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周伟良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2142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想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须依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及学习特征、心理特征等进行学科教学改革。探究式合作法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遵循“以生为本”原则的探究式合作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在积累实践经验过程中学好数学,学会学习。

关键词:探究式合作法;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探究式合作法也就是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团结协作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自主学习法,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使用合作法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探究出其中的重难点,相比于独自学习来说,探究式合作学习明显更加有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合作法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并不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深入地了解探究式合作学习法的具体内涵,希望给数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文章接下来会对探究式合作法的应用现状以及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1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中的探究式合作法主要是指在相互合作和协作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和交流沟通,以此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需要从教案和课件等方面进行创新,确保数学知识点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案例和公式展开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高中数学的解题方法比较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用探究式合作法,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打开解题思路,提高思辨分析能力,形成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2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小组划分合理化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成绩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究式合作法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具备科学性的分组。在分组时应遵循各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化,首先尽量避免同种性质的小组,其次是应遵循组内同学性质基本统一,这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对小组的管理和指导,同时也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获得差异化的发展。学习小组人数以5个人为标准,这样能够实现小组的科学搭配,从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学习的优劣互补,以此让小组同学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发挥探究式合作法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2.2提升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学习系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要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将教学的实际学习内容分步进行,并且很多知识点看起来是相互独立,但是也存在很大的联系。如果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结构的梳理,显然不利于学生灵活利用现有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探究式合作法可以让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所学习到的新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框架结构,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比如在讲解“函数的应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此时作为老师就需要让学生回顾之前在学习函数概念、基本性质时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结合函数的发展史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也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能够游刃有余。此外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不足之处,以便于在后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次作为老师也需要观察学生的整个交流过程,根据掌握知识点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在后期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

2.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积极性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评价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则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师应该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多元评价机制,不断提升评价的正向促进作用。首先,可以依据教学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努力程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纪律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一个角度做出不合实际的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最终结果,做出总结性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其次,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做出评价。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评,或者是小组内学生互评;最后,依据不同的时间进行评价,既可以在课堂上评价,也可以是在课下进行评价。但是,无论运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4合理定位探究式合作的教学本质

探究式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有3名或以上成员,并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和交流。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合作法,就要求数学教师将探究式合作法的独特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在正式教学实践过程中,既凸显探究式合作教学的本质,使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地位,积极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基本的教学秩序,体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例如,在教授“空间三维坐标”内容时,教师为有效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讲授基本的模型构建方法后,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内相互出题,除答题成员外,其余学生均担任“解题道具”的角色,为答题学生架起解题的桥梁,做到组内次序分明,组外相互评阅。这样,既能在应用探究式合作法的同时打破教材束缚,又能开阔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使数学学习贴近现实生活,凸显探究式合作法的教学本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将探究式合作法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使学生自主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可采取聚焦探究教学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探究方式发展学生的深度探究思维、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健全探究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等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探究、持续探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连茂彬.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68-69.

[2]蔡乃慧.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61-62.

[3]雷道金.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44.

[4]史亚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2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