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论文动词论元构式特征——以应用语言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国际期刊论文动词论元构式特征——以应用语言学为例

付玉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110819

摘要:本文使用自建语料库,以V with/for/through/across/as/into/of/about/over/under/against n 11个动词论元构式为例,分析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动词论元构式特征。结果发现,通过与工科国际期刊论文对比,associate, serve, consist也是工科论文中目标构式的常用动词。associate与V with n在应用语言学的联系更紧密;V for/into n构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是control for, pide into。本研究为学术语篇的构式特征、特别是动词论元构式特征研究,以及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期刊论文;动词论元构式;应用语言学

  1. 引言

近年来,基于使用取向的语言习得研究在国际上发展迅速[1-2],在国内也取得了初步发展[3]。基于使用取向是对功能语言学、构式语法等具有相似观点理论的统称[3]。基于使用的取向认为语言是由构式组成的系统,因此语言习得是对构式的习得,所以构式向来是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4]。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构式的每个单词都有独特的含义,但动词部分往往是核心。在基于使用取向的构式研究中,动词论元构式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构式研究的焦点。

动词论元构式是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及后面的名词或者代词组成的形式和意义结合体。Ellis等人进行了常用英语中的动词论元构式特征研究[1],从 Francis等人在柯林斯伯明翰大学国家语料库(COBUILD)识别的700个动词论元构式中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构式并分析其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频率[5]、主要动词以及主要动词与构式的联系强度。在此基础上,Casal等人从Ellis等人的研究选取最常见的构式并排除在学术语篇语料库缺乏实例的构式[6],分析了11个目标动词论元构式在跨学科学术语篇的特征。为考察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动词论元构式特征,本研究以Casal等人的构式为例,借助语料库方法,分析应用语言学动词论元构式主要动词与构式间的联系强度,为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的动词论元构式研究提供启示。

  1. 文献综述

国外对动词论元构式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Römer等人从学习者二语发展角度对动词论元构式进行分析,考察了母语为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学习者在二语英语口语5个动词论元构式的输出,结果发现随着英语熟练程度的提高,学习者使用的动词论元构式与英语母语者使用的构式更加相似[7]。然而此研究只考察了口语输出,而没有针对书面文本的分析。Ellis等人从Francis等人的研究中选择目标动词论元构式并分析其在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的频率、主要动词和动词-构式联系强度[1]。结果发现,当指定构式出现时,动词具有频率较高的特点。但频率较低的动词较强地预示了指定构式的出现。但此研究的语料为普通语篇,没有涉及学术语篇。后来,Casal等人研究了跨学科动词论元构式特征,结果发现,目标动词论元构式在社科论文频率高于工科论文[6],然而其研究的社会科学学科包括经济学和心理学,没有涉及应用语言学,存在应用语言学动词论元构式研究空白。

国内学者从教学方式、母语背景的角度对动词论元构式进行了考察。张晓鹏探讨了教学方式与动词论元构式习得的关系,结果发现,典型范例的输入有利于构式习得[8]。蔡金亭等人分析了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对使用动词论元构式的影响,结果发现母语与目的语越相似,越促进学习者使用正确的动词论元构式[9]。然而此研究探讨的动词论元构式较少。

针对动词论元构式研究,研究者还应该关注应用语言学动词论元构式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将分析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动词论元构式特征。

  1. 研究设计

本文基于Casal等人的研究,以学术语篇常用的11个动词论元构式为目标构式,使用自建语料库探究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目标构式的特征,回答以下问题:

主要动词与目标动词论元构式之间在联系强度上有什么特征?

3.1 语料收集

基于2021年SSCI期刊JCR排名,本研究选取5个高被引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浏览每个期刊在2021年发表的论文,以每个期刊2021年每期各选1篇为原则,共选取24篇实证性研究论文作为语料(因为实证性研究论文具有规约性),建成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语料库(简称为“论文语料库”),其数据详见表1。然后,使用斯坦福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工具Stanford CoreNLP对清洗后的语料进行词性赋码和句法分析。

论文语料库

期刊名

文本数/篇

词符数/个

Applied Linguistics

6

41745

TESOL Quarterly

4

29541

Language Testing

4

32282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4

33450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6

45089

合计

24

182107

3.2分析过程

基于Casal等人的研究,本研究确定的目标构式是V about/across/against/as/for/into/of/over/through/under n 。为了识别构式实例,使用AntConc4.0.3提取目标动词论元构式句子,确定最终目标构式例句。同时,整理每个构式的主要动词,再通过delta P计算主要动词与目标构式的联系强度。

