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价值维度、逻辑维度与实践维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价值维度、逻辑维度与实践维度

孔晨曦

中共武城县委党校,253300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奋斗目标。2020年,我国实现了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国家建设的本质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有独特的价值维度,完善的逻辑维度,可行实践维度。本文将简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价值维度,概要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逻辑维度,并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实践维度。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价值维度;逻辑维度;实践维度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支撑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立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特色发展道路。本文将简单介绍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价值维度,概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逻辑维度,并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实践维度。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价值维度

从理论价值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为基础,遵循马克思的共同富裕观,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予以创新、发展和丰富的理论内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要正视社会矛盾,积极维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平衡,创新性地对生产力进行解放与发展。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解释了共产主义的内涵,构建了共同富裕、自由民主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索开辟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理。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发展目标,2020年,国家已经按计划构建了和谐小康社会[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要消除贫富两级分化现象,解决劳动异化问题,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从现实价值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以解决社会矛盾为主导,遵循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科学真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注重解决社会供需矛盾,将改善民生作为共同富裕的发展核心,同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质量[2]。与此同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发展的持续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与充分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布局方案,优化所有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逻辑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具有完善的逻辑维度,注重把握共同富裕目标与过程的科学性。首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新与改革,勇于解放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恪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属于该制度范畴)。坚持将公有制作为重要主体,积极改革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谐的生产关系,促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消除平均主义、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遵循公平原则。在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制定了四个基本原则和六条思路。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十年内,国家GDP产值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增长到了114万亿人民币,2020年,一亿个农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民小康的目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2021年,中国东部区域的GDP产值是592202亿人民币,中部明细少于东部,是250132亿人民币,西部最少,是23971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国家也对居民的收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000元,而农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城乡经济差距依然存在[3]。与此同时,城乡教育差距、住房质量差距、医疗服务差距、养老服务差距也不可忽视。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予以执行。例如对于农村经济问题,国家主张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为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当代农业科技更为先进,技术体系更完整。当前农业科技大概分为四种技术,分别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化学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范畴还包括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理论知识、检验标准与农产品加工标准。农业科技水平关系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化农业科技,方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在2025年,将国内农业科技的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4%,促使农业机械化应用率达到75%的基准,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提升至80%,充分运用农业科技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动力与技术支撑。在国家新农业政策和农业科技的带动下,农村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国家还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特色旅游业、文创产业、餐饮服务业等,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教育体系和各种服务设施,为广大村民创建更为良好的居住环境,旨在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实践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实践维度具备可行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线明确指出要全面优化顶层设计方案,对共同富裕制度体系予以不断完善,坚持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党的发展轨迹中总结经验,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共同富裕目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于全局视角做好系统规划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制度体系以党中央的领导为核心。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结构优化为重要导向,协调引领城乡发展,维护物质与精神的发展平衡关系[4]。”同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中,要自觉遵守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坚持与时俱进,做到审时度势,加强宏观把控力度,优化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为基础,遵循马克思的共同富裕观,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予以创新、发展和丰富的理论内容。同时,共同富裕的逻辑维度清晰,共同富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中,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将公有制作为主体,积极改革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谐的生产关系,不断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以此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王小章.社会主要矛盾、共同富裕与社会建设[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2).

[2]孙代尧.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人的解放的理论[N].学习时报,2019-02-25.

[3]刘建军等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蒋永穆,谢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