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谢文海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邮编:125000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站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角度上分析了在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性,要求学校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和初心,开创教育新局面。同时,党在二十大中还指出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以德育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全方位育人。基于此,文章站在学校育人的角度上,分析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策略,旨在启发学校的德育思路,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立德树人

引言:常言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促进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学校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教育理念,为祖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如今,我国的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党的根本教育任务和目标出发,建立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方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增加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学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明确教育的功能,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观念。[1]

第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校长要加强学习,明确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并明确学生的文化自信要依靠教育工作,从而加强对文化教育工作的宣传,带领着学校的教职工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展示中华民族历史弥新的文明成果,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另外,校长还要致力于推动我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和引导,指引学生认识、感受、创造我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支持、推动我国的文化强国之路;

第二,校长要明确教育工作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指引教职工加强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培养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劳动、诚实守信的人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为了在校园掀起积极学习我国的优秀文化的热潮,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校长组织了“弘扬劳动精神,美化校园环境”的德育实践活动,安排教职工带领着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加学校劳动,美化校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打扫了校园卫生,清理了校园垃圾,感受到了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做到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学生还积极参加了校园美化活动,种树、种花,让整个校园焕然一新,直观地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了劳动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2]

第三,校长要明确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依托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又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为此,校长要树立科技自强的教育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政治站位,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

新时代下,校长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为祖国的全面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第一,校长需要明确教育的基本问题。如同搞革命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敌和友一样,作为校长,首先要弄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根本问题。当前,社会对国内顶尖大学的人才培养之问,其实涉及的就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基本问题弄清了,然后才能根据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向,研究和探讨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坚持这个方向,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法。为此,校长要加强学习,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党的教育初心,以实际行动做到为党、为祖国培养人才,自觉为祖国的全面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第二,校长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探究,了解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保证教育工作可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服务。例如,校长将咨政和育人紧密结合了起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了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思想高度。此外,校长组织了教研活动,安排全校的教职工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展开教研,思考如何加强对学生、党政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渗透先进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职工积极学习了理论知识,并采取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校园环境、积极召开相关讲座、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活动等方法,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三,校长需要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接受科学有效的教育,挖掘自身的价值、获得幸福的生活。因此,校长要立足学生自身对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站在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上加强德育,充分体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性。例如,校长安排教职工设计和德育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德育需求。通过梳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校长总结出了中学生在道德方面的问题,有青春期的身心发育问题、对未来生活的迷茫问题、实现远大理想方面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校长联合学校教职工展开了对学生的有效德育,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价值目标和祖国的价值目标结合起来,最终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努力读书,希望在未来可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贡献。

三、加强课程建设,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新时代下,学校要加强思政课程的建设,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等,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为此,校长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推动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3]

第一,校长要采取政治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方法,加强思政课建设,挖掘思政教材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引导,安排教师在讲授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蕴含在丰富的理论知识中;第二,校长要综合分析思政课的实践性,立足思政课程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同时,校长还要抓住各种契机,实现就地取材,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德育素材,落实思政教育的目标,整合思政教育的资源。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校长可以结合思政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校长则可以安排教师组织爱国德育实践活动等;第三,校长要明确思政课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从而积极组织课程建设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挖掘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启发式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特点,实现全方位育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长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更好的能得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要求、实践面向与保障机制[J].求知,2023(06):38-41.

[2]朱旭东,李爱霞.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全面贯彻[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2):4-13.

[3]张志勇.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理论创新[J].教育研究,2019,40(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