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梁⼭伯与祝英台》的⾳乐表现

/ 2

浅谈越剧《梁⼭伯与祝英台》的⾳乐表现

周杨妍,钟孟智,蔡晓羽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越剧的由来及背景⽂化

越剧的英⽂名 Yue  Opera 它是我国的第⼆ ⼤剧种,  被称为第⼆国剧,  也称绍兴戏, 同时⼜被称为是"流传最⼴的地⽅剧种"  ,  也被说是"最⼤的地⽅戏曲剧种",    被国外认 作是"中国歌剧" 。    是中国的五⼤戏曲之⼀ 。越剧发源于中国绍兴嵊州,  先后在杭州和 上海经济发展不断壮⼤组织起来,  流⾏于我国全国,  在世界也⼴为流传,  越剧也吸收 了昆曲 、话剧 、戏剧等不同的地⽅特⾊⽂化的⼀些特点,  从最开始的男⼦越剧发展演 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越剧⾳乐。

因为越剧最开始曾⽤”绍兴戏剧“ 、”绍兴⽂戏“ 为名,  所以有将越剧叫做“ 绍兴戏” 的说法,  其实是因为当时没有“越剧” 这种名字⽽去借⽤“绍兴戏” 的称呼,  但“越剧”其实 并不是“绍兴戏” 。但是传来传去传乱了,  所以翻译出来的越剧名也有“Shaoxing  Opera” 这⼀种 。但正确的表述越剧的翻译应该是“Yue  Opera”或者“YueJu  Opera”,  这个叫法 已经被越剧专业的书籍和官⽅⽂档⼴泛应⽤,  公众媒体⽅⾯对此的接受程度也相对理 想,  应⽤⼴度和深度都不断提升 。所以当年的误译也⾃然成为了错误的“过往 。”

在国外越剧和京剧⼀样有名,  被他们认为是中国的歌剧。

新中国成⽴后的第⼀部⼤型彩⾊戏剧电影就是 1953 年制作的《梁⼭伯与祝英台》。 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室在⽇内瓦会议期间展示它,  这扭转了当时在国  外流⾏的共产党不想要⽂化的理论的说法。

⼆ 、越剧《梁⼭伯与祝英台》

《梁⼭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经典代表,  为越剧舞台增添⽆限⾊彩,  是拥有最久远 历史,  录⾳保留最完整的越剧,  它经过我们⼏代艺术家的舞台设计实践,  是越剧演员 必须要熟悉的经典之作,  可谓看家本事 。之后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在参考各种《梁祝哀 史》改编的版本以及⼀些其他国家相关研究资料,  对该剧通过进⼀步分析整理,  去芜 存菁,  于次年开始参加会议第⼀届全国地⽅戏曲艺术观摩活动演出⼤会,  获诸项⼤奖。 从那以后,  它经过了⼏次修改和润⾊,  让它变得更加的完善 。范瑞娟对梁⼭伯这⼀⻆ ⾊的创造和傅全⾹对祝英台的创造享誉海内外 。该剧通过语⾔上保持了朴素明朗的⺠ 间传统⽂学发展特⾊,  ⼜极富浪漫主义⽂化⾊彩 。是上海越剧院保留的经典剧⽬ 。

剧情简介:祝英台扮成男⼈去杭州读书 。在路上遇到梁⼭伯结拜成了哥哥,  ⼀起上 学了三年 。之后,  ⽗亲写信叫她赶紧回家 。⼗⼋相送时,  祝英台说家⾥有个妹妹想给 梁⼭伯说亲 。梁⼭伯回家后⼀病不起接着病故 。祝英台结婚那天,  花⻋绕去梁⼭伯墓 致敬,  突然天降⼤雷劈裂了墓,  英台进墓,  接着两⼈相伴化蝶⻜出来。

梁祝这⼀凄美纯粹的爱情故事,  想必很多⼈都听过,  在听这段故事的时候,  ⼈们 仿佛真神奇中,  被主⼈公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 。将双向倾⼼,  ⽣死不分离的爱情 完美 、细腻的呈现出来 。更让⼈难以忘怀的是那感⼈⾄深的绝唱 。他们俩的化身是两 只紧紧相随的蝴蝶 。梅凤蝶也是在云南的⺠间传说⾥的蝴蝶 。梁祝从最开始出现在观 众眼前时就是我们世⼈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也是⺠族伟⼤精神的⼀种代表,  它深深 的表达了⺠族的精神和忠贞理想的精神,  梁祝不但深受中国⼈⺠的喜爱,  世界各国⼈ ⺠也同样是喜爱梁祝!  我们⽤不同的⾳乐⽅式来表达这种情感,  赋予他们⾼尚的精神 寄托。

⾳乐开头以柔和的弦颤⾳为背景,  通过⻓笛演奏着优美动⼈的像⻦叫声⼀样的旋

律,  呈现春天的⾍鸣⻦叫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然后双簧演奏着柔和的主题旋律 。这⼀ 引⼦,  描绘出⼀幅沐浴在阳光下,  伴着柳绿花红的初春之景。


