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3

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王娟  ,何瑜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综合科(五官科  皮肤科)   陕西省   西安市   710600

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22年3月份至2023年3月份从我院皮肤科选出66例HSP患儿抽签分为传统组(33例 传统护理)和针对性组(33例 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有效率、病症消退时间。结果:针对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和临床疗效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组,病症消退时间较短,组间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HSP患儿在针对性护理下,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优化临床疗效,且具备时效性强优势。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传统护理

前言:HSP属于儿童血管炎范畴,据相关调查每十万儿童中发病率可高达20.4%,虽无明确发病率调研结果,但从临床接诊数量上分析此病具有普遍发作趋势,尤其秋冬季属于高发期。患儿多因感染而出现腹痛、关节痛、紫癜等病症,若不及时治疗易出现肠穿孔、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严重侵害儿童健康。通常选用药物疗法控制病情,但因其病因复杂,故而常通过护理服务保障临床治疗质量。以往护士常用传统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侧重于以提醒类话术告知家属各种注意事项,尽管有一定效果,但部分家属难以细致了解所有注意内容,致使患儿易产生病程延长后果。然而本文倡导的针对性护理,是切实围绕患儿病症表现、临床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且涵盖的护理内容全面,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而助力患儿在护士的科学指引下尽快康复出院,且护患关系相对和谐。此次研究项目从我院科室内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HSP患儿中选择66例展开研究。

1 患儿档案和干预方法

1.1 患儿档案

在我院科室内将66例HSP患儿列为研究样本。抽签数为奇数的33例患儿纳入传统组,患儿中男患儿和女患儿各有20例、13例,最小5岁,最大11岁,平均年龄(6.99±1.43)岁,平均病程(2.65±0.43)d,1-5d,皮肤型、腹型、肾型HSP患儿有13例、9例、11例。抽签数为偶数的33例患儿纳入针对性组,男女患儿各有19例、14例,最小6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7.38±1.02)岁,平均病程(2.66±0.32)d,1-4d,皮肤型、腹型、肾型HSP患儿分别有11例、10例、12例。两个组别中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此次研究项目已得到伦委会支持。

1.2 样本选择和剔除范围

选择范围:(1)采用视诊、血检等临床诊断项目确诊为HSP,且患儿均由一名家属负责看护;(2)患儿家属对此研究项目表示知情;(3)患儿除HSP疾病外无其它重大疾病;(4)患儿均有HSP典型病症反应,即臀部、四肢可见紫癜等病症。

剔除范围:(1)合并先心病、白血病等急性病、重症病患儿;(2)自闭症或小儿麻痹症、脑瘫等缺乏正常沟通互动表现的患儿;(3)肝肾发育异常、脏器重度损伤、合并紫癜肾炎、营养不足或正处于其它疾病临床治疗期患儿;(4)不配合或中途转院者。

1.3 干预方法

传统组中33例患儿均由科室护士为其提供传统护理服务,比如护士从药房取药并送至病房后,向患儿家属交代好泼尼松等口服药用法与用量,在为患儿注射地塞米松等药物时,反复询问患儿姓名、年龄,简单介绍药品作用、不良反应;积极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以“饮食时应选择患儿不过敏的食物”、“生活中应避免出现剧烈跑跳等行为”等话术,提醒患儿家属照顾好患儿;出院前告知患儿家属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每日检查全身皮肤,尤其是四肢皮肤有无紫癜出现;按时检查病房卫生,晨间及时通风换气等,均以基础护理服务为主。

针对性组中33例患儿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细节如下:

第一,心理干预,HSP最普遍的病症是紫癜,是指患儿发病后四肢等部位出现明显的瘀点、瘀斑现象,患儿很可能因临床病症出现恐惧、自卑情绪,此时护士针对患儿的情绪水平应及时予以疏导,以免受心态因素干扰无法配合医生治疗,继而削弱疗效。同时,患儿家属因过于关注患儿机体健康,也会在患儿发病后出现焦躁、自责状况,护士需在安抚患儿的同时照看好家属情绪。即在相互沟通中知晓患儿日常习惯和性格特征,同时为其讲解发病原因,引导家属正确审视患儿病情。面对容易哭闹的患儿,护士可与家属沟通,让患儿观看其感兴趣的动画片或为其准备漫画书,以便顺利转移患儿注意力,或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儿讲故事,放映自然风光短视频,营造清新舒适的环境。

第二,饮食指导,护士在提醒患儿家属日常饮食禁忌的前提下,还需积极传递正确的饮食观念。因饮食行为也会干扰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护士需专门针对患儿饮食标准为其制定饮食计划表,该表中应具体包含“宜食”、“忌食”两类,以简体画、文字形式列出具体食物类别。如前者涵盖苹果、西红柿、猕猴桃等高维生素C食物、玉米面条、南瓜粥等,后者包括葱姜蒜、海鲜、牛奶、鱼类等动物蛋白食品和生冷饮食。针对肾型HSP患儿,重点指导家属避免准备动物蛋白食物。而且需督促患儿家属循序渐进调整食物结构,如先进食米粥、馒头易消化食物,而后在病情好转中进食新鲜果蔬等。护士指导患儿家属正确准备餐食时,还要特意强调要以患儿不过敏食品为主。另外患儿在出现不进食情况时,护士需针对此类现象找到患儿食欲差的具体原因,随即提出可行性处理方案,若患儿因不喜欢某类食物,可在易消化食物中结合患儿口感喜好找到替代食物,从而确保患儿保持均衡营养。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临床疗效也将得以优化,加速病情康复

