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点灯  引航人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书海点灯  引航人生 

王建荣

山西省高平市城南小学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受益无穷,但书海茫茫,该读哪些书呢?该怎样读书呢?作为语文老师,我定位自己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书海中的点灯人,为他们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片前程。到底该点燃哪盏灯呢?点一盏诗词之灯,点一盏名著之灯,点一盏成语故事之灯……

关键词:书海点灯 诗词之灯 名著之灯 成语故事之灯

英国诗人斯蒂文森有一首诗,叫《点灯的人》,诗中写了一个叫李利的孩子,他是一个点灯人。

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无端地就觉得李利从事的是一种非常幸福的职业——点灯人。想啊,当暮色四合,黑暗不可阻挡地降临了,而他所点亮的那一盏盏街灯,却照亮了一条条街道,照亮了一张张小小的书桌。光明因他而来,温暖因他而来,微笑也因他而来。这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我心目中对于语文老师的定位——书海中的点灯人。可是,书海茫茫,我能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却很是有限,能和他们一起读书的时间更是微乎其微。我应该为孩子们点燃哪盏灯呢?

点一盏诗词之灯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前几年,我校启动了“经典诵读”的活动,学校花大力气把“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编辑成彩页,学生人手一份。一至六年级的内容除古诗词外,分别有《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幼学丛林》。

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孩子们纷纷打开《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等形式的诵读,努力完成本学段所规定的必背篇目。书声琅琅,音韵和谐、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激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经典丰富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开阔了胸襟、净化了灵魂、启迪了智慧。

我校每年的读书节在12月份举行,“经典诗词我来诵”是常规的节目。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展示自己,一位位“小诗人”脱颖而出。“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真的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对我们而言不亚于是“久旱逢甘霖”,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好多诗词,懂得了许多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把“飞花令”,“诗词接龙”,“根据提示猜诗句”等活动移花接木一般移植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使“经典诵读”变得更富趣味性和挑战性。

201912月,在我校第六届读书节上,四、五、六年级分别进行了以年级为单位的经典诗词大赛。每班选出代表上台参赛,台下是600多名同年级学生观众,同在一起对话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徜徉于诗词中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悟诗人的浩然正气。我作为出题人兼评委,深深被孩子们敏捷的思维、超强的记忆、积极的参与热情所震撼——少年强则中国强!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这些记忆,终将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每当孩子们在放风筝时,脱口而出的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坐在饭桌前,心中自然而然想起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过年了,当鲜红的春联贴上墙,会吟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时的我是多么骄傲,我庆幸,我曾经很用心地为他们点亮过一盏诗词之灯。

点一盏名著之灯

名著之所以能永久流传,它不光有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还塑造了不少光辉的形象,甚至揭示一个时代的背景。因此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读名著是我们课后作业的主要任务。为了能读进去,读得有兴趣,我教给孩子们读名著的方法,让家长监督读书并填写《读书卡》。课堂上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讲讲自己读书的内容,或者写写读后感受,或摘抄经典的名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习作语言便有了大作家的口吻,自然、贴切、风趣。

在今天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今中外名著数不胜数,《西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奇遇记》等等的一些名著,吸引着学生,手中抱一本书,埋头于课间的书桌,这是常见的身影。

更多的读书我不布置附加的任务,你要问我孩子们究竟读懂了多少?我并不是太在乎,应该让他们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任务。恰是这种“没有其它任务”,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读得轻松,读得陶醉。

我很欣赏陶渊明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相信很多东西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时间教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这些书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我的任务,只是为他们点亮一盏灯,告诉他们,这些书值得读,甚至值得一读再读。

点一盏成语故事之灯

校园内,孩子们读书欲望愈烈,曾经我带六年级时,把目光瞄向了一块新领域——“读成语故事,知中国历史”。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浓缩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尤其是历经近500年的春秋战国,其间战乱纷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

外交场合谋略交锋,军营中运筹帷幄,留下的成语故事更是经典,我们借它来了解了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历史。

读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重耳的“退避三舍,楚庄王的“问鼎中原”,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认识了春秋五霸。读“围魏救赵”“朝秦暮楚“图穷匕见”“千金买骨”“胡服骑射”“纸上谈兵”“窃符救赵”等一些成语故事,认识了战国七雄。还认识了众多的人物:孙膑足智多谋,毛遂自告奋勇,燕王招纳天下贤人,赵武灵王勇于改革,赵括空谈理论,信陵君以国家为重……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读成语故事,讲成语故事,让孩子们感悟到了春秋战国是一个风云人物辈出、战略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

再读有关项羽、刘邦等的成语故事,把一个个片断连接起来,鲜活的人物形象便在孩子们的心中立体高大起来。许多优秀的同学用这样的方式延伸,兴致勃勃地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中华成语故事》中还有一块充满情趣的天地,那就是“寓言故事成语”,短小有趣又充满哲理。读这些故事仿佛品味甜点,形象有趣,孩子们从这些小小的成语故事中学会了做人、做事。以史为鉴,智慧做人便是读书的目的。

一直以来,我都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读书,精心地挑选适合孩子们读的书,选择合适的契机加以推荐,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的不是语文书,是一个五彩斑斓浩瀚无边的世界。而我,只是一个点灯人,帮助孩子们点燃一盏灯,照亮一个角落,再点燃一盏灯,再照亮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