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战略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战略转型

周广钊

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践,给企业带来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双碳目标下,政府需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区域政产学研结合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强数字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建立有效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企业认同感,整合外部资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主动化危为机提升内在发展动力,实现在双碳目标下的有效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碳”目标;企业;碳战略

引言

“双碳”战略涉及国际关系和内外循环,其意义极为深远。企业必须参照围绕“双能耗”提前规划企业的“能耗目标”和“能耗强度”,加紧提升企业内部的节能降耗能力。当然,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节能降耗,还要输出节能降耗的产品,使产品更加贴合消费者和社会的环保需求,同时也要关注供应商节能降耗的能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1碳战略转型内涵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到2030 年,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60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达到总碳的零排放,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践,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使企业原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临调整。企业如何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跨越转型升级关口,摆脱行业发展的高碳锁定,增强国家能源本质安全水平,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双碳”发展目标,企业作为经济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责任。企业整体碳战略转型需要从三大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是形成新的发展价值观,将碳管理纳入其长期发展计划和战略,构建创新发展的认知框架;二是企业应对价值及其评估方法进行重新定义,纳入无法定价的成本和利润,改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规则,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享;三是扩大企业发展的边界,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和协作,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共同实现责任目标。

2“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战略转型途径

2.1创新引领,大力促进技术进步

“双碳”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零碳产品的创新,比如产品包装使用可回收材质、以节能低碳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等。二是无碳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各类节能降排的清洁技术。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尤其要将重点放在生产关键环节的低碳环保技术上,力争在碳捕捉、储存与替代、减排与回收等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和能源资源。其次,企业必须在公司内部形成消耗少、排放少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这类生产方式不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技术,还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生产清洁产品。同时,实施全过程的数据化污染控制,通过数据化的精细管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尽量减少企业生产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次,企业应更加重视产品回收阶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后,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外部技术的引进及技术资源的整合,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试点,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者要将环保的概念融入企业决策当中,将节能理念带入企业运营中,对企业自身发展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利益的绿色、天然、环保的产品,把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使企业转型升级为能够契合“双碳”目标的低碳企业。

2.2优化产品结构

在“双碳”目标制约下,企业只有通过产业升级与创新,提升其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才能使其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企业产业升级的现实路径一般都定位在产业内升级。产业内升级主要有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 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向产品的设计、营销方向延伸) ,而产业间升级主要为链条升级(通过一条价值链上累积的知识储备跨越到另外一条价值更高的价值链),但产业间升级对企业实力有较高要求。在资源储备足够的条件下,企业应对其绿色供应链进行合理分析;在获取原材料时优先考虑绿色的新能源新材料,加强对绿色原材料的生产、运输、配送和回收管理;重组内部组织流程,注重内部业务运作的合理性,提高绿色生产链的效率,从而实现自身产业内升级。最后企业对最优的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还是需要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与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增长潜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2.3搭建数字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数字化潮流势不可当,但受财力所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政府搭建的数字平台,能为企业提供坚实的后盾,政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利用数字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整体效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生力军,数字化平台建设更能助力企业创新转型,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执行过程中,要借助平台主体,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集中力量形成有效支持,避免分散扶持造成效率损失。高效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助力企业精准捕捉市场信息,找寻细分市场,生产出更多的适销对路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

2.4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需要与价值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合作,解决系统性问题。大多数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不是来自企业本身,而是来自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对于上游供应商,企业可以提出绿色标准要求。对于下游消费者,企业可以通过营销活动鼓励消费者改变行为习惯,以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营销活动的影响是双向的,体现在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上,也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企业,加深客户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影响力。当然,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节能降耗,还要输出节能降耗的产品,使产品更加贴合消费者和社会的环保需求,同时也要关注供应商节约降耗的能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要想有效解决低碳问题,企业可能会与竞争对手合作,结成联盟,共同讨论减排计划,这也反映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合作。联盟成员将共同培育绿色技术市场,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使用可再生资源,并获得难以量化的环境效益。

结束语

“双碳”目标下,企业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对于政府而言,需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加强区域政产学研结合,发展数字平台建设,助力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新引擎”。对于企业来说,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高质量供给; 增强企业文化认同,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参与的积极性; 整合内外资源,主动化危为机,实现在“双碳”目标下的有效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进,董达鹏.“双碳”战略目标下新能源的投资策略与逻辑选择[J].新能源科技,2021(12):5-9.

[2]林向义,连樱洹,罗洪云,张建华.共同富裕与“双碳”战略矛盾吗?[J].商业经济,2022(01):1-2+126..

[3]潘蕾.简述“双碳”战略下煤炭企业绿色发展[J].云南科技管理,2021,34(06):8-10.

[4]闵佳鑫.“双碳”战略下绿色建造需先行[J].建筑,2021(21):5.

[5]倪斌.国家“双碳”战略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节能,2021(09):93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