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理”中追寻“现实”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在“明理”中追寻“现实”数学

 ,罗泳桃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联丰小学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数学的教学上,寻求一条明辨道理道路,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真正地知理”“明理”“行理理解为什么才是现实数学的原型!

关键词:数学教学;道理;本质;主体;迁移

寻一条“明道”,努力追寻自己的数学教学“设计得当,安排合理,思路有序清晰”;努力追寻自己的数学课堂能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透彻,学得真诚,学得愉快”,努力追寻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真正讲理的数学教师。

一、解锁局限,抓牢本质

魏书生先生在《盘锦市中小学课堂十项要求》的亲自修订中,明确提出课堂中要做到“精讲多练”。何为“精讲多练”?

(一)正视:教师也会出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背后的本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充分地互动表达。                           

如,在教学《口算除法》时,一位教师把例题进行了改编:有60块饼干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块?学生回答出算式,当老师质疑“为什么60÷3=20”时,学生大多都是通过看除法想乘法,或根据表内乘法进行类推解释,但口算除法的本质算理却理不清。原因在于,设计时,教师并没有完全体会例题中“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的意图,仅局限于算式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殊不知,这句话恰是本课算理的促进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勇敢地正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在明白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在教学时,指引学生说理的空间才更大,才更有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

(二)辨明:确有恍然大悟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一位教师抓住了度量角就是指“被度量的物体里含有多少个基本的度量单位”这一知识本质,在带领学生认识了角是度量角的基本单位后,提供相应的角让学生估大小,巧妙地利用了度量的本源来引导学生思考量角的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角的大小空间观念。此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让部分教师感到恍然大悟:原来学生使用量角器量角时出错的原因是没建立好本源角的大小观念。

数学教师应准确并深入地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对相关规则所涵盖的数学意义要建立整体认识,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解锁原有的局限,实现真正的“精讲多练”!  

二、扭转乾坤,摆正主体

在现在教学中,个别教师重回“一言堂”,个别教师还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罗鸣亮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主观的分析替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若教师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对学生的困惑和错误进行重复讲解,不但无法解决学生的认知困惑,反而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产生畏难情绪。

(一)设核心,引需求

如课堂问题太泛,学生会感到茫然;如问题太小,就没有了说理的空间。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概念与规则,有着丰富的形成过程,教师如能立足学生的认知,以核心问题来引领课堂,引导学生明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才能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

在教学《近似数》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为什么要有近似数?为什么是四舍五入?怎么运用近似数?学生带着问题寻找背后的道理,教师从旁点拨指引,促发了学生精彩的思维碰撞。

(二)重经验,助感悟

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有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会出错,如:80-60÷2,部分学生习惯性从左往右计算;而运算正确的部分学生则记住了先乘除后加减,但不明晰计算背后的算理。

    一位教师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小青逛精品店,看到了喜欢的钥匙扣,一对是60元,小青付了80元买了一个,售货员要给小青找回多少钱呢?生活的经验冲击着学生们的头脑,学生们最终明白:要先算出一个钥匙扣的价钱,再算找回的钱,因此计算80-60÷2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学生认知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探索空间,消灭“一言堂”,扭转乾坤,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衔接枢纽,促进迁移

部分教师抱怨:怎么学生低年级成绩还不错,但是越到高年级就越显得逊色呢?而实际上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数学各知识间联系枢纽衔接不到位,学生的知识没能灵活地迁移。

(一)小循环,灵活呼应

   教师只有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心体会富有深意的情境细节,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它对数学教学的最大教育价值。

如,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般由条件和问题组成,从图1看出,三、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从解题的出发点上,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起点,给与学生寻找策略的思维方向,三个学期,各种策略相互渗透,层层铺垫,形成一个小循环。从图2看出,从四年级下学期到六年级上学期,每学期都侧重于不同的解题策略,到六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问题。

     

图1                                  图2                       

(二)渐进式,层层提炼

在整数笔算乘法中,在教学时,对各年段的算理和算法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三年级上是笔算乘法的开端,重点是理解计算的算理;三年级下,既承接上一内容的要求,还要引导学生冲破“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这一难点内容;到四年级上,在学生原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上,组织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但是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教学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迁移,指引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层层提炼。                                         

走向现实数学的明理之道,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这条道路走起来是荆棘的,但是我相信,探索的过程一定是快乐的,有所收获的,一定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开阔的。期待每位数学教师,能通过自己的认真钻研,积极实践,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明”道。

参考文献

[1]范月菊 罗鸣亮. 深入解读教材 领会知识呈现之理[D]. 福建福州市闽侯县祥谦中心小学 福建省教研室, 2016.

[2]匡金龙. 聚焦数学本质 促进数学理解[D]. 江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4.

[3]王继民. 论启发式教学[D].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4]林宏滨. 联通度量本质 形成量角技能——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D].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