研究作业内容浪费时间,直接照搬其他学校或者是课外辅导班的材料当成作业发放给学生。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实在不敢苟同,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管理行为。每个学校、每个学年、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学情,学情不同而所需作业内容截然不同。所以,抄袭其他学校作业内容对本校学生的帮助并不大,也会产生“消化不良”和“水土不服”的问题。

(二)发挥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一位教师对于作业布置的数量和质量很难完全把控,只有集体智慧才能不断提高作业质量。这就要求将作业研究作为教研工作重点,集合所有教研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来甄选适合本校学生的作业内容。教研组需要深入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作业,每个学年和每个学科,都要总结出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针对性的作业,甚至是个性化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提高所需。教育组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来确定本周作业数量和难度,必要时更需因材施教来布置个性化作业。不同学科可以分重点、分层次、分班级布置量化标准不一的作业内容。前提是教研组需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并以此为参考,进一步统筹预留作业的方向和内容。通过系统化、一体化的深入研究,从而发现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三、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改善学习效果

作业形式不拘一格,是提高作业质量的前提之一。育人方式本就需要“以人文本”,作业形式当然也可以做出多种调整。传统的“习题式”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STEM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中,课程形式本就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那么作业形式也需要有所创新。具体而言,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生活化、实践化,更利于改善学习效果。

(一)作业类型多样化

与其他学龄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与情感反馈。事实上,小学生在无家长管束的情况下自控能力更为薄弱,更容易会产生“好玩”的心理。因此,作为老师不仅要加强课上的管束,通过课堂的“趣”吸引学生加入到学习队伍当中来,还要强化作业中的“趣”,通过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与作业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探索、快乐完成。作业类型本就有多种形式,完全取决于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诸如:课题研究、社会实践、艺术赏析、职业体验、体育锻炼、创意制作、数据调查等等,都可以全新的作业形式。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特点来甄选作业类型,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完成作业的乐趣,更是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措施。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

在布置作业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作业是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完成作业的答案,也相当于将作业转化为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可以结合本地资源、家庭情况、校园环境、甚至是校企合作的多方资源,积极寻找生活化作业的素材,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作业,可视为“纸+笔”作业,将学生感官活动局限于“写”,使学生犹如一个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人,陷入无尽头的“题海卷山”。这诸种“一味写”的作业不利于激发学生“做”的积极性,迫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将作业视为“差事”,让作业的功能越来越弱、越来越流于形式。实践性的作业,就是力图将生活、实践资源“熔铸”于作业,拓展作业的维度,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动脑“思”、用心“听”、用口“说”、用眼“看”的创造空间,在“做”、“思”、“听”、“看”、“说”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多元智能。以学生的发展为追求,从“单向度”的纸笔作业转变为实践性的协同活动,瞄准当前作业的重复机械下“刀”,让学生的作业“加”实践性,引领学生超越“单向度”的异化而成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全人”,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变化。

(三)作业样本数据化

一些作业布置下去,后续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无法及时追踪,这是教学反馈不及时的表现。作业样本需要数据化,即为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动态发展作出评价。一方面,是作业正确率的评价。另一方面,是作业完成质量的动态发展情况评价。除此之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业审评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学生作业情况制作成统计表格,以此来直观地反映学生作业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质量是教学管理重点内容,可以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突破作业质量关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更要破除照搬作业的问题,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将作业研究作为教研工作重点。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类型多样化,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样本数据化,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熊丙奇.如何做好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给学生整体减负?[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10(02):30-33.

[2]马珍珍,杨振峰.系统设计 专业引领 协同推进——上海市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工作举措概要[J].人民教育,2021(Z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