[1]

第三,家属沟通,因患儿生病期间需要同时得到护士和家属的双重陪伴,为避免因患儿家属认知水平差异性影响恢复效果,护士需同家属就健康护理知识予以讨论,指引家属明确自护要点,比如告知家属出院后应在一年或两年后再为患儿接种疫苗,否则有可能引起复发或病症加重情况。出现疼痛感时,需根据患儿疼痛部位予以护理,即腹痛时调整饮食结构,关节痛时杜绝手提重物行为。此外,护士还需为家属发放保暖管理手册,督促家属每日注意患儿衣物保暖情况,且定期参与尿常规、血检等基础项目,以便及时了解疾病好转程度。

第四,疼痛干预,患儿在日常将容易出现明显的关节痛症状,护士针对此类现象应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止痛。如告知家属应提醒患儿以卧床静养形式减少关节活动力,而且需为其准备软枕,将其平放在关节部位,起到舒缓压力的目的。针对腹痛患儿,护士还可引领患儿保持俯卧位,在体位调整中减轻腹痛感,或在腹部放置暖水袋,以热敷形式辅助止痛,至于其它部位的疼痛,护士也要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提供护理服务,要保证每一项护理行为都要与患儿现下感受与临床表现相匹配[2]

第五,皮肤护理,护士在护理期间应考虑到患儿年龄偏小的事实,因其自制力不佳,容易在发病时反复抓挠皮肤,所以应每日检查患儿肌肤破损情况,及时利用润肤霜或使用碘伏、莫匹罗星进行消毒修复处理。此外,护士还要就患儿抓挠肌肤行为按时修剪患儿指甲,以免抓挠中因指甲中的细菌出现皮肤感染后果,必要时可在与患儿沟通无效时,在其手部包裹上软布,或者采取适合的止痒方式代替患儿进行抓挠。护士还要运用拍照形式记录患儿皮肤状态,一旦出现颜色、完整度异常现象,需立即告知医师进行早期处理。此次护理计划持续至患儿出院,整个过程始终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便于患儿及家属全程感受护士的人文关怀[3]

1.4 观察指标

1.4.1观察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有效率

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护士长统一发放给患儿家属,其中涵盖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护理态度、健康宣教等评估条目,满分共计100分,填完调查表后计取分数,分数在85分到100分属于非常满意。60分到84分视为满意,未至60分表示不满意,而后参照公式计算占比率。

即:

临床疗效有效率的统计则根据患儿干预后临床病症舒缓程度予以判定,若患儿身体紫癜病症范围减小80%,且病症均呈现减轻、好转状态,可认定为有效治疗,该指标越大证明干预后可对临床疗效产生促进作用。

1.4.2观察患儿临床病症消退时间

自患儿入院开始记录紫癜病症消退截止时间、关节痛、腹痛、蛋白尿,由临床医师充当评判主体。

1.5 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数据予以科学处理,以频数(n)、构成比(%)对计数资料(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疗效有效率)加以描述,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临床病症消退时间)用()表示,以t加以检验,数据输入软件后记录P值,若P小于0.05,证明两种不同干预方法下的数据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有效率

根据表1所示:针对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6.97%,治疗有效率100.00%,均高于传统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对比差异(P<0.05)。

表 1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有效率对比

组别/比例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护理满意度(n/%)

疗效有效率(n/%)

传统组(n=33)

20(60.61)

5(15.15)

8(24.24)

25(75.76)

27(81.82)

针对性组(n=33)

30(90.91)

2(6.06)

1(3.03)

32(96.97)

33(100.00)

4.631

4.583

P

0.031

0.032

2.2 对比患儿临床病症消退时间

   根据表2所示:针对性组患儿临床病症消退时间均比传统组短,组间数据有对比差异(P<0.05)。

表 2 患儿临床病症消退时间对比

组别/时间

蛋白尿(d)

关节痛(d)

腹痛(d)

紫癜(d)

传统组(n=33)

6.03±0.87

4.22±1.00

4.27±1.20

5.26±1.03

针对性组(n=33)

