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交际翻译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简析交际翻译理论

朝鲁孟其其格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摘要:研究交际翻译理论对于指导翻译实践,促进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意义。究交际翻译理论,纽马克是翻译界难以避开的著名理论家。本文主要就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提出的翻译和交际翻译方面进行阐述,推究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根源,寻求其给予当代翻译理论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纽马克 交际翻译 翻译理论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人们可以使用语言与他人交际,交换信息;语言是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并展示个人身份。语言的用法也会因性别、年龄、社会收入水平这些因素而不同。共同的语言个体可以组成群体,组织和完成集体活动。同一种语言也会有很多变体,如口音、方言、暗语和俗语。语言也是人们用来创造意义的集体共享的符号。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随意的,符号系统形式多样,不同的语言赋予同一事物不同的名称。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化不论是在汉语或是在英语中都是一个比较难以解释的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特指精神财富。Porter 和 Samovar 对于文化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当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他们获得的物质的东西和所有物。文化表现于语言的模式以及活动和行为的样式,这些模式和样式是人们适应性行动和交际方式的样板,它使得人们得以在处于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理环境的社会里生活。”

人类学家Edward Tylor认为: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至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通过对翻译概念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明示翻译自身的复杂性及其所承载的语言和文化。交际翻译作为翻译的一部分,在对交际翻译进行研究之前,首先明晰翻译的相关概念对于后续对于交际翻译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自纽马克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提出以来,很多人认为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是二元对立的。实则不然,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纽马克认为“虽然在翻译文学或艺术文本时用语义翻译,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包含了交际的目的”。因此,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存在联系的,在语义翻译中包含了交际目的。纽马克强调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翻译中不能说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或是哪个理论更好,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有时甚至合二为一。不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本质上都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在实际的文本翻译中,很多情况下需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纽马克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都需要遵循句法对等的原则。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存在共通点的,尤其是在传达文本一般信息而不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约束的文化信息时。也就是说,在纽马克看来,翻译要在译文中再现原文语篇的“真实性”。他认为:“最成功的翻译是最紧贴的翻译,这种翻译能把源语语篇中最重要的成分成功地转移到目标语语篇中去。”

纽马克认为:“在交际翻译中‘信息’非常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让读者有所感受、有所思考并产生相应的行动。在交际翻译中,原文包含的意义在一文中都应当有所体现。并且使译文比原文更加优雅、简洁易懂。”交际翻译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而存在的,与语义翻译

相比,面对的读者范围要窄一些。因此,对信息的传递必须更为准确。纽马克本人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提出“信息型文本适合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原文对源语读者造成的影响和译文对译语读者造成的影响相近。从以上有关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论断中,经过分析,可以得出:从表面上看,交际翻译理论是否成功在于原文对源语读者造成的影响和译文对译语读者造成的影响是否相近;从实际上讲,交际翻译理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忠实、准确、完整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纽马克在进行英语、德语和法语之间的互译时,他个人从承认,自己或多或少是个直译派。英语和汉语不仅分属于不同的语系,而且在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当问题具体到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互译时,简单的直译并不能解决所有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直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但是传统的字字对译和句句对译仍然在翻译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文本中存在的一些异域文化的成分,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替代物时,可以采用意译的处理方式进行解决。除了直译和意译之外,也会采用改译的方法,改变原句的结构,适当地增减某些信息,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表达习惯,以便于读者的理解。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论是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将原文中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便于读者的理解,实现文本自身的交际目的。交际翻译理论的提出,对完善和促进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文对于原文读者的影响和译文对于译文读者的影响是否对等,要如何才能客观地进行评测呢?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一方面人是动态的,是处于社会中的人,每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除此之外,时空差异是一个不可避开的话题,原文产生的时间、背景、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乃至于自然环境与原文读者读到原文文本时的所有时空因素能保持一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达成文本的交际目的,有可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偏离原文的核心思想。译者在这种状态下翻译出的文章很容易出现对读者的“欺骗”和“愚弄”,译文传达的是经过译者自身加工之后的内容和价值观,而非作者原本要传达给读者的。没有任何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交际翻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在交际翻译理论方面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当继往开来,丰富和发展交际翻译理论,打破交际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克莱尔·科克—斯塔基. 如何给狮子剥皮[M]. 董秀静,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

[2]冯伟年. 新编实用英汉翻译实例评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胡文仲 .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35.

[4]纽马克 . 论翻译 [C]. 北京 : 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2006:10.

[5]纽马克 . 翻译问题探讨 [M].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