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廖,悦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文本细读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和方法,从而全方位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意义;策略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实践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措施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文本细读的意义

(一)理解文本中心思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需要学生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够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在实践教学中通常将需要学生阅读的内容,转变为教师的解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得不到保障,这种“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也会影响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效果。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节约了时间,提升了阅读效率,但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不利。这样便体现出文本细读的重要性,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清晰的了解,之后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小学生年龄小,文本积累知识、领悟能力不足,如果只是采取大概浏览的方式阅读,则很难对阅读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文本细读方式很重要,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习惯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深度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学生面临诸多思维障碍,进入深度阅读状态比较困难。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科学的启发和引导,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觉醒和生成状态,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流畅地体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习惯,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完善都大有裨益。

二、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模式的关键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先做好对该方法应用关键点的分析,因为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容撼动

文本细读作为一项创新性阅读教学模式,其必须要以阅读主体为基础予以开展,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能够围绕学生的各项需求进行文本细读阅读模式的开展。首先,教师要保证选择的阅读素材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让他们主动地读,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他们有动力进行细读。其次,教师要保证文本细读的素材难度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匹配,让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有收获,理解素材表达的内容,感受作者创作文章的目的,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让文本细读这一学习模式能够形成知识探究与反馈的过程,为学生的进步带来助力。第三,在采取文本细读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节奏为标准,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出现催促学生的情况,因为文本细读的关键就在于细,一旦教师出现催促,那么学生就必然会心急,那么之前的一切文本细读都将功亏一篑。最后,教师不可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即使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自己不相同,教师们也要予以尊重,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行为。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正确的阅读方式,而不是将自己已经形成的阅读经验和思想强加给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这一方面内容,所以对其予以格外注意,把握住教师在文本细读环节的底线很重要。

(二)文本细读不是咬文嚼字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来看,很多教师都开始尝试以文本细读模式进行授课,这说明该方法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却没有把握好文本细读的尺度,让文本细读成为咬文嚼字,这不仅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还会将学生带入到误区之中,影响他们正确阅读思想和习惯的树立。例如有教师在采取文本细读教学模式后,与学生进行课文分析时,会出现逐字逐句扣细节的情况,原本一课时就能讲完的课文,硬生生被拖到了两个课时,这会严重拖慢教学进度。对于文本细读模式而言,其强调的“细读”是有明确目标的细读,抓住文章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和品味,而不是在阅读中要细扣每一个字眼。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内容都相对简单,根本不值得过于细致分析。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文本细读,教师必须要明确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并能够将其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给予学生良好的阅读辅助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文本细读的实施策略

(一)把握文本重点,局部内容细致品读

由于文本细读概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引入较晚,所以大部分教师对文本细读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致使文本细读的教学效用难以充分发挥。以往教师在实施文本细读时,一般会带领学生对文章通篇进行字斟句酌的阅读和分析,忽略了主次之分,这种阅读模式欠缺科学性,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文本重点认识不清,也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从而阻碍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施文本细读的关键点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教师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对文章脉络进行全面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局部要点内容进行细致品读,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带领学生全面感知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使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实现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二)精心提炼问题,引导学生揣摩深意

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源于思考,教师想要充分发挥文本细读的实践效用,就必须加强构建以问题引领的语文阅读课堂,这样才能带领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一步步揭示文本的主题思想。但是在设计阅读问题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为无效问题,与文本主题关联不够密切,不但会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思考方向,而且会给文本细读的实施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时,应该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思想,精心为学生提炼核心性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完整地向学生呈现文章重点,引导学生揣摩文本深意,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核心问题链接的生成,将松散的教学内容集中和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实现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效实施。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阅读课程与文本细读策略相结合,为学生开发更具创新意识的阅读学习模式,充分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强化锻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彰显文本细读卓越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忠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143.

[2]安平.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