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

王颖颖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311201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实现素质要求的必然趋势。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家长与校方在未来小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协作,制定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之结论,可供国内各学校在实施家校合作时参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对策

引言:家校合作教育是指在家长与学校的配合下,从家庭与社会两方面开展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活动。“家校合作”是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爱普斯坦教授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有组织的、有规划的、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中心的学生教育与成长模式。而刘衍玲,臧原,张大均,以及其他一些学者,则把"家校合作"看作是一种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教育互动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叶一舵、严由伟等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是: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干预,从而使其得到发展。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即“家长”和“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为基础,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辅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发挥出心理潜力。要有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心态。

一、家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分析

家校合作主要指的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配合,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要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进而将学校与家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优势,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与父母共享,父母也可以将学生在家里的生活与父母共享,学校与家庭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推动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区域交叉;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各种交流方式会对家校合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只有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才可以有效地扩展教育的范围。重叠影响域理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几种因素叠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二是“系统生态学”,它认为家庭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领导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学校与社会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服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家校合作

这对激发双方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有利的,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进而引发双方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的参与,丰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学校的支持和关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这样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也会随之增加。

2、良好的家校合作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取得最优化效果

在家庭方面,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家庭环境好的情况下,家长才能更多地参与学校所举办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比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会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更有热情,更有责任心。如果家长个性外向,乐于与人交往,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变得乐观。与此同时,家长要积极地与学校合作,与老师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老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它对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稳定的情感、以及提高他们的自信、维持他们的独立人格等方面都有帮助;而这些素质恰恰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现状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缺乏

家长们虽然非常重视他们的孩子,但是在家校协作中,他们更关注的是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和他们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对孩子的兴趣,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其实,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很重要。因为幼儿的心理发育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顺利地成长。因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但是,目前的父母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一方面,他们认为子女的年龄还小,不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二是没有及时地察觉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的家长察觉到了,却把学生的这些表现当成是“脾气大”“任性”,也就不以为意了。如果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危及孩子的生命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不但要关注子女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智发展和心理状况。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才能见效。目前,我国的小学虽然开设了心理学这门课,但是,这些课的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形式陈旧,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服务。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融入、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一些学校在组织游戏或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时候,往往会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不能很好地吸收家长和小学生的意见,忽视了事件主体。结果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3、心理健康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教师并不是全职教师,他们大多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的训练和实际的工作经验,没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训练,无法灵活、高效地利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当前,有些教师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还没有掌握透彻,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选择一名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仅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家长。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1、社会层面

做好家教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应充分利用家教资源,使其在家教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要发展和改革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学习国外的教育经验,并由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要求各中小学贯彻落实。另外,要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出谋划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学校层面

(1)学校顶层设计

第一,学校应以“家庭本位”和“学生本位”为基本原则;即通过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家访,并与其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掌握其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体系,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要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使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适当数量的心理教师,购置相应的心理测验仪器,以及相应的心理咨询仪器;这也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由心理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给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心理卫生教育计划。第三,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当前,部分学校“人校合作”的主体是班主任,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思想品德”类课程的老师,这些老师往往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如聘请专业的心理学教授或讲师,对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辅导,

(2)教师教育工作

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是两者和谐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学生为本,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先做好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填写,并分析数据,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从学生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出发,进行适当的教学,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以进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此外,学校也会针对学生的特征,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来引导父母去参与,如:亲子剧。让家长与学生彼此互换角色,体验彼此的生活,了解彼此的内心,学会彼此体贴与尊重。老师也应该积极地和家长沟通,并将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

3、家庭层面

(1)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能把学业成就作为身体和心理健康评价的惟一标准。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心只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然而,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隐蔽,因此;家长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比如,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来了解自己的子女,进而知道他们的子女是否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积极向教师咨询相关的心理辅导问题,学习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方法,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能够及早地对学生进行干预。此外,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氛围,避免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影响,让他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3)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家校合作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学校老师家访的条件有限,不能经常到学生家里与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线上沟通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当前条件下,家长可以进入学校,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进而可以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对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有所帮助。这主要是由于,家长的参与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拓宽学校的教育平台,使得学校的教育更有活力。因此,本文认为,家庭与学校之间需加强合作与交流,家长要配合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的好老师,做老师的好朋友。

结束语

简而言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两者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只有将两者的价值有机结合,才能使两者的价值最大化。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长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瞻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知识文库,2022(14):58-60.

[2]李莹,崔晓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4):192-193.

[3]杨晓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索[J].新课程,2022(01):240.

[4]杨冉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171-172.

[5]孙逸仙,张舒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新课程,2021(4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