然后,  轮到⼩提琴“登场”,  竖琴为其伴奏,  婉转 、简洁 、优美的爱情歌曲就此被演  奏出来 。在这⼀作品中,  该旋律扮演着相当重要的“⻆⾊”,  因为听众往往被该旋律吸引, 沉浸于其中,  感受主⼈公的情感思潮 。作者在主题的选取上也是⾮常精彩 。《梁祝》的  故事⼴泛流传于浙江等地,  ⽽越剧作为浙江地区的典型剧中,  所以作者借鉴越剧⾳乐 ,   加之⾃⼰细腻的留观,  发现越剧演员,  在表演中,  只要有唱段,  台下观众的反应会很  热烈,  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者将这段⾳乐作为梁⼭伯与祝英台「爱情主题」  的主调主  导⾳乐 。这个主题是整⾸歌的基调 。A 弦作为⼩提琴独奏的“开场”,  富有诗意的爱情主  题在⾼⾳区被“ 点” 出 。后来的乐队奏响了爱情的主题,  充分展现了梁祝真挚纯真的友  情与爱情。

在独奏⼩提琴的华彩连接之后,  ⾳乐进⾏到副部 。该主题通过越剧的过⻔结构转 变得到,  ⼩提琴演奏为主题的表现增添⾊彩 。这个主题题与柔和抒情的主旋律形成了 鲜明的对⽐ 。⾳乐变成了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旋律开始变得轻松活泼 。作者巧妙的运 ⽤⺠族特⾊乐器演奏技巧,  使得交响乐的表现⽔平获得显著提升独奏和乐队交替出现, 描述梁祝在⼀起读书时的⽣活场景 。传说中,  祝英台在路上遇到梁⼭伯,  两⼈投缘结 为兄弟 。此段⾳乐将梁祝同窗三年⼀起读书 、⼀起嬉戏的场景再现出来 。之后⾳乐从 快板转变为慢板,  整个副主题到此为⽌ 。抒情和缓慢现在成了断断续续的⾳调,  显示 出祝英台有些话难以启⻮的感觉 。在配乐颤⾳的促进下,  展开和声和配器的对⽐,  梁 祝之间⼆ ⼈⼀起同窗三载即将分别,  ⾳乐这时表现出了⼗⼋相送 、⻓亭惜别的依恋不 舍之情 。相传,  两⼈分别时,  祝英台假装家⾥有个妹妹愿意嫁给梁⼭伯,  请梁⼭伯来 做客 。⽽最后⼀个低声⾳的这⼀部分预示了未知的事情即将发⽣ 。这时候,  突然出现 的恐怖的定⾳⿎ 、⼤锣以及恐慌失措的⼩提琴,  使得⼈们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浓浓 的悲剧⾊彩 。⾳乐发展到展开部,  这段旋律由三部分组成,  英台抗婚,  楼台会,  和哭坟 祭拜。

英台之⽗逼迫英台嫁给官僚⽼爷的⼉⼦⻢⽂才,  ⽽英台坚决抗拒 。选择铜管乐 , 充分利⽤其节奏的严峻性,  ⾳调的阴沉性,  将封建社会残酷主题体现的⼗分到位 。随 后独奏⼩提琴⽤散板进⾏演奏,  奏出了英台的惊慌与痛苦 。主⼩提琴的切分⾳的使⽤ 表现了⼀个反抗的旋律主题 。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发展出现,  最后可以达到⾼ 潮—— 强烈的抗婚场⾯,  从⽽达到戏剧⽭盾冲突的⾼潮 。这⾥⾳乐突然停顿下来接着 ⼜以慢板来演奏乐段也就是剧中的“ 楼台会” 的⽚段 。相传此时,  梁⼭伯与祝英台来探 望家⼈,  知道祝英台是⼥⼦也知道她的痛苦,  两⼈彼此倾诉衷肠 。这时,  ⼤提琴和⼩ 提琴开始“ 问答” 。这段⾳乐旋律更加缠绵悱恻,  如泣如诉;  ⼤⼩提琴流畅对答,  分合把 握到位,  将梁⼭伯与祝英台之间相互倾慕的纯粹爱情呈现的相当到位。

随后⾳乐急转弯,  转到去哭坟这⼀段,  通过戏曲紧拉慢唱的表现⼿法来表现英台 的悲愤之情 。传说梁⼭伯回家后不久便⼀病不起⽽身亡,  祝英台得知后⼤悲不绝,  她 已下定决⼼选择⼀条路,  她说服⽗亲在花⻋上穿⽩⾐,  花⻋必须绕去梁⼭伯的墓前 , ⽗亲同意了 。在这个旋律中,  快速切分的弦乐节奏,  充满了激情和果断,  散板独奏和 ⻬奏的乐队的快板交替 。这⾥加了板⿎,  吸收了京剧中倒板的演奏技法,  深刻地表达 了英台在坟前控诉封建礼教的痛苦悲愤 。她悲痛欲绝,  失声痛哭 。当⾳乐发展到改变 节拍时  (从⼆ 拍变成三拍)  ,  她⽤年轻的⽣命表达她最后的反抗 。锣⿎⻬奏紧随其后 , 整⾸乐曲的⾼潮就此来到,  英台跃身投坟,  最后是乐曲的再现,  ⽤引⼦的乐思材料 , 但这不再是现实之美 。⻓笛以其美妙多彩的旋律和竖琴的级进演奏,  把⼈带到了梦幻 的仙境 。将“化蝶” 这⼀神奇的场景再次呈现出来,  英台撞向⽯碑之时,  墓⽳突然开启 , 然后英台毫不犹豫的纵身跳⼊,  ⼀对蝴蝶从坟墓中⻜出 。我们⼜听到了熟悉的“ 爱情主 题”乐思材料 。弱⾳的弦乐,  ⼩提琴和独唱⼩提琴重新演绎了让⼈感触颇深的这⼀爱情


主题 。随后钢⽚琴⽤五声⾳阶在⾼⾳区进⾏轻柔地演奏,  移调也多次同时展开,  好⽐ 翩翩起舞的梁祝,  将他们凄美 、忠贞的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