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以《道德与法治》五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项目化学习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以《道德与法治》五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为例

张玉兰

绍兴市上虞区博文小学

【摘要】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学生精神文化引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对小学生来说,红色历史大多离他们的生活较为遥远,仅仅通过讲授的方式很难让他们与这些红色历史故事产生深刻联结。笔者用项目化学习作为载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紧扣文体特质提炼任务,勾连学习情境设计问题链,训练高阶思维,顺利突破传统德育方式中的困境,引领学生获得精神成长。

【关键词】红色文化;项目化学习;传承;精神引领

在新时代学校教育场景中,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而且可以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道德与法治》五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以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理念第2条提出要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笔者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这一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聚焦学生体验与表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

一、基于大观念的目标统整和梳理

《道德与法治》五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课文正是培植爱党爱国情感、赓续红色血脉的有效载体。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段建议,该单元的内容要求为: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知道中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明确只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笔者在对整个单元梳理后,又进一步对各课进行抽丝剥茧地梳理,分析了教学的重难点,寻找各课的重点以及核心知识,进一步把握学习方向。

二、指向核心理念的驱动性问题设计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以及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内容。结合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目标,设计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一是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思考;二是从开放性探究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三是指导学生向单元核心思想、核心知识方向深度思考、持续探究问题,使其更加连贯和紧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经过深入地探讨,梳理出本单元每篇课文的驱动性问题,如下:

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保守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你知道什么是从的革命吗?”——《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请简要概述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 《中国有了共产党》

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如何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富起来到强起来》

三、面向高阶认知策略的探究整合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是通过高阶认知提升低阶认识,所以教师需要厘清红色文化活动中驱动性问题和学习成果中包含的主要高阶认知策略类型。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是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红色文化学习内容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导致他们对此知之甚少或认识模糊。因此,笔者尝试活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利用项目化学习,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1.代入式体验

在《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一课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板块时,尝试改编阅读角中孙中山《立志救国》的故事,辅以视频和图片,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从而进一步理解孙中山为什么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与正文相呼应。学生还开展孙中山先生故事分享会,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了解孙中山立志救国、投身民主革命的爱国情怀。

2.沉浸式再现

在学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活动园时,播放开国大典的史实录像,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把学生拉回到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的空前盛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喜悦心情。随后,思考为什么说开国大典盛况空前?”“为什么举国欢腾?,帮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

3.内化式实践

在《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教师加入红色研学基地的研学,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在红色场馆中,学生将实地资料与课本资料整合,在老一辈宣讲中,学生进行倾听、记录要点与提问;在小组互评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和合作学习;在队课宣讲中,学生学习用口语表达和体态语言表达,并根据不同对象适时调整宣讲内容。

四、走向深层次学习的评价量化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学习成效的提升中,除学习的状态、知识的掌握、道德情感的萌发之外,还可以通过可触、可见、可感的物化表现检验学生的收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展演环节。例如《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学生收集鸦片战争中的英雄故事,通过讲一讲、演一演或制作展板、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分享,激发学生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综上,尝试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通过核心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再建构与再创造的过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知识、态度、方法的深层次整合,从而突破以往红色文化教育中的难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的动机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鲁洁.顾瑾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蔡小瑛.蔡潇.刘徽.项目式学习:一种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J].上海教育,2020,(26):32.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7.

[4]杨梅.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