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工艺与控制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工艺与控制措施研究

贾茹

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养护成本低、维修方便等优势,渐渐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但农村公路建设受附属设施差、自然环境影响大、标准要求低等原因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远不及国家三级以上的公路。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需要从原材料、配合比、机械、施工工艺等各方面严格把控。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引言

公路建设和维护工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事业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而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和维护保养对路面的平整度、平滑度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沥青路面的特点及优劣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将指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在半刚性与柔性基层上铺筑的路面结构,属于一种高等级的柔性路面。根据路面强度可将沥青路分为两大类:嵌挤锁结式沥青路面和级配密实式沥青路面。嵌挤锁结式沥青路面主要采用灌入式铺筑法铺设沥青碎石为主的混合料,属于次高级路面。级配密实式沥青路面具有密实度高且孔隙小等优点,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都最高,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玛蹄脂碎石为主的混合料,属于高级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后期养护成本低、修复方便、行车舒适度高。但因沥青混合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较差、耐水能力不佳等问题,沥青路面在性能上也存在抗弯拉强度低、变形大的缺点,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出现严重的质量病害,如沉陷、裂缝、坑槽等。所以,沥青的质量控制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影响重大[1]

2、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工艺分析

2.1沥青路面养护

1)雾封层技术。雾封层技术是早期高速公路养护最有效的方法。雾封层技术是指在沥青路面上喷洒一层薄的、渗透性高的乳化沥青材料,在路面上形成一层防水屏障,能够阻碍水对路面的侵蚀,保护路面。雾封层技术较为简单、高效,适用于通车2-3年的路面,通过自身性质有效保护路面,保护行车安全;2)稀浆封层技术。该技术以砂石为主料,以乳化沥青为结合料,再配以水、添加剂等,将其摊铺在公路的基层与面层之间。稀浆封层原料分为细粒式、中粒式、粗粒式三类,施工技术人员可根据施工需要以及施工气候条件选择材料;3)微表处技术,该技术是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混合成稀浆混合料,将其摊铺在路面上。该材料具有极强的高抗滑与耐久性。

2.2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公路正式施工前进行科学配合比十分重要。首先是沥青混合料的选材环节,施工单位应当谨慎选择施工原材料,通过试配确定施工所需集料、沥青的真实用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足或浪费的现象。在选材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选择品质较好、矿料等级较高的集料,使得原材料的各项参数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其次是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的时间与温度控制。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根据现场施工的真实情况,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和试验合理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与温度控制,储存时间宜72以内。质量合格的沥青混合料应当具备混合物质地相同、无明显结块的特点。在沥青混合料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及时进行抽样检查,及时发现拌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2.3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

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路面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厚层沥青混凝土,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养护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场所的路面施工中。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特点是表层薄,厚度一般在2~4cm。薄层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一般分为预铺法和现铺法两种。预铺法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先在路面基层上铺设一层底层沥青混凝土,然后再铺设一层薄层沥青混凝土,这样能够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现铺法则直接在路面基层上铺设薄层沥青混凝土,并进行压实,再进行养护和保养。由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比较薄,施工速度相对于传统的厚层沥青混凝土要快得多,节省了施工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另外,由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较薄,所需的材料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得施工成本降低。同时,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周期也相对较短,一般为3~5年,大大缩减了养护成本和时间。然而,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易损坏、耐久性差等。由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较薄,相对于传统的厚层沥青混凝土来,容易受到外界的损坏和破坏。因此,在进行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需要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并保证其施工质量和养护周期,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并延长使用寿命[2]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措施研究

3.1全面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摊铺环节与压实环节是工程核心,因此在这两个施工环节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不断检查设备与材料的性能状况,不断检查路面的平整度以及承载能力,全面把控施工质量。在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将施工技术方案向作业人员、机械操作手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各工序施工控制措施和质量控制要点应发到每一个作业人员手上。施工质量是一个工程的硬性条件,因此施工单位对质量的监控应当分布在每一个施工环节内,从刚开始的选材质量监控到对施工整个过程的监控,再到工程验收成果监控,再到道路通车质量监控。在所有沥青路面施工作业完成后,施工团队还应当反复检测沥青路面状况,通过路面实验检验沥青路面安全性能以及路面状况,如若检测出安全问题施工团队应当及时给出调整方案,改善施工策略,切实保证沥青公路路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做好沥青路面与养护工作。

3.2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1)材料采购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其质量和性能实施全面检测。(2)材料进场时,仔细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全面核对规格、型号等相关指标,确保符合设计要求。(3)严格按照原材料试验检测规程及相关标准,对各批次材料实施抽样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强化沥青质量控制沥青性能直接决定混合料摊铺和碾压质量,对路面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3]

3.3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

为保证摊铺机的摊铺宽度、推进速度和熨平板仰角等指标符合施工要求,需依据具体标准选择路面摊铺设备。为保证路面混合料摊铺平整,压实施工的3个环节次数必须达到要求,初压和终压均不少于两次,复压不少于6次。在进行重复压实期间,钢轮压实机主要采用振动压实,胶轮压实机主要为静压实。此外,为了保证在相同标段具有同步和协调的压实效果,钢轮压实设备最好选择双轮驱动类型,根据设计标准调整设备推进速度、振动频率等指标,不能随意改动压实工况。沥青路面压实温度提升需依据压实工况设定,以避免温度超高导致初始沉陷值不达标,影响路面的平整度与舒适性。

结束语

总之,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决定道路运营能力和使用年限,对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积极强化原材料质量控制,科学加强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各环节质量管控,并不断完善现场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防止路基、路面遭受水损破坏,从而全面提升道路建设质量,保证道路安全、稳定地运营。

参考文献:

[1]曹昌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35):50-52.

[2]张志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34):146-149.

[3]胡小燕.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1,(2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