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张伟国

山东益源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3

摘要:在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期间,食品质量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保障。近年来,食品生产企业与各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标准的日益提升下,愈加重视对食品安全保障策略的优化与调整,全面掌握仪器检测精度的不利因素,旨在提升食品检测准确度,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维护食品市场运行秩序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粮油食品为例,深入剖析了粮油食品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以便于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相色谱技术;粮油食品;质量检测;分析应用

引言: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的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再到塑化剂,各种食品安全相关事件频发,这进一步凸显了食品检测的重要性。作为食品检测环节之一,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检测质量。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市场主体的不断发展,食品检测市场的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实验室从检测过程到技术改进到人员管理,都将影响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气相色谱技术的主要原理

气相色谱法有独特的应用原理,气相色谱法可分为定性以及定量两大分类。其中,定性分析必须要满足特定条件,即比较每一组关键数据,有效避免传统测量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保障定性分析方法的精准性。测试样品时,分析色谱峰。在相同条件下,选择纯材料进行比较并完成定性分析。如果峰相同,则表明测试样品中存在农药残留。然而,定性分析方法有一定缺点,例如相同物质的色谱峰度相同,因此无法完成色谱峰值保留相同时是否为同类物质,还需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定量分析法则可被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机氮、有机氯,以及有机磷等成分,分析是否出现农药残留。与定性分析法相比,定量分析法提高食品农药检测的效率,且达到最低的检测标准,满足我国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气相色谱仪由内部吸附剂、管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样品放置在装置的一端,而另一端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移动,流速相对于样品的溶解度和吸附性不同。因此,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组分分配系数不同。在这两组之间,作用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分配系统的组件具有较短的固定相时间,并且能够从塔中快速流动。根据物质浓度的值和流出的持续时间,可以制作适当的色谱图以获得样品中物质的变化。

2粮油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2.1粮油食品农药残留检测

粮油食品中含有的主要有毒物质就是种植期间使用的各类农药,农户在种植期间为了消灭虫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该手段虽然能够预防和消除病虫害,但同样也会导致粮食残留大量农药,有的农药甚至进入农产品内部,经过加工处理后进入粮油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各食品检验机构以及企业也开始注重食品农药残留分析工作。气相色谱技术就可以被应用在粮油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快速准确地分析粮油食品残留农药的成分与含量,为食品企业、消费者提供准确真实的检测报告,创建一个健康良好的食品行业发展环境,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发展至今,技术人员在原本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灵敏检测器,这样就能够提升粮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准确度,进而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2粮油溶剂残留量检测

作为安全监管环节极为关键的一种问题,粮油溶剂残留超标不容忽视,其与食用油制取工艺有直接关系。由于一些厂家生产期间会采取非正规渠道的溶剂油来提升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不够重视去除溶剂油的工序,导致残留量较高。对于这些不达标的粮油,若消费者长时间食用,将会造成其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受到损伤。当前在粮油溶剂含量检测方面,我国加大了监管力度,当检测过程中,粮油溶剂残留小于50mg/kg时,可以利用气相色谱技术精准分离油样各组,这样才能保证溶剂油检出的准确性。在具体检测期间,可选取带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装置的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这样能够对油脂脂肪酸、芥酸等检出限予以降低。

2.3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重金属涉及了多种元素,如铅、镉、汞、砷等,重金属进入到人体后难以有效分解和代谢,会长期沉积在人体内,当重金属在体内超标,就会影响蛋白质,出现不可逆转的变化,导致机体出现四肢麻木、头晕等症状,故而检测粮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意义重大。我国相关规定中明确提出在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时,可选择比色法,但由于其无法准确定量,所以可采取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能够准确对粮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做到自动化检测,不但具有较高的分析灵敏度,还可以降低工作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优化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检测的落实途径

3.1严格控制检测环境

在粮油食品检测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实验室环境管理。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室内环境参数,完全按照食品检测标准控制实验室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并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清洁,以保持一定的清洁度。此外,还应定期使用消毒水对整个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加强控制环境的稳定性,以防止粮油食品检测结果因温度或湿度的大幅波动而失真。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根据待检测食品样品的类别进行合理调整。例如,使用液体比重天平进行植物油密度检测时,水和油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此要求调整实验室内的温度,以获得准确的密度检测结果。

3.2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术

需要提高食品检测人员技术能力。为了确保食品检测的高质量,相关检测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检测能力。他们应该能够准确地掌握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相关法规等,明确采样对象和质量检查范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规范开展检测工作,从而减少不规范操作对检测质量的影响。另外,创新检测技术,优化和升级传统技术,严格遵守食品质量的安全底线,并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新技术的研发,从而使检测精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并且检测过程更方便。

3.3落实食品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应当严格按照有关仪器设备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其次,应执行仪器设备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的制度,专业仪器设备维护人员应校准仪器设备的准确性,为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奠定坚实基础,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应充分了解检测仪器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检测仪器安全操作手册,让实验室每一位工作人员规范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监督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质量。最后,应明确检测仪器设备的放置空间和存放位置,科学划分各类仪器设备的空间面积。确保实验室水、电资源的充足供应,为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运行创造良好环境,最大程度避免突然停电导致仪器设备运行停滞,影响食品检测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粮油食品检测在确保市场上的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很难完全避免食品检测中的风险因素。因此,在未来的粮油食品检测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尽最大努力发挥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积极影响,加强相关食品检测标准建设,开发更精准的食品检测技术,提高检测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孙颖.粮油检测工作的规范及完善措施探讨[J].农技服务,2017(8):196.

[2]张银海,程进.新时期食品安全影响下粮油检测工作的完善[J].现代食品,2017(5):76-77.

[3]杨陈,温彩霞.新时期食品安全影响下粮油检测工作的完善策略[J].现代食品,2019(10):134-136.

[4]陈杰.科学做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J].中国食品,2018(6):68-70.

[5]郭静.粮油检测在监督粮油食品安全中的作用[J].现代食品,2021,27(1):145-147.

[6]韦鲜美.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3(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