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间艺术德安潘公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探索民间艺术德安潘公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体现

欧阳星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第二中学,江西 九江 332500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美术鉴赏广泛而深度地融入社会,以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促进交流,传播文化,发展创新,服务社会。运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充实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开展民间艺术欣赏,联系现实生活,感知民间艺术魅力。

- [ ] 关键词:民间艺术 德安潘公戏 美术鉴赏    宗教礼仪 审美自律

- [ ] 引言: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运用美术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艺术学习领域中必修课程之一,是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更全面更高层次的美术课程。为确保美术鉴赏课高质量的表现,教师应该把身边的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目标进行与课本教材相互对比研究。此次研究地方民间艺术德安潘公戏,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价值,将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教礼仪相对于比,提高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认知与发扬,进一步达到主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让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相互影响,创造出属于中华民族最具个性的艺术。

1,德安潘公戏主体意识与高中美术鉴赏的宗教礼仪。

   德安潘公戏源于1400多年前,潘氏三兄弟,从京都汴梁开封府到江州做官。因为他们领兵剿匪,驱赶野兽,开荒种粮,为民造福,江州人民感恩戴德,便把潘家的祖先一一唐代护国法师潘太公以为神,建祠立庙,永镇地方,除暴安良,纳吉消灾,每于年春节正月初一到元宵十五,德安县桂胡李陶四大家族十二个村庄都要举行大型的花棚会,通宵尽日,喜炮过天,白天祭祀游春,环村逐疫,送福千家,晚上演剧聚乐,歌舞安康,庆祝平安。这种歌舞杂剧花棚戏被称之为布帐傩。布帐傩戏中的建祠立庙,纳吉消灾体现美术鉴赏课中的礼仪与教化。山东省嘉祥县境内的武氏祠画像,建立祠堂是用来祭祀家族祖先的,通过这些流畅而饱满的画像让前来祭拜的子孙受到影响,而潘公祠堂中傩面具也增加了祠堂的文化气息,为成教化助人伦多了一份积淀。布帐傩潘公戏一共有九场表演,从第一场的请神开山上棚跑马到除妖,征兵,百姓苦难生活,征税捉蛇安民关公打刀,最后的送神,送回请来的各路大神,猛将,雄兵,四海龙王回原地,从此人间男清女吉,各业兴旺,一派大好风光,这些戏文台词中体现了神灵的力量,例如,进了福主三重门,香茶美酒色色新,三牲祭品当堂摆,迎接唐朝众神灵,众神到家无别事,特来宅下保太平,这些都是人们心灵的慰藉。受当时科技,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局限,古代人相信神灵的力量存在,让其保护苍生,希望太公今日送春来,一年四季永无灾。这些画面都与课本中心灵的幻象相辅相成,互相佐证当时人们的意识,并且中国美术史上有道教题材的作品,布帐傩戏中的大神多数都是道教人物,也证实了当时唐宋社会中道家宗教发展的繁荣景象。

2,民间艺术德安潘公戏与美术鉴赏课中的审美自律和美术起源

美术作品在很长的时间里有着明显的地域个人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个性特色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潘公戏原始的表演形式,珍贵的傀儡造型和古朴的戏剧面具都有自己的审美,与生旦净丑的京剧相比,布帐傩有它古朴简约的风格,面具以红黑为主要色,体现传统民间色彩的神秘,黑色的成熟稳重,红色的热情活泼。红衣配白领,与国旗颜色一样,经典热情,有着独特古朴的审美风格。潘公戏的表演形式,白天游春,游春队伍中令旗红布黄字,接着笛,鼓,锣的乐器声,随后则是潘太公等七位木偶菩萨,边走边念,所到之处家家户户设香摆祭品,全家膜拜相送。这种游春形式正是今天人们口中的行为艺术。朝拜的动作并渴望人间太平,消灾大吉的愿望与原始人渴望自身繁衍的孕妇像,奥地利的维也纳,半坡的人面鱼纹,现代原始部落的巫术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民间艺术德安潘公戏与高中美术鉴赏的各异风土人情

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民间艺术贯穿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能够直接反映出人民生活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承载着国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中的民间艺术依然生机勃勃,并值得欣赏和守护,传承与创新。德安潘公戏的表演与游春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领兵剿匪,驱赶野兽,开荒种粮的艰苦生活场景。民间艺术包含了大量的民俗内容,我们从中了解到过去生活具有强烈的原始艺术魅力。游春结束后晩上游戏表演娱乐,为老百姓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也突出了民间艺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总结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美术鉴赏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杂着当地的民间艺术研究与传承,增强对民间艺术的教学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当中多角度思考民间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通过民间艺术的观察,感知,体验,探究,创新,形成新时代审美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德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北宋德安潘公戏

2.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鉴赏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