本研究报告了主要动词与目标构式间的联系强度[10]。Delta P可以量化联系强度,取值范围是-1到1,正值表示更高的联系强度,负值则表示联系强度更低。(a/a+b)-(c/c+d)计算动词到构式的联系强度,计算构式到动词时则使用(a/a+c)-(b/b+d)。'a'表示构式中指定动词的出现次数,'b'表示不带目标动词的该构式的出现次数。'c'表示指定构式之外的动词出现次数,'d'表示动词论元构式不与目标动词的共同出现的次数。

  1. 结果与讨论

主要动词与目标构式间的联系强度

说明主要动词与目标构式间的联系强度,研究人员以使用频次较高的V with/for/into n为例,通过Antconc4.0.3检索行,提取使用频次最高的主要动词。主要动词分别为associatecontrolpide再计算联系强度Casal等人的研究对比,考察应用语言学以上三个目标构式与动词的联系强度,数据详见表2

2“V with/for/inton”与主要动词的联系强度

应用语言学

电子工程

化学工程

构式

主要动词

△Pvc

△Pcv

主要动词

△Pvc

△Pcv

主要动词

△Pvc

△Pcv

V with n

associate

0.719

0.149

associate

0.609

0.245

associate

0.639

0.168

V for n

control

0.807

0.085

account

0.997

0.079

account

0.864

0.235

V into n

pide

0.837

0.106

fall

0.398

0.068

come

0.283

0.051

根据表2,V with n在应用语言学、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使用频次最高的动词为associate,然而associate在应用语言学的联系强度高于两个工科,associate作为提示时delta P值为0.719,电子工程为0.609,化学工程为0.639。Delta P值高于两个工科表明即使动词相同,但应用语言学associate与V with n联系更紧密。V with n作为提示时,应用语言学associate的delta P值低于两个工科。表明构式作为提示时,associate在应用语言学出现的可能性较低。V for n的主要动词为control,与工科的account不同,并且delta P值较高,表明control for在应用语言学语篇独特性。pide是V into n的主要动词,然而电子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动词为fall、come,并且动词作为提示时delta P值高达0.837。表明“pide into”构式具有应用语言学语篇特征。

V with/for/into n与主要动词联系强度的结果表明,associate在应用语言学语篇与V with n具有紧密联系;频次较高的动词-构式control for和pide into为应用语言学特定的构式组合。

  1. 结论

本研究以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24篇实证性研究论文为语料。考察了主要动词与目标构式间的联系强度。结果显示,associate, serve, consist也是工科论文中目标构式的常用动词,并不具有应用语言学语篇特征;在应用语言学中associate与V with n具有更紧密联系;特定的V for/into n组合为control for、pide into。

本研究是对以往动词论元构式研究的补充,对学术语篇的动词论元构式研究有着重要启示。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目标动词论元构式数量有限,未来研究可以包括更广泛更多样的动词论元构式。此外,不同学科都有各自的动词论元构式,未来研究可以针对更多学科的语篇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Ellis, N. C., Römer, U., & O’Donnell, M. (2016). Usag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Cognitive and corpus investigation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Malden: Wiley.

[2]Ellis, N. C., O’Donnell, B., & Römer, U. (2014). The processing of verb-argument constructions is sensitive to form, function, frequency, contingency, and prototypicality cognitive linguistics. 25

pp. 55-98), 1.

[3]蔡金亭,王敏.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实证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02):1-15+147.

[4]姜蕾.中国学生英语中动结构句法和语义特征的语料库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6):643-649.

[5]Francis, G., Hunston, S., & Manning, E. (Eds.). (1996). Grammar patterns 1: Verbs. The COBUILD series. London: HarperCollins

[6]Casal, J. E., Shirai, Y., & Lu, X. (2022). English verb-argument construction profiles in a specialized academic corpus: Variation by genre and disciplin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66, 94-107.

[7]Römer, U., & Garner, J. (2019). The development of verb constructions in spoken learner English: Tracing effects of usage and proficien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er Corpus Research, 5(2), 207-230.

[8]张晓鹏.英语动词-论元构式的习得初期,如何“学伴”为更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8(03):65-73+161

[9]蔡金亭,曾慧慧.母语类型对二语学习者使用英语动词论元构式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21,42(05):43-53.

[10]Kyle, K., & Crossley, S. (2017). Assessing syntactic sophistication in L2 writing: A usage-based approach. Language Testing, 34(4), 513-535.

作者简介:付玉1997-),女,籍贯:辽宁锦州,民族:汉族,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学术英语写作及二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