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王晓军

山东省阳信县第五实验中学  山东滨州  251810

摘要: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对于民族情感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能促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学会运用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最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说,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指导力度,从多方面入手,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民族情感,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民族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推动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民族情感;影响

前言:初中音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文化素养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音乐学习中民族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身心的人。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通过将民族音乐知识与学生之间结合起来,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而达到塑造优秀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目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初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最为关键的阶段,正是他们性格逐渐成熟,自我认知能力逐步增强的时候,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增加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升他们自身的审美情趣,并加深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第二,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师重教、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促进整个国家的整体进步与繁荣。第三,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广大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使得该学科得到全面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强的人文修养,对学生来说不仅提高了个人艺术修养,而且更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此外还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乐观向上。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学音乐教学改革进程,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应该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于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来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民族音乐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则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之美,这种美感往往来自那些优美细腻、充满诗情画意的乐曲之中,在初中音乐教育中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及审美情趣,并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进而起到调节紧张情绪的作用,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效果;另外,通过对学生们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学生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真正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这正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因此,要想推动初中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学生们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的策略

(一)民歌教学,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学领域中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它既不同于古典歌曲,又有别于通俗歌曲,属于民间小调范畴,深受广大师生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足,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相对匮乏,许多人都感到了空虚和寂寞。面对这一情况,很多老师开始意识到如何去挖掘祖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当中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通过进行民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历史以及风土人情,加深他们对民族知识的了解,让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欣赏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不仅可以唤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起学生们积极向上的斗志,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民族音乐,让学生分析不同歌曲的演奏和音调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并分析作品的意义,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问题。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感受将这些意见整理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建议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地走坚定地走好人生之路,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三)分析歌曲内容,激发学生情怀

许多歌曲的创作动机往往与作者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我们从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寻找出一首经典的经典之作时,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如《黄河大合唱》就是这样一首充满着爱国情怀的优秀作品,它展现的正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果。这首歌曲既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又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拥护党的领导的坚定信念;同时还生动地展示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的优秀品格。因此,通过对歌曲内容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听故事是每个人都很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乐曲本身的理解,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心声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事,通过讲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爱唱歌、唱好歌的习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各位伟大的音乐家,为以后的艺术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情感及审美情趣的陶冶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民族音乐的内涵及其魅力所在,并以此作为自身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高卫东.探讨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情感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26):113-114.

[2]辛丽娟.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情感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66):151-152.

[3]李延文.培养民族情感  激发爱国热情——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J].科幻画报,2019(1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