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苎麻产业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7
/ 2

达州市苎麻产业发展的思考

史宏科

渠县特色农产品发展中心  四川渠县   635200

摘要:苎麻是我市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面积大,产量高,效益好,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但存在着品种混杂、布局不合理、深加工技术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等问题。本文就加大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精深技术开发、市场拓展,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苎麻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苎麻产业;发展;思考

世界苎麻看中国,中国苎麻看达州。达州历来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苎麻原麻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目前全市苎麻种植面积可达26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60%、全省面积的95%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苎麻种植生产区和原麻价格的风向标。达州原麻品质优,平均单纤支数在1900~2000支,最高可达2300支以上,是苎麻高端产品的首选原料。达州苎麻产业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前景良好,但因基地配套设施落后,机械化打剥水平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致使原麻面积不断缩减。到2020年,达州市实际苎麻种植面积仅为8.28万亩,原麻总产12420吨,精干麻7306吨。

1.苎麻品种现状

依托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雄厚的科研实力,达州现有川苎7号、8号、9号、11号、12号、15号、16号及川饲苎1号、2号等十余个优良品种,其中川苎11号、16号一般成龄麻原麻亩产250kg左右,高产示范原麻亩产可达300kg以上,单纤维细度稳定在1900支以上,分别比目前在种川苎4号、8号亩产提高24.3%、8.1%,是目前更新老麻园的主要换代品种。

  1. 适宜的生态环境

达州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0~17.5℃,年降雨1000~1200mm,年日照时数1400~1500h,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地形地貌特殊,四周群山环绕,平坝丘陵交错,大风少、微风多,湿度较大,云雾及散射光较多,极利于苎麻纤维的生长,素有“云雾山中出好麻”之说。产区内耕地多以侏罗纪沙溪庙组合蓬莱镇组泥岩风化母质成土为主,中性偏酸(pH=5.5~7.5),土壤自然肥力高,台地比重达,利水性强,有利于优质苎麻的生产。

  1. 种植的历史悠久

汉唐贡品“手工细麻布”出自达州,达州市也因此成为国内优质苎麻产区。苎麻产业带的农民代代种麻,家家种麻,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苎麻剥刮技术老少皆精,储麻技术独特,群众基础良好,麻农对苎麻生产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即使1997和1998年麻价跌至2.4元/公斤,苎麻种植面积仍保持稳定,麻农对苎麻有着深厚的特殊感情,始终把苎麻当成心中的“摇钱树”。历史遗留所形成的优良苎麻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达州人民对于苎麻的热爱,提高了劳动的积极性。

4.存在的问题

4.1“瓶颈”制约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苎麻加工技术落后是长期制约我市苎麻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全市加工设备基本上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精干麻加工仍沿袭化学脱胶方法,既污染环境,又影响苎麻纤维强度和韧度;染整工艺沿袭棉布印染技术,没有专用染料,苎麻印染布的鲜艳度色泽度和刺痒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大部分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服装等终端产品加工仍是空白。

4.2产业基础还较薄弱

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种区域化尚未形成。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全市苎麻现种植品种多达19个,混种混收,无法批量提供优质原料,从而也无法做到优质优价;三是技术到位程度差。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很多技术得不到落实,尤其是象苎麻冬管冬培这个传统技术对苎麻产量影响很大,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进行冬管冬培。由于技术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苎麻产量的提高,苎麻的生产潜力未得到发挥。

43龙头企业实力普遍不强。

一是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设备相当落后,品牌知名度不高。三是产业化经营意识不强,龙头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四是观念相对陈旧,既无实力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又害怕被别人“吃掉”,不敢与人合作,企业小富即安的思想相当浓厚。

4.4市场拓展受到局限。

苎麻半成品、制成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长期被日本、韩国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商家所垄断,内销方面也仅限于麻纺企业之间原料或初级产品的换位,产品直接出口比例不高。国内这个强大的市场开发不力,多领域、多用途的苎麻产品开发滞后,国人消费极少,市场拓展受到一定局限。

5对策

5.1强化认识。

调整思路要继续树立达州苎麻特色立市、特色兴市的观念,实现人无我有,持之以恒地把苎麻产业抓下去,不因受目前调整期行情影响而动摇。同时要调整工作思路,过去我们在推进苎麻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把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对外招商引资上,力图在当地建设起一套完整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思路存在很大局限性,主要原因:一是苎麻产业化经营高附加值的几个重要环节都处在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控制下,地方加工企业所经营的均为低附加值领域,外地企业不可能将既得利益让出一部分给别人,政府也不可能让税收流向它方。二是引入下游加工企业,涉及到这些企业二次投资和增大运输成本。显然他们不可能投入这笔资本。三是小而全的格局也不利于发挥企业优势。因此,必须改变开发思路,变以引进来为主为以走出去为主,利用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借“鸡”下蛋。同时,要集中财力物力培育自己的企业,才能尽快做大做强苎麻产业。

5.2建立政策扶持长效机制一是财政专项支持。

市级和两个苎麻主产县,每年财政预算时,都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苎麻产业开发,重点用于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二是信贷支持。主产麻区的银行,应加大对苎麻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把信贷支持的重点放在苎麻产业开发上,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向苎麻加工企业倾斜;三是税收优惠支持。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予苎麻加工企业优惠,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四是激励机制支持。每年以市政府的名义,对在苎麻产业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其中包括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企业和延伸产业,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以及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突破运用等,以增强本地企业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5.3着力培植地方大企业、大集团,开发新产品集中力量扶持多家重点龙头企业。突出发展纺纱、织布等后续加工,在技术保障下,稳步扩大加工规模,打造知名品牌,开展苎麻多领域、多用途产品的开发攻关,开发苎麻草鞋、苎麻袜子、麻手娟、麻窗帘、麻地毯等系列日用产品。同时,在全市普及消费,发扬海尔电器集团不用海尔产品就不是海尔人的产品消费理念,达州人首先要使用苎麻产品,同时,在城区交通要道和闹市区建立苎麻标志物,在楼台、馆所广泛使用苎麻制品,以广泛宣传达州苎麻,以逐步扩大市场。

5.4建设高质量原料基地苎麻基地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财政专项资金要重点投入。一是推广良种。今后几年,财政重点支持制种基地建设,确保为生产提供充足种源;--是品种改良。鉴于目前混种、低产、老龄麻园面积大,尤其要抓住目前苎麻低谷时期,强化品种改良。为了减少麻农因品改造成当年经济损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大力推广品种改良套种配套技术,利用翻挖后的老麻园在栽新麻前套种一季蔬菜,既实行了轮作减少病虫害,又提高了麻园综合效益,减少麻农因挖麻的损失,同时政府对进行品改的麻农给予适当补贴;三是打剥技术改革。要加大苎麻动力打麻机具的研究和推广,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作者简介:史宏科,男,1979年6月生,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农业经济,渠县渠县特色农产品发展中心工作,农艺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