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若干思考

王春慧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气象局  810399)

摘要:气象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危害性强的特点,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门源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气象灾害频发,如暴雨、暴雪、高温、干旱等现象,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困难。因此,门源县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就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作若干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保障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顺利进行。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思考

引言: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气象灾害的增加,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在这个背景下,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门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地区。在这里,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门源县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对于保障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思考,探讨如何提高当地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并进一步加强应急响应能力。针对门源县的特点,从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门源县应对气象灾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预报能力有限

门源县的气象监测网络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当地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相对较低,预报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天气事件的预测,受限制的气象监测数据和技术限制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气象观测设施不足,数据采集不全面,导致预报准确率下降;预报技术和手段不够先进,预报结果精度、及时性不够高;预警信息传达渠道单一、覆盖面窄,难以及时有效地向受灾人群传递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不完善,应急部门应急响应速度较慢,应急处置效率低下。

1.2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

门源县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方面,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应急指挥体系,导致应急响应和调度不够协调、高效。存在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缺乏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没有明确的救援流程和指南,难以及时响应极端天气事件。(2)应急指挥部门建设不完善,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当前灾情信息,处理信息受阻,导致应急响应速度慢。救援队伍数量有限,且缺乏专业化和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当地多样化、复杂化的救援需求。(3)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与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紧密协作及有效联合应对气象灾害的机制。(4)门源县缺乏应急物资储备和更新机制,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气象灾害事件时,应急物资可能会不足。

1.3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高

部分群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不足,对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缺乏了解。缺乏灾害预防知识和基本技能,预防知识匮乏,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和逃生,常常会使灾害后果更加严重。大多数人对气象灾害的潜在威胁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忽视了灾害的危险性和可能性。部分群众没有及时了解到灾害预警信息或无法理解预警信息的含义,预警信息不到位,因此缺乏预警时的反应和准备措施。缺乏定期演习和应急预案执行的机会,无法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的执行流程,阻碍了应急响应效果的发挥。

  1. 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优化措施思考

2.1提高气象站点的覆盖率和信息采集能力

门源县地处高海拔、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带,对气象站点的覆盖率要求较高。可以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乡镇等重点区域增设气象站点,实现全面覆盖。利用现代化的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对气象站点进行改造,实现气象信息自动化采集、传输、处理等功能,提高气象站点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资料质量。强化气象信息监测和及时上传,加强对气象数据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数据及时上传到气象预报系统,并及时将预报信息传递给相关责任单位。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建立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对气象灾害提前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做好各项应急工作。总之,提高气象站点的覆盖率和信息采集能力是确保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持续地加以推进。

2.2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是确保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关键。以下是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几个方面:(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分析,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和分析体系,建立起相应的现代化监测手段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负责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机制,确保灾害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完善预警发布机制,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标准格式和流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配备专业预警发布人员。同时,建立预警信息的传递渠道,包括各级行政部门、群众和媒体等,确保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实时性。(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多级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物资储备、人员调配、通讯联络等,对气象灾害的紧急情况及时应对和处置。同时,建立灾害管理中心,协调各类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响应系统的有效运作。(4)定期开展演练和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演练和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工作人员对应急工作的认识和技能,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提高应对能力。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合作,制定详细、完备和可操作的预警预报方案,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和人员建设,以及科学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强大的应急体系,提高灾害防控能力。

2.3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构建高效的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团队。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实际需求推动应与培养和引进工作相结合,注重中青年人才和优秀毕业生的选拔与培养,为工作队伍补充新鲜血液。针对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特点,建立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可以是地方政府、防汛救灾部门、专业志愿者、气象行业人员等,重点是提高气象灾害的认知度,介绍各种现代气象预报和监测技术、气候变化及相应应对技术,同时也要了解应急响应与管理的相应知识。组织实战演练和考核,让专业人员在实际应对气象灾害中体验和感受应急工作的紧张性和复杂性,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反复实践训练,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创造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气象行业和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加强专业人员之间、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推进多学科、跨部门的科学化规划和人才共享,培养具有高端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特点的创新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队伍。以上几点,可以有效提升门源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团队的素质和水平,增强其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提高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结语:

门源县作为一个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气象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门源县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注重,需要整体思考,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精心制定策略和方案,全面推进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姜子明, 王一豪. 关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思考[J].  2021.

[2] 陈天锡, 贾文秀. 对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应急管理的思考[C]// 灾害风险管理与空间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2007.

[3] 杨金华.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思考[J]. 现代农业, 2021(6):2.

[4] 王立峰, 李恩麒. 关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分析[J]. 河北农机, 2019.

作者简介:王春慧,(1984.07),藏族,青海省西宁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