5.02±0.62

2.93±0.73

2.74±1.01

4.27±0.81

t

5.431

5.985

5.604

4.34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3.1HSP的病机分析

在临床护理阶段护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实则是顺应HSP的病机规律确定护理步骤。此次研究中研究样本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故此可参照学者朱华贺[4]的研究内容阐述病机特点,第一种是皮肤型HSP,在《伤寒论》医学典籍中发现中医中风中常有“汗出”、“发热”、“恶风”现象,此病症实则与患儿初期症状较为相似,而且伴发关节痛病症,多源于“寒凝气虚”,显然面对此类患儿需以疼痛护理、皮肤护理为护理重点,还要在饮食方面加强患儿免疫力提升,消除肌肤不良反应,促进紫癜等皮肤症状得以舒缓。因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关联密切,因此针对皮肤型HSP患儿强化护理成效,有望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成果;第二种即为腹型HSP,多以腹痛为典型病症,部分患儿还会伴发腹泻恶心现象,按照《黄帝内经》记载,此类患儿多因寒气入体造成自身胃肠道出现不适感,多在右下腹处、左下腹部位产生明显疼痛表现,甚至疼痛时间相对较长。护士在摸索此病机下发病的患儿护理需求时,应从保暖、体位调整等方面改善患儿休养环境;第三种是肾型HSP,某些HSP患儿在疾病进展中会损害肾脏功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且复发性较强,在相关记载中认为此类患儿多因气虚不足、寒邪侵袭发病,在饮食、环境等方面都要加强干预,杜绝患儿发生病重迹象。据此,护士应遵循HSP多类型病机特征找到干预重点。

3.2针对性护理优势

所谓针对性护理实则是指切实依据患儿个体特征、病症表现进行个性化指导,相比传统护理的集中护理服务针对性更强,且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这对年龄偏小的患儿以及要求严格的家属而言,更易建立协调的沟通关系。目前家属常对护士的护理不周行为进行投诉,因其过于关注患儿健康,所以患儿家属普遍较为敏感,会格外注意护理行为的规范性与患儿时下感受,护士若能充分把握患儿及家属具体需求履行护理职责,可获得高度认可。针对性护理在HSP临床护理中的有效运用照比传统护理方法比较,拥有突出优势,一方面,护理内容全面周到且细微,例如在饮食指导干预中,护士不再以提醒为主,而是采用“事前预防”形式,为患儿制定详细饮食表,督促家属严格遵照饮食禁忌合理搭配食物,以免误食禁食食品削弱疗效。同时,护士在护理期间能够依据患儿个体差异给予护理服务,面对不同性格、不同HSP类型的患儿,均能在个体诉求之上给予服务,除了关注患儿饮食健康、皮肤状态外,还重视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变化,以身心结合护理方法打造舒适环境。另一方面,该干预方法有促进疾病康复的功效,患儿容易在接触过敏源、不配合等情况下耽误治疗进度,而护士可从早期干预中提前规避不良因素,甚至能够结合患儿过敏源给出解决路径,致使患儿在安全条件下安心养病。最关键的是,护士还始终以患儿的舒适感受以及家属的反馈结果调整护理细节。特别是针对患儿抓挠皮肤行为,护士还能为其准备碘伏、炉甘石等辅助物品,帮助患儿止痒,维护肌肤完整,这对于皮肤型HSP患儿而言,能有效杜绝感染事件,表明针对性护理具有实践推广价值。另外,在护理中护士还能面对面同患儿家属就患儿病况进行有效沟通,既能让患儿及家属充分体会到来自护士的关怀,又能增强患儿的依从性,赢得家属深切信任,确保患儿在家属和护士的悉心照顾下及早结束治疗顺利出院。经由针对性组数据: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6.97%,临床疗效有效率100%;皮疹消退时间(5.02±0.62)d,关节痛(2.93±0.73)d,腹痛(2.74±1.01)d,紫癜(4.27±0.81)d,同传统组数据有对比差异(P<0.05)。由此推断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适当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与疗效有效率,同时缩短临床病症消退时间。

结合学者既往研究成果可为该研究提供支撑,学者刘婷[5]在其研究中发现落实针对性护理举措后,有97.14%的患儿家属认可护理成果,并就护理质量给出好评。而在分析临床指标时,患儿仅在一两日内就消退了腹痛、关节痛症状,至于紫癜病症也在三四日左右时间内得以好转。学者杨慧盈[6]在调查护理满意度时,干预后评分均在90分以上,皮疹最迟者在五日时间内有所消退,所得结果均与本文相符,证实该研究内容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HSP患儿在针对性护理干预服务中,能够有效协调护患关系,促进病症早期消退,并且具有巩固临床疗效的作用,理应将其视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优选方法。

参考文献:

[1]Ding Ying,Zhang Xia,Ren Xianqing,Zhai Wensheng,He Liyu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ersus regular therapy in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 in children: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2019,20(1).

[2]Hwang Hyun Ho,Lim In Seok,Choi Byung-Sun. Analysis of seasonal tendencies in pediatric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and comparison with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Medicine,2018,97(36).

[3]Sleman B,Berkovich A,Nasser S.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 Ages 2-18 in Poria Hospit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100 Cases Over a 12 year Period[J]. Rheumatology: Current Research,2020,10(4).

[4]朱华贺,薛征.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机和证治[J]. 河南中医,2019,39(01):14-18.

[5]刘婷. 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1,7(16):149-151.

[6]杨慧盈,秦艳俊,施红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