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汉英翻译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公示语汉英翻译综述

谢民

青岛工学院    266300

摘要:目前,随着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发展,公示语翻译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了一个地区与国际接轨的紧密程度。21世纪以来,全社会开始意识到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对这门学科的相关有利政策也大幅倾斜,相关研究快速发展,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较多重大成就。但由于社会、历史等各项因素,公示语汉英翻译在发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定义、特点、发展现状为着力点,梳理了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成果,对公示语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探讨,进一步拓展研究快速发展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相关策略,改变目前处境,让公示语汉英翻译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

关键词:公示语 研究现状 汉英 翻译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外语作为通用语言,在国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外语的地位更加凸显。公示语汉英翻译作为海外翻译活动的代表,顺应了我国“一带一路 ”国家策略,公示语汉英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反映了我国外语建设能力的提高,在向世界传播中国历史、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公示语汉英的定义

在《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北竹、单爱民)一文发表后,“公示语”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中。在此之后,标志语、标示语、标识语、标记语、公共标识等相关词语逐渐被其他学者所使用。其中,赵小沛(2003)的《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中对“公示语”概念进行了明确解析。虽然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就已经对公示语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程度,但是一直到20世纪末,对公示语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2006年各位专家学者开始对其有了明确的定义。戴宗显、吕和发给出的定义较全面:“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目前这一观点被社会和学者广泛接受和认可。

三、公示语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作为新兴翻译研究领域,许多专家学者都陆续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调查探究。1998年,倪传斌和刘志在《上海科技翻译》上发表了《标记语的应以原则及实力分析》,提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应遵循“规范简洁、语气适当、适度诙谐”的原则,并运用插图研究法,提高文章的可靠性。但是此文最终却没有引起社会和学者的充分重视,导致此项研究停滞不前。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转折点是21世纪初期,当时中国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已经引起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加入到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队伍中,并逐渐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共语言研究中心的贡献最为突出。

(一)我国公示语研究层面

1989 年,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正式起步,之后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迅速。到21 世纪末,因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潜力,公示语汉英翻译领域已成为中国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热点。

经汇总概括,我国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主要有7个层面,具体内容如下。

表1 示语汉英翻译层面分析表

序号

内容

举例

举例研究公示语翻译,多处学者会针对特定地区实地调查,做详细的分析研究后做出报告

  1. 《公示语翻译问题实例举隅》万正方,2005
  2. 《北海公园公示语及景点提示语翻译十问题浅谈》金龙,2005

查找总结目前我国存在的关于公示语相关的语法、翻译等相关错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原因并且提出整改措施

1.《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赵小沛,2003

  1.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及对策》韩洁,2007

完善补充公示语的定义,明确其文本界定,并对公示语的翻译相关理论作出新的研究

  1. 《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和发,2005
  2. 《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新论》龙江华,2007

在目前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原则及方法,并对发展策略做出探讨

  1. 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刘法公、徐蓓佳,2008
  2.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林姣姣,2009

对公示语相关的中西文化差异、语境认知做详细阐述

  1.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侣和发,2004
  2. 《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黄田,2008

对公示语翻译理论做出进一步研究

  1. 《公示语及其翻译》仇全菊,2005
  2. 《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王银权,2007

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规范和标准做出研究

  1. 《公安标示语和警示语的英译》粟长江,2003
  2. 《论标示语的翻译卞正东.2005

(二)公示语研究特点

    经研究发现,我国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多,研究类别详细,研究成果丰富。国内各媒体公开发表的论文有千余篇。研究成果多样化,不仅体现在论文方面,还包括专著、词典、专利、证书等。研究人员年龄分布广,40-50周岁的专家学者较多,也有不少青年才俊。

2.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从浅表的选词和语法分析,深入到语言及功能特点、文化内涵和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研究更广泛更深入。不再是仅仅浮于文字表面的找错、分类等。

3.实证定量研究成为新趋势。没有调查,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研究会逐渐淘汰。21世纪以来,学者采用实证研究并定量分析成为新趋势,目前流行以某一城市为例对公示语翻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实证定量研究已悄然发展为新趋势。

4.多学科渗透发展。公示语翻译的发展不能是单打独斗,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公示语汉英翻译应该与时代接轨,凭借比较成熟的其他学科和社会各个团体的力量,发展壮大自身。研究人员要学会合作共赢,学会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密切。

5.个人研究向集体研究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集体研究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发展更有利,更能促进其快速、健康、正确的发展。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公示语翻译集体研究的开端。经过20年的发展,关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集体研究机构已经比较多了。

6.社会关注程度高。政府部门、高校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也认识到了它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国家政策越来越有利,学者研究越来越专注,各大媒体也响应国家号召支积极宣传相关研究。

四、公示语汉英翻译今后的研究方向

外语作为通用语言,在国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外语的地位更加凸显。公示语汉英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反映了我国外语建设能力的提高,在向世界传播中国历史、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在公示语汉英翻译方面研究了一段时间,但是研究力度还不够深入,体系性和规范性仍有不足,法律法规尚需完善,理论的研究有待加强,多学科紧密程度不高,接受者信息反馈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其发展存在缺憾,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拓展研究快速发展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相关策略,改变目前处境,让公示语汉英翻译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D].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2]廖莉.生态翻译视角下南昌市公示语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6.10.

[3]谢桂梅.公示语翻译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3.

[4]万永坤,张文力.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综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5]杨小妮.选择与适应-适应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6]谭碧华.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综述[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7]于明达.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