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智慧之处见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于智慧之处见高效课堂

徐春梅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一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决定课堂是否高效的因素很多。而笔者认为,一些独具智慧的小技巧也可大大提升课堂效率。为此,本人结合一线实践经验,从“简约”“补白”“等待”“放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智慧  技巧  高效  课堂  探索 

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有发言权的人。站在学生的立场看,我认为学得不累,在积极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轻松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升了语文能力的课堂即是高效课堂。那么,作为教师,实现课堂高效要具备的东西就很多了,例如: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置身于大的语文境界中来做语文,高瞻远瞩;要抓住教材特点,吃透教材,领会每个文本入编的意图,以期在教学中尽量彰显文本特色;要以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高宗旨,熟谙学生特点,关注学情,做到顺学而导,游刃有余……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而我今天要谈的是在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独具智慧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往往令课堂精彩纷呈,叫人过目不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简约的智慧:删繁就简语文路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说过,一堂好课应该“以学定教,抓住重点,简化环节”。确实,我们应该从零敲碎打的繁琐讲解中解脱出来,简化课堂环节,走一条简单轻松的语文之路。那么,如何做到简化环节?吴教授简洁的话语已为我们点破迷津。是的,抓住重点,简化环节。抓住了重点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大刀阔斧地处理教材。

我曾经观看过一位教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我认为这节课在简约课堂方面算得上是比较好的范例。这是一篇长课文,老师先从“战象”这个题眼切入,指导学生读第一小节作诠释,以文解题,为“长文短教”开了个好头;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她又以“嘎唆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引领大家来梳理课文,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归纳成“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三个主要事件;然后再品读细节,体会情感。整堂课不枝不蔓,线索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以简驭繁,给人感觉干净利落,学生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在处理课文时的魄力由此可见一斑。我想:这不就应该是我们语文要走的路吗?

二、补白的智慧:且向春草深处行

删繁就简教语文并非就是把文本处理成几条粗线条就完事儿。语文姓“语”,语言文字是诗性的符号,是富有极大想象空间的符号。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文章存在着“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文本空白。“意在言外”这是文字特殊的奥妙之处,一支出墙的红杏,意会给我们的是整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成为最善于欣赏风景的人,引导学生适时补白,走向“春草深处”,在草香弥漫的境界中感受整个春天的生机勃勃。

还记得自己几年前曾经执教《检阅》的课堂瞬间。课文讲的是一次特殊的检阅。小博莱克身患残疾,于是小伙子们为该不该让博莱克进入检阅队列以及该排在哪个位置而犯愁。队长让博莱克站居首列的大胆决定令包括博莱克在内的所有人欢欣鼓舞。检阅那天,博莱克不负众望,所有动作始终保持了和队伍的一致。这是一篇非常动人的文章,小伙子们对博莱克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博莱克的乐观、坚强,无不打动读者的心。但,最感人的却不在这里,试问:身患残疾的小博莱克要做到与正常人“保持一致”,其背后付出的是怎样的艰辛?可文章没有这方面的文字描述。我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文本空白,以这样的一组排比句式引导孩子们想开去:

为了保持一致,周末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父母的陪同下幸福地戏耍,可博莱克……

为了保持一致,夜深了,孩子们都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可博莱克……

为了保持一致,已经练习得筋疲力尽的博莱克摔倒了,可一想到检阅,博莱克……

……

在一句句的深情引述中,孩子们被牵引进了博莱克的精神世界,他们看到了博莱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博莱克的坚强与韧劲儿,博莱克的形象是如此鲜活地呈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孩子们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回头想想,如果文本有直接的文字描述,则于无形中关闭了情感延伸的轨道,其意味反而淡了,没有了嚼头。此处的文本空白我认为是作者特意留下的,是专门为“心”的交流而预留的空间。那么,作为教师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挖掘这样的空白。引导学生填补了这些文本空白无疑就是在课堂上唤醒了文字的灵魂,从而使文本意蕴更丰满可感。我想:我们选择了正确的语文路,就一定要引领学生向深处走去。

三、等待的智慧:悄然回眸云竞开

这里说的是一种阅读等待。还是先看个案例吧,这是我曾经执教过的《她是我的朋友》,至今我仍对自己的处理颇感满意。

首先,在处理“阮恒颤抖地把手举起,又放下,然后又举起”这个细节的时候,我除了引导学生感悟到阮恒的勇敢以及害怕之外,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阮恒为什么会害怕?为什么又坚定地把手举起?我知道,常规教法会在这个地方设计一个揣摩阮恒内心活动的环节,想象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可我却留了个空白给孩子们。

其次,输血过程中,阮恒克制不住的哭泣这个细节,我抓了几个表示哭泣的词语和几个动作词,让学生体会到了阮恒内心越来越强烈的恐惧和痛苦,可仍旧没有讲明什么原因。我甚至直接说:“阮恒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还是先往下看吧。”直到孩子们明白了医生说了一句什么样的话之后,我才让大家回顾前面的种种表现——一切源于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孩子们恍然大悟,所有疑窦顿作烟云散,同时对阮恒的最初认识(勇敢但又胆小)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时,我趁热打铁:阮恒以为把血给了好朋友自己就会死去,可他依然决定献血,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此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已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试想,第一个细节如果在前面就讲透彻了(并非讲不透),后面的内容还值得讲吗?孩子们的感悟会那么自然而然地走向深刻吗?这就是一种阅读等待。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学中能够耐心等待,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智慧。不要急于让学生明白什么,走到合适的地方再回首,一切都会在自然而然间苏醒。”我想:教师的教育智慧,一定会帮助学生拨开云雾见青天。

四、放手的智慧:天高海阔任驰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1]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质,我们须避免牵得太多,应该为他们提供探索发现的平台,大胆放手,让他们在语言文字中自由地驰骋,自己去发现,去感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语言文字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只需老师一个提醒,孩子们就能专注地关注文字,而专注于文字之中,总能有所发现。我们可以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这段文字隐藏着许多奥妙,你仔细读读看是否有所发现?

这样一些提示性的问话很容易吊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们会不着边际,只要老师心里构建了语文大境界,无论孩子们如何驰骋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必要时一个巧妙的牵引,就能帮孩子们立足到正点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假以时日,他们不仅有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同时也具备了相当卓越的自学能力。我想:只要我们肯放飞,孩子们会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结束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的课堂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学智慧。只要我们多学习多琢磨多领会,把自己的智慧凝聚于课堂之中,实现高效